第一章  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动力分析
  一、走向和谐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和谐社会: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
    (一)资本主义道德化:一个无解的命题
    (二)资本主义道德化遭遇的尴尬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全新的课题
  三、“和谐”社会的探寻:西方的启示
    (一)资本主义道德化的进程
    (二)资本主义道德化进程的动因分析
    (三)资本主义道德化进程和民主化进程的勾连关系
  四、和谐社会构建:当代中国的实践
    (一)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动因分析
    (二)中国和谐社会构建动力的系统解释:中国共产党的修复力与转型力
  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三重面向
第二章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生活质量问题
  一、生活质量提升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意义
    (一)何为生活质量
    (二)生活质量与和谐社会在理论上的一致性
    (三)生活质量与和谐社会在实践上的一致性
  二、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客观生活质量
    (一)客观生活质量总体分析
    (二)客观生活质量五大领域具体分析
  三、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主观生活质量
    (一)主观生活质量的总体分析
    (二)主观生活质量具体指数分析
    (三)主观生活质量与客观生活质量偏离的分析
  四、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生活质量的提升:公平的视角
    (一)公平的梳理与分析
    (二)公平是追求生活质量提升的动因
    (三)公平视角下提升生活质量的政策建议
  五、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生活质量的提升:发展的视角
    (一)发展的梳理与分析
    (二)发展是实现生活质量提升的关键
    (三)发展视角下提升生活质量的政策建议
第三章  乡村和谐社会建设的机制
  一、持续的社会流动机制
    (一)城乡互动的社会稳定机制
    (二)农民水平流动与城乡和谐
    (三)农民垂直流动与乡村和谐
  二、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
    (一)“有选举无合法性”的村治困境
    (二)乡镇政权的自我利益扩张与矫治
    (三)真正落实人大代表的“城乡同比”
  三、合理的社会保障机制
    (一)和谐语境下的“福利共识”
    (二)社会权利发展的区域差异
    (三)社会权利与其他权利的均衡发展
  四、公正的冲突解决机制
    (一)农民组织与乡村冲突
    (二)农民权利的司法保障
第四章  收入差距、利益分化与和谐社会构建
  一、何谓公平?——利益分化的理论探讨
    (一)古代思想中的分配正义:传统中国的讨论
    (二)现代社会的分配正义:概念与理论
    (三)马列主义的分配正义观:共产主义
  二、是否公平?——新中国的分配思想和制度分析
    (一)平均: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配思想与制度
    (二)效率与公平:市场经济时代的分配思想与制度
    (三)现实之痛:现阶段利益分化问题审视
  三、如何公平?——对于现阶段利益分化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短期目标:调整不完善的分配制度
    (二)长期目标:可行能力视角下的社区建设
    四、小结
第五章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干群矛盾及其化解
  一、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干群矛盾
    (一)干群矛盾:社会复杂矛盾的汇聚点
    (二)干群关系的历史考察
    (三)干群关系的辩证视角
    (四)当前我国干群矛盾的基本特点
  二、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干群矛盾的化解
    (一)发展战略与干群矛盾的内在逻辑
    (二)我国发展战略的变迁及其对干群关系的影响
    (三)化解干群矛盾的发展战略调整
  三、行政公正与干群矛盾的化解
    (一)公平正义:首要的社会道德和价值
    (二)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任务
    (三)行政公正:化解干群矛盾的关键
  四、创新社会管理与干群矛盾的化解
    (一)社会管理困境对干群关系的影响
    (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公共服务体系
    (三)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完善矛盾化解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