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译丛·创业教育:美国、英国和芬兰的论争》:
四、美国创业教育学术论争及图示
在本章中,我讨论了美国相关文本中的创业教育研究,旨在梳理这些文本是如何界定创业教育概念以及创业教育基本原理的。为了解当今探讨创业教育的话语,我回顾了一些介绍美国历史及文化背景的文献。
在美国教育中,创业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话题,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然而在很早以前,经济界就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20世纪初,经济学家就开始担心美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并认为学校是开发人力资本的适合场所。20世纪80年代,人们再次提出这些需求。新一轮的学校改革体现出三种观点:保守派观点、自由派观点和激进派观点。保守派支持20世纪政治精英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强调个人利益、个人竞争意识、效率以及更高的知识水平,它遵循的是其他工业化国家新右翼运动的价值观。企业和行业领袖在学校董事会和教育峰会中占据了大量席位,学校如今正在仿照工业和企业的管理模式。一些社会评论家认为改革提案进一步扩大了“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的差距。一些批评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持续贫困、失业和教育不公。21世纪的社会将见证阶级、种族和性别方面的种种矛盾。
美国人的梦想就是要自己当老板。1994年针对创业和小企业问题的盖洛普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当今人们开创自己企业的主要动机是独立性而非金钱利益。该调查还显示公众赞同创业以及对创业教育非常感兴趣。该调查还说明,企业能够支持所在的社区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本研究发现人们对创业知识的整体掌握非常不足。
美国已经从工业型社会转变成为信息和服务型社会。小企业为提供就业、创新以及提高生产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创业教育被看作是一个可以振兴经济、增加就业以及刺激国家活动的可行策略。因此,人们对创业教育越来越感兴趣,创业教育得以推广并获得了多方的支持。
文献回顾表明创业教育对于普通的美国民众来讲仍是神秘的。另外,美国学术界至今也并没有对创业教育概念达成统一的界定。本研究的第一个研究问题就是要进一步考察创业教育概念。对于创业教育的界定主要是通过解释“创业”的定义来实现的。然而对于创业,同样也缺乏明确的定义。因此,讨论不同层面的概念是非常有意义的。为实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我回顾了不同文本是如何从三个不同的分析层面来解释创业教育的,即系统层面、组织层面和参与者层面。系统层面定义强调创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即有效的项目应该培养经济发展中积极的创业者。另一种观点就是把创业教育视为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从组织层面的定义来看,虽然“学校至职场项目”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的确包含创业要素,但它们并不是创业教育项目。另外,许多项目虽声称提供的是创业教育,但其强调的教学重点实际上是经济学和企业管理。许多机构只是传授商业语言,并未能让青少年真正地体验到冒险。一些组织致力于提供创业教育,尤文·马里恩·考夫曼基金会在这方面做得最好。参与者层面定义最为合适并且说明了行动的本质。库里尔斯基(1995)提出了“真正创业”的三个关键特质。诺尔(1993)提醒我们,在进行传统创业特质的教学时要考虑到当前许多问题。
第二个研究问题需要调查创业教育基本原理的学术论争。本研究对文本中的论据进行了分析,获得丰富的研究结果。其次,根据研究方法章节中介绍的方法,本研究将搜集的文本进行类别划分。本研究不是要囊括所有论据或全部学术论争,而是要把各种观点进行类别上的划分。本研究的分析单位是论据,而不是文本。根据支持或反对创业教育,以及有助于个体进步或社会进步,本研究对美国文献的论据进行分类。论据类别的具体划分请参照表4-2。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