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漂移
0.00     定价 ¥ 29.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ISBN:
    9787537852371
  • 作      者:
    作者:张小苏
  • 出 版 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小苏,1955年生。先后在《电影介绍》《山西画报》《山西文学》担任编辑。参加工作前,学过画画,写过散文,画作参加过省级美展,散文曾刊于《汾水》(《山西文学》前身)。参加工作后,先后在山西职工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90年出版散文小说集《老宅流水》。2013年退休。
展开
内容介绍
  意识到作者很少说“作者”“咱们”之类的词,是在两三年前。除非书面语需要,日常不说。“作者”后边没那一截了。这不是用词问题,肯定是认知发生了变化。得作者这种病的,往往有认知的改变。十五前医生说过。前往医院探望的朋友也说,他弟弟得了这个病,往往把鞋误称作脚,“把作者的脚取来!”只有家人知道是什么意思。
  作者是在患病后十多年后才避免说“复数”的。而且有主动性,自觉不是病拿的。不乐意用复数好像另有原因,作者确认“作者只是作者”;比方有人跟作者说“咱们小区……”作者即使不说出口,内心也要认定一下“是这个小区”。依此类推,延展到一市、一国,甚至全球,皆如此。只在内心认定而不说出口,说明尚有理性,不因作者的某种变化,而对别人解释。与此同时,对于“丢咱们的人”“长咱们的志气”也不认同,作者会暗自说,是丢你们的人,长你们的志气。作者没有“们”。
  在得知一些败坏风习的消息后,作者也会震撼,但不会因为这事发生在哪儿而有格外的不平。咱们的坏?作者不认同。咱们的荣耀,也不认同。在议论纷纷中,作者不觉得光荣或堕落,与这些行为发生在何地有什么关系。
  作者在十五年前就发生了漂移。起初无意识。因为漂移极其缓慢。参与的欲念日渐消退,发生在还能参与的时候。回望过去的日子,看到作者还非常积极过,或者还曾经风生水起,才觉悟到渐行渐远,在与接壤的地域完全断裂时,作者听到了声音。是一种责难和不解。意识到不可阻遏的漂移,作者完全不做辩解。过几年抬头看,陆地又远了许多。作者每天固定在一个位置,所有的景物都在,十五年没有变化,但一直有陌生感。如同看不到移动的时针,作者缓慢移走,与昔日的存在日益远去。作者作用不了什么,如同过去能够作用于作者的,如今已无关联。作者的关切一如既往,只是位置已经变化。早在许多年前,作者拍过一组照片,题日《盛开的老人之花》,那是作者挤在下棋打牌或闲聊的老人中拍的。作者除了穿行于其间,别无去处。哪个团伙都无法加入,不是嫌作者不够老,就是嫌作者脸不熟,周边环境像活动的3D景色,与作者同在一屿的小宋也感受到这种隔膜,用傲气来支撑内心,她觉得那针插不进的团伙,对作者是致命的侮辱。作者倒觉得每拍一张图片都可能冒犯那些“花朵”。参天的大树还连着根,作者断然不在高处,没有俯瞰的视角,未见根脉。只觉得全远去了。漂移的缓慢,让作者没感到难舍和不安。日久天长,益发平静。昼夜四季依然,星辰东升西落。直到作者无法漠视到漂移,才不再使用复数。也许这仅仅是开始。
  消息都成为旁观,道听途说而无感同身受。作者于是只想管好自己的事。作者的难题仅仅是作者的,人“们”的苦难和问题,对作者是消息。作者专注于写毛笔字,渺小的为写了一个满意的“横道”而庆祝,觉得起始中有作者的全部努力和追求,作者还能够把它写得更好。因为看到努力还有空间而心里充实。睡着、醒着、饿着、饱着,状态都好。对作者尽够。日复一日,就是希望。人间的故事作者知道,作者关心,作者的过去在那儿,情感在那儿,足迹在那儿,是作者的故事,却不是作者的事。作者能给予多少关心都会给,但更着意于写作者的那一横。
  《格致文库:漂·移》里的所有篇章,都是漂移中的记号,不理会漂移到哪儿,不知道能继续漂移多久,但肯定回不去了。
展开
精彩书摘
  《格致文库:漂·移》:
  大概是三十七年前,我到远在天边的潞安矿务局去探望小川。他刚与一群“知青”到那儿当矿工。由于路途遥远而且艰险,头一晚我住在王庄矿。
  王庄距小川所在的石圪节矿大概只剩一华里路,不知为何,就艰险地停下脚步了。现在回想,没有车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王庄集中了一批小川的同学,他们看到我这来自故乡的人,想把我先霸住,提前问问故乡事,同时也以接我为理由,让小川也来一趟。
  这些知青刚来不久,我是第一个来探望者,于是成了家乡的象征,他们把我弄到一间杂乱不堪的集体宿舍,七凑八凑打了饭来,各房间的人都串到这屋,稀里哗啦胡乱吃过,最深的印象是饭碗,没一个是洗过的,每个碗边上都结着米痂,不知是累积了多少顿的。我们吃完,照样把碗往桌中心一推,下顿仍旧拿着这碗去打饭。用现在的话说,简直是酷毙了!帅呆了!我当时暗想,但愿到了石圪节不至于这样。饭后大家便歪在床上聊天。从我进门就看到这屋子的天花板上粘着许多火柴棍,一根根密密丛丛,跟吊着蝙蝠似的。刚开聊,便只见大胡子点着一根烟后,扬手就把燃着的火柴向天花板一扔,那火柴“哧”的一声,便跟微缩“长二捆”火箭似的,带着火飞上屋顶,居然就粘在上面了,那点子火苗熄灭后,屋顶上留了一小团焦黑,倒挂的火柴棍便又多了一根。
  今天的人们千防火万防火,动不动就是一场火,用现在的眼光看,王庄这几个知青简直就是纵火犯。但他们天天蓄意放火,竟至于能够稀里糊涂活到如今,天下大乱,可见一斑。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他们动不动就会扔上去一根。为什么会粘住?一是这几个家伙没事老练,更主要的也许跟那些永远不洗的碗有关,里里外外全都黏黏糊糊。
  我虽然从故乡来,却并不知多少故乡事。于是他们便开始思乡。一个说家乡楼好多呀,另一个说其实也没多少。于是开始数,从五一大楼开始,邮局、银行……大家从记忆中搜寻城市的每个角落,总有人会补充些漏掉的。一直数到上夜班,数到了胜利街。纵贯了南北也着实没多少像样的楼。于是大家咒骂一通,闹闹哄哄地走了。
  那天晚上我想起了“铁楼”。因为那是这些知青没一个知道的。一边想一边黯然神伤,当时以为今生再不复能到“铁楼”了。
  “铁楼”不在街面,藏在两座小洋楼后面。便是那两座小洋楼也不显山露水,窝藏在破烂的小巷里。
  小洋楼档次之高,从那时算起再数一百年也不落伍。
  ……
展开
目录
自序
病友老梁
曲水流觞
容膝之安
贴“召”
“铁楼”
慎行者老华
油条及其他
“上面”的小屋
小杰克
花有贵贱
“襄理”
长了口疮还得笑
多少偶然,多少黄昏
燕园望月
囚在黄山缆车里
男小林与女小林
后小河印象
有“条”有路
飞翔永不再来
单身老魏
乡下人
外乡人老大
往事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