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疗养生》:
足部药浴,又称洗足疗法、泡足疗法、浴脚疗法,是用热水或药液浸泡双脚,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方法
足部药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属于自然疗法中洗浴疗法(又称熏洗法、泡足法)的范畴足部药浴疗法始于民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用水清洗身上污垢的过程中发现,洗浴具有清洁卫生、消除疲劳等养生保健作用,并有消除机体某些疾病的功效,进而逐步产生了采用药物浸泡液、煎煮液,通过浸泡、外洗、熏蒸双足等部位防治疾病的想法和做法,这可能就是泡足疗法的起源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睡前一盆汤”看作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措施和习惯
据文献记载,早在周代,人们便了解了沐浴、泡足的治病作用,《周礼曲礼》中便有所记载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一书,将泡足疗法上升到理论高度,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摩之浴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可浴”;《素问玉机真藏论》中指出了药浴与足浴的适应证,《灵枢百病始生篇》还指出了“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等洗浴疗法的禁忌证这些均为泡足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的药浴及泡足疗法已广泛用于临床,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有众多的中药都明确标明“可做浴汤”东汉时代的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更有狐惑病用苦参汤熏洗,脚气冲心用矾石汤泡足的记载,为泡足等熏洗疗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晋代与南北朝时期,熏洗及泡足疗法还被推广适用于重急症,如葛洪《肘后备急方》中便有:“治卒心腹烦满,又胸胁痛欲死方,以热汤令灼灼尔,渍手足”“治霍乱心腹胀痛浓煮竹叶汤五六升,令灼已转筋处”到唐代,包括泡足在内的熏洗疗法已被广泛运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各科病症的防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中,对浴洗法、浸洗法、泡洗法均有详细论述宋、金、元时代,洗浴疗法有了进一步发展,相关的药物和方剂层出不穷,仅《太平圣惠方》中就载有洗浴方163首,《圣济总录》中也载有洗浴熏洗方40余首明代,对包括泡足在内的熏洗疗法的运用则更为普及,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方书《普济方》中,收载的熏洗方百余首;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载的熏洗、药浴方达数百首之多清代,熏洗疗法等自然疗法得到了空前的普遍应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外治宗师吴师机,对包括泡足在内的药浴疗法做出了史无前人的贡献他在《理瀹骈文》一书中,对药浴、熏洗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辨证施治、药物选择、使用方法、主治功效,适用病症、注意事项等,均有深入而实用的阐述,他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著名论点,认为“虽治在外,无殊治内”的治疗原则,并创立整理了药浴验方79首,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很好的实用价值
1973年,湖南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一书,其中记载有雷丸药浴、泡洗治婴儿癫痫等多种病症的方法治疗小腿挫伤的泡足方法更为独特,具体方法是将中药煎煮成药液倒入盆中,内置可以滚动的木踏脚,病人将足放入汤药中洗浴、浸泡,熏蒸时,足踩木踏脚,可随意滚动按摩足心,容器中的药液可随时增加热水,以保持有效的温度这便是泡足方法和泡足器械的最早文字记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足浴这一传统的外治法与其他自然疗法一样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发展异常迅速,“泡足坊”“足浴中心”“足疗保健中心”已遍及城镇的大街小巷,泡足保健的方法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各种多功能的泡足器也不断问世,有关泡足疗法的论文散见于各类期刊,泡足书籍也不断涌现泡足疗法已引起中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各国及全世界的关注与重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