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从边缘到主流:浙商的历史演进1.风云浙商,孕于越土浙商,顾名思义,就是出生于浙江的商人。浙江是一片自由而灵动的热土,在那里孕育并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商海骄子。而这一切若要追根溯源,则可以回溯到2000多年前的越地文明。
古时候,浙江被称为瓯越,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蛮夷之地”,需要利用中原的礼乐文化进行教化。然而,浙江受山河湖海阻隔,偏安一隅,远离封建大一统思想的核心辐射地带,因此这里的文化别具一格。
古时候,浙江的先民们就注重以文化为手段来推动国计民生的发展,靠着天然的地理环境、交通位置和丰饶的物产,他们长期从事商业活动。西周末年至春秋初期,中国社会正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工商业有了萌芽之势,并逐渐繁荣起来。在百花齐开的乱世里,浙人能臣经商治世者甚众。
若要回顾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有两个名字是我们无论如何也避不开的,那就是勾践和范蠡。二人为越国揭开了新的序幕,并且身体力行,对越国的区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今日。
古时候的越国就是今天的浙江,当年越王勾践被吴国人打败,沦为俘虏,在吴国苟且度日,最终在范蠡等几位能人志士的相助下,他才返回了越国。勾践回到越国后,表面上低调内敛,对吴王俯首称臣、毕恭毕敬,暗地里却一心想要报仇雪恨。他和老百姓一起下到田地里参与耕种,勾践的夫人也与越国的其他妇女一同织布纺纱,推动越国的农业生产。当年,越国遭遇了亡国之灾,人口锐减,于是勾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人们生育。勾践授予范蠡权力,让他训练兵马;也授予文种权力,让他精心管理国家各项事务。勾践还深入民间,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并对处于贫困之中的百姓施以援手。勾践卧薪尝胆,花了十来年时间来推动本国人力与物资的发展,又花了十来年时间深入研究各项国家政务。他任人唯贤,对有识之士予以重任,最终打败了吴国,一雪前耻。
对于一代又一代浙江人而言,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他们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原型。对于整个浙商群体而言,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流淌着先祖勾践的文化血统。浙商以“赵王勾践”为文化原型,这也是浙商作为中华民族最强大商人群体与其他地区商人的区别之所在。
其实,正是内心熊熊燃烧着的复仇火焰支撑着勾践,让他一步步走到了最后。对于大部分浙商而言,贫寒是他们出生时就被打上的烙印,他们迫切地渴望能摆脱贫困,进入社会的富裕阶层,这种心情与当年勾践熊熊燃烧的复仇之火是何其相似。
在浙江省诸暨市杭金衢高速公路上有一块广告牌,上面的广告语很是引人注目,那就是“越王卧薪尝胆地,诸暨工业创业园”。诸暨人把这块广告牌立在如此醒目的地方,就是为了表达其迫切的创业心理,而这也反映了所有浙江人的心声。浙商群体多是草根阶层出身,他们经商创业的目的也很单纯,那就是脱贫致富。在他们看来,贫困乃是人生最大的耻辱,亦是最危险的劲敌。于是,浙江人挣脱了各种外界条件的束缚,走出了家门,只要能挣钱,干什么脏活、累活都毫无怨言。在20世纪80年代,全浙江省共有200多万人远离家人,前往外省打工。这些讨生活的人们游走于社会的边缘,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大步向前地为历史书写着新的篇章。当年那些讨生活的人群中最优秀的部分脱颖而出,成为今天的浙商。在最开始创业的时候,他们以现实、低调、直接的方式追求着经济利益,并成就了今天的经济奇迹——浙商。
陶朱遗风的经商秘诀
范蠡是春秋战国年间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熟谙经济。范蠡是勾践手下最有威望的大臣,长期活跃在吴越精彩纷呈的政治舞台上。在范蠡的苦心辅佐下,勾践最终战胜了吴国,成功复国。而范蠡对名利毫不留恋,头也没回地退出了政治的舞台,改名为陶朱,开始在商业领域发挥他的才华。作为商人的陶朱同样也很成功,甚至被后人誉为商圣。
作为中国历朝历代商人的鼻祖,范蠡在绍兴留下了很多遗址。范蠡设立了经商要遵循的几大原则,如四通贸易、薄利多销、供求之盈缺决定价格之贵贱等,日后崛起的浙商将这些原则视为经商的不二法则。除此之外,范蠡对于后世浙商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年,他毅然决然地放弃高位,投身商海,并最终成为富甲一方的巨贾,这让作为后来者的浙商明白了,官场并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舞台,在商海里乘浪搏击也可能斩获荣光。正是在这种敢闯、敢拼的价值观的激励下,浙江人纷纷走出家门,投身于工商业中,并最终彻底摆脱了贫困。对浙江人而言,选择经商是他们融入血脉里的一种自发自觉。
“居商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范蠡的一生生动地演绎了不同维度的成功,而作为后来者的浙江人也纷纷效仿他的经商法门。总结起来,范蠡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洞悉先机。春秋末年,商业开始萌芽,自由经营的商人开始活跃在市场上。当时的市场形势复杂多变,要想谋取利润,就必须把握市场的信息脉搏。范蠡的一大优势就是善于了解并预测市场行情的走向,从而把握先机。在经商的过程中,他既能根据时令调整经营策略,又能适时把握未来市场的走势,从而以最具优势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将主动权一直紧紧抓在手里。
第二,把握商品价格的规律。在范蠡看来,任何商品价格的贵贱都不是恒定的,而是根据一定的规律起起伏伏的。正如他所说的“八谷亦一贱一贵,极而复反”,这本质上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阐述的却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也就是说,市场规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扭转的。在此基础上,范蠡提出了“贱买贵卖”的经营理论,并从中获得了巨额利润。
第三,薄利多销。在范蠡看来,“薄利”的最终目的就是“多销”,这样一来,就可以使经济周转的周期缩短,让手头有更多流动资金。
第四,把信誉放在第一位。在做生意时,范蠡尤其强调“择人”的重要性,“择人”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挑选进货商。范蠡指出,应该优先选择那些质量有保障的产地和进货商,从他们那里获取优质产品。唯有以产品的质量取胜,才能取信于民,稳定而持久地经营下去。
第五,仗义疏财,义薄云天。范蠡辞去官职后度过了20来年的经商生活,曾先后三次在大饥荒时仗义疏财,一掷千金。而他的重义轻利、诚信经营也为自己赢得了好口碑,他深受当地百姓信赖。
正是在“勾践原型”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范蠡极具操作性的经商法则的影响下,后世浙江人纷纷踏出家门,投身商场,在商海的狂风巨浪里历经千锤百炼,最终成为中华民族最不容小觑的一股商界力量——浙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