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年之死
他知道自己是清醒的,因为他的头脑运转得很有逻辑,并非游走在荒谬的梦境中。他能听到海浪规律的拍打声,他能感到破晓之前的一缕微风透过敞开的窗户袭来。但是他仍然固执地紧闭双眼,他知道他体内沸腾着的坏情绪在一睁开眼时便会喷发出来,使他做出或说出之后会让自己后悔的蠢事。
海滩上有人吹着口哨。这个点儿,肯定有人要去维加塔干活儿了。那人吹的曲调很熟,但他忘了曲子的名字和歌词。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反正他自己从来也不会吹口哨,哪怕是把手指插在肛门里也不会。“他把手指插进肛门/吹出尖锐的哨声/这是预定的信号/只有城里的警卫知道”……以前警察学院的一个米兰朋友有时对他哼唱的一个狗屁小调,至今令他印象深刻。因为他不会吹口哨,小学时他曾是小伙伴们最爱愚弄的对象,他们可都是吹口哨的大师,就像牧羊人、水手、登山家那样,他们甚至还会吹出奇特新颖的花样来。小伙伴们!就是他们破坏了他一夜的好觉!上床睡觉前让他想起旧时同学的是报上的一则新闻,查理·米利泰罗,还不到五十岁,就被任命为西西里第二大银行的行长。报纸表达了对这位新行长的诚挚祝愿,并附上了一张照片:不用说,金框眼镜,高级定制的套装,得体的衬衫,精致的领带。一个成功男人,一个上流人物,伟大价值(无论是股市价值还是家庭、祖国、自由的价值)的捍卫者。蒙塔巴诺记得很清楚,这个人不是他的小学同学,而是“六八”学运时期的同志!
“我们会用敌人自己的领带绞死他们!”
“银行只是用来被人打劫的!”
查理·米利泰罗,外号叫作“锤子查理”,这是因为他总有一副最高统帅的姿态,而且他应对敌人时善用锤子敲击般的言辞,甚至是直接挥拳猛击,他比任何人都态度强硬和意志不屈。为了不养肥国家的烟草专卖商,锤子查理曾强制所有人不吸烟,而大麻,却可以尽情吸食。“国家”这个词是所有人的噩梦,让人们像面对红斗篷的公牛一样暴怒。这些天,蒙塔巴诺想起最多的是帕索里尼的一首诗,诗中他捍卫警察当局,反对聚集在罗马茱莉亚山谷的学生。那时所有的同学都唾骂这些诗句,蒙塔巴诺却试图为它们辩护:“但是这确实是一首好诗。”要不是别人阻止住锤子查理,他会用那杀人的拳头毁了他的脸的。为什么那时这首诗不会令他不悦呢?难道他在诗中看到了他会当警察的命运?不管怎样,过了多年,他已看到他的同伴们,那些从“六八”学运中走出的传奇人物也“理智”起来了。理智着,理智着,那些抽象的愤怒也变弱了,最终安定下来变成切实的顺从。只不过现在,曾经极有自尊的人为了本不是自己犯的,也不是自己授意的罪行承受审讯和十多年的牢狱之苦,还有人被莫名其妙地杀死,而其他人则活得好好的,雀跃地从左跳到右,再从右跳到左,之后再到右,有人执掌报社,有人领导电视台,有人成了国家的高官,有人成了下议员或上议员。既然他们无法改变这个社会,他们就改变他们自己。或者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改变,因为在一九六八年,他们
只不过是穿戴着革命者的服装和面具演戏而已。前“锤子查理”的任命让蒙塔巴诺不能接受。特别是这件事引发了他别的思绪,这无疑是最麻烦的。
“你难道不也是和你批判的这些人一路货色吗?你现在不也在为十八岁时曾猛烈反抗的国家卖命吗?或者,你不也因为别人赚数十亿,你却只挣微薄的工资而妒火中烧吗?”
一阵狂风刮得窗板咯咯作响。不,就算全能的上帝命令他,
他也不会把窗户关上的。法齐奥总是对他唠叨:
“头儿,请原谅我这么说,但您真的是在找麻烦!您不仅住在一个偏僻的房子的一楼,您夜里还开着窗户!如果有人——确实有人想要伤害您,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自由自在地进到您家里!”
还有一个经常对他磨叨的人是利维亚:
“不,萨尔沃,夜里开着窗户不行!”
“你在博卡达塞不也开着窗户睡觉吗?”
“那有什么关系?我住在三层,而且博卡达塞没有这里这么多小偷。”
因此,当有一天夜里,心烦意乱的利维亚给他打电话,告诉他当她外出时,博卡达塞的窃贼洗劫了她的家时,他甚至默默地感谢热那亚的盗贼a。不过他还是表达了遗憾之情,但不够真诚。
电话响了。
他的第一反应是更加紧闭住双眼,但不行。众所周知,视觉不同于听觉。他本应该堵住耳朵,但他宁愿把脑袋埋进枕头。没用。电话铃声微弱又悠远地继续传来。他骂骂咧咧地起身,走到另一个房间拿起听筒。
“我是蒙塔巴诺。我应该说你好的,但我不说,因为我确实没准备好说。”
电话另一端是长时间的沉默。接着是挂电话的声音。坦率地应对之后,现在该干吗?是回到床上继续想新任的国际银行行长在还是锤子查理的时候,曾当众在放满一万里拉面值纸币的果盘上拉屎?还是穿上泳衣在冷水里痛快地游个泳?他选后者,也许游泳能帮他冷静下来。他跳入水中,立刻感到半身麻痹了。他想弄明白以快五十岁的年纪是不是不应该再这么干了?逞能的时日已经不再了。他沮丧地走回房子,还有十来米远的时候,他又听到了电话响。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接受现实。
首先,他接起了电话。
……
展开
——《文学评论》
“蒙塔巴诺探案系列”因卡米莱里对悲喜剧的非凡领悟力而可称之为卓越之作,小说写作时,他巧妙地将黑暗与光明混杂其中,令人不安,又不至于毫无慰藉。
——《书单》
有魅力的侦探小说主人公之一。
——《今日美国》评蒙塔巴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