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论语中的成长智慧
0.00     定价 ¥ 30.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6504442
  • 作      者:
    编者:徐凯//韩良港
  • 出 版 社 :
    杭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有着“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多种华贵头衔的孔子,几乎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他用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的答案,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伟大贡献。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宋初宰相赵普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孔子的评价之高。2000多年来,对于中国人来说,《论语》一直是必读之书。
  《论语》所论及的是人类共同的、恒久不变的核心价值,在我们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至治国,小至齐家,外至为人处世,内至修身养性,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需要学习的东西。《论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正如孔子的“温故而知新”道理一样,它应是常读常新的。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论语》中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与“礼”。“仁”就是爱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是古代社会行为规范、仪式的总称,包括礼仪、礼节和礼貌等。孔子把“仁”作为道德标准,把“礼”视作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是做人的根基,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孔子认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这种以礼乐教化世人、治国安邦的总体思想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流。
  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被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成为几乎所有王朝的主流意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文化的各种深层观念,无不有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以天下为己任的美德和为国家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以及忠、孝、仁、义、礼、智、信的教化,成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论语>中的成长智慧》:
  我们常说,父母是树。小时候,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提供玩耍歇息之所,即使我们在大树上乱刻乱画,大树也总是宽容地微笑。长大了,要上学了,大树摘下果子,为我们的成长尽心尽力。要成家了,大树砍下自己的枝干,为我们盖起房子。当我们想闯荡世界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大树又用自己的躯干造了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当我们年纪大了、累了,回到即将枯死的树根旁,这树根仍是我们可以依靠休息的地方。这棵大树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的一生就是为子女活着的,总是为我们默默奉献着,即使耗尽一切也无怨无悔。
  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的感人事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父亲为了改变富兰克林因从小得了脊髓灰质炎而带来的自卑和自暴自弃,绞尽脑汁、不辞辛劳,天天半夜为小罗斯福的小树浇水,用自己的爱心重拾起孩子对生活的信心、做人的信心,最终成就了一代总统。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暴走妈妈”陈玉蓉,为了拯救患有先天性肝脏功能不全的儿子,风雨无阻,每天暴走10公里,成功消除了重度脂肪肝,最终换肝救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些故事个个令人唏嘘不已,感动莫名。
  正是因为父母对儿女这份无私的爱,所以儿女对父母有着一份特殊的依恋。长大懂事之后,儿女自然应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就是“孝”。孝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说文解字》中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的字形,高度体现了中国文字的神韵和意蕴,上半部分是“老”,代表着年老的双亲,下半部分是“子”,代表子女。“老”在上,“子”在下,既意味着做子女的本该顺承父母,又意味着“子”背着“老”,即父母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时,需子女背着代步,其中充满着感恩、报恩、关怀之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为“孝”者。孝是自然而然的亲情流露。孝,乃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之心。
  孝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以“孝”为核心的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以孝道流芳百世的人比比皆是,《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们记住了那些伟大的孝子。历代统治者们褒奖孝行、劝民行孝的种种举措,像汉代以举孝廉的方式选拔人才,强调以孝治国;隋唐科举制度中专设孝廉科名,举贤纳士;清代举行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叟宴,更让我们意识到了孝对国、对家的重要。更有凭借孝而成为一国之君,惠及天下苍生的,那就是“孝感动天”的舜。相传舜的父亲和继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多次想害死他。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他们放火想烧死他,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舜掘井时,父亲与弟弟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得以逃脱。然事后舜却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耕种时,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尧帝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最后,把帝位传给了他。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弟弟为诸侯。
  古人劝诫我们:“百善孝为先。”连乌鸦也知道反哺,羔羊也知道跪乳,更何况我们人类,所以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最基本道德,是一切道德和爱心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可谓一语道出了孝的真谛。古代的《劝孝歌》中有一句:“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我们不能孝敬父母,那又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又怎么会去爱他人、爱社会呢?哪还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爱让世界更美好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关爱父母孝为本
人人都需要的五种美德
感恩是人人都要学会的爱
大爱无疆
敢爱还要敢恨
仁者不忧
君子成人之美

第二章 凡事都要符合道义
存道义心,行道义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不义之富贵,于我如浮云
欲而不贪
为仗义执言点赞
举贤任能,德才兼备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三章 育礼走遍天下
克己复礼为仁
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
孝敬父母最难的是什么
礼让是一种谦恭的美德
不要做越权的事
原则问题不让步
不做没有原则的好好先生
小处不可随便
弟四章做最好的自己
君子敏于行讷于言
君子当自强不息
长存敬畏之心
做人要大度
人贵自知之明
……

第五章 用友伴你一路同行
第六章 学习开启智慧之门
第七章 通杈达变方圆处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