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本草纲目常用中草药彩色图鉴(精)/中医经典养生文库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5793638
  • 作      者:
    编者:谢宇
  • 出 版 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以李时珍《本草纲目》为蓝本,集中选取了229味常见本草实用知识,和600多幅高清药物照片,为您展现药物的真实风貌。

  ★每一味药都配有高清彩色药物照片,既有植物生境照片,又有局部特写镜头,还有炮制好的饮片照片,让每位读者阅读本书后都能更直观、更轻松地认识这些药物。

  ★书中详细地将每味药的别名、来源、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饮片特征、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精选验方等完美呈现,让每一位读者都全面认识和应用这些中草药。

  ★本书所选取的验方都是长期用于临床的、以现代家庭常见病、慢性病为主,也包含少量疑难杂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
作者简介

  谢宇,四川邛崃人,中医药科普图书作者,现为北京悦读无限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策划。策划和创作的中草药图谱类畅销书有:《本草纲目彩色图鉴》(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中草药大典》(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活学活用本草纲目系列》(华夏出版社,2009年)《中草药速认图集》(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精编本草纲目药物彩色图鉴》(2016年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版国家药典药物彩色图鉴》(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常用中草药识别图鉴》(贵州科技出版社,2017年)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以《本草纲目》原着为依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药学(第7版)》为主的现代中医药知识精华,本着科学严谨的精神,精选了《本草纲目》原着中的常用药物229种,按功效进行分类,共分20大类,35小类,精编和整合了原着中的精华部分,力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阅读方便,操作简单。在达到普及中医药文化、中草药知识、植物学知识目的,并提供简便养生疗病之法的同时,引导广大读者重视我国中草药资源、保护珍稀物种,为持续生态多样性做出一分努力,为后代留存更丰富的资源。


展开
精彩书摘

  麻 黄

  别名 卑相、狗骨、龙沙、麻黄绒、净麻黄、炙麻黄。

  来源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和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 Bge. 的草质茎。

  形态特征 草麻黄:小灌木,常呈草本状。木质茎短小,匍匐状;小枝圆,对生或轮生,节间长2.5~6厘米。叶膜质鞘状,上部1/3~2/3分离,2裂(稀3裂),裂片锐三角形,反曲。雌雄异株;雄球花有多数密集雄花,或呈复穗状,雄花有7~8枚雄蕊,雌球花单生枝顶,有苞片4~5对,上面一对苞片内有雌花2,雌球花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种子藏于苞片内,通常为2枚。中麻黄:茎高达1米以上。叶上部约1/3分裂,裂片通常3(稀2裂),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雄球花常数个密集于节上,呈团状;雌球花2~3朵生于茎节上,仅先端一轮苞片生有2~3朵雌花。种子通常3枚(稀2枚)。木贼麻黄:直立灌木,高达1米,节间短而纤细,长1.5~2.5厘米。叶膜质鞘状,仅上部约1/4分离,裂片2,呈三角形,不反曲;雌花序常成对着生于节上,苞片内有雌花1。种子通常为1枚。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干燥的山冈、高地、山田或干枯的河床中。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区)。

  采收加工

  8~10月割取地上绿色草质茎,通风处晾干或晒干。

  饮片特征

  本品呈圆柱形的段,段长10~20毫米,直径1~2毫米。表面淡黄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细纵脊线,节上有细小鳞叶,节间长2~6厘米。切面中心显红黄色。质脆,易折断,折断面纤维状。切面中心红棕色,边缘绿黄色,气微香,味涩、微苦。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本品质轻性浮,辛温解表,善散束表之风寒,能发汗以解表,疏散肺气以平喘,通调水道以利水消肿。

  药理作用

  麻黄碱、伪麻黄碱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而有平喘作用。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麻黄碱能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兴奋、不安、失眠。

  用法用量

  水煎服,3~10克。发汗解表常用生麻黄,止咳平喘多用炙麻黄。

  使用注意

  本品发散力强,多汗、虚喘患者慎用。还能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故

  高血压、失眠患者也慎用。

  精选验方

  ①小儿腹泻:麻黄2~4克,前胡4~8克。水煎,加少量白糖调服,每日1剂。②变应性鼻炎:麻黄(先煎)5克,桂枝、苦杏仁各10克,葛根20克,炙甘草6克,细辛3克,白芷15克。水煎服。③小儿百日咳:麻黄、甘草各3克,橘红5克,苦杏仁、百部各9克。水煎服。④荨麻疹:麻黄、蝉蜕、槐花、黄柏、乌梅、板蓝根、甘草、生大黄各10克。水煎服。⑤头痛发热(恶风无汗而喘):麻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苦杏仁10克。水煎服(发汗)。⑥支气管哮喘:麻黄、前胡、苦杏仁、黄芩、炙桑白皮、炙枇杷叶各10克,生甘草6克。水煎2次,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温服。⑦喘息型支气管炎:生麻黄、细辛各3克,半夏、桔梗、五味子、桂枝各9克,生石膏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桂 枝别名 柳桂、桂枝尖、嫩桂枝。

  来源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2~17米。树皮呈灰褐色,有芳香气味,幼枝略呈四棱形。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长8~17厘米,宽3.5~6厘米,先端尖,基部钝,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被细柔毛;离基3出脉,于下面明显隆起,细脉横向平行;叶柄粗壮,长1~2厘米。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10~19厘米,被短柔毛;花小,直径约3厘米;花梗长约5毫米;花被管长约2毫米,裂片6,黄绿色,椭圆形,长约3毫米,内外密生短柔毛;能育雄蕊9,3轮,花药卵状长圆形,4室,瓣裂,外面2轮花丝上无腺体,花药内向,第3轮雄蕊外向,花丝基部有2腺体,最内尚有1轮退化雄蕊,花药心脏形;雌蕊稍短于雄蕊,子房椭圆形,无毛,花柱细,与子房几乎等长,柱头略呈盘状。浆果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稍平截,暗紫色,长12~13毫米,外有宿存花被。种子长卵形,紫色。花期5~7月,果期至次年2~3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常绿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采收加工

  春、夏两季剪取嫩枝,去叶,切成小段或切片,晒干。

  饮片特征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或破裂成碎块。表面红棕色至棕色,陈久者则显黑色,有时可见点状皮孔或纵棱线。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毫米,切面皮部薄,红棕色,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髓部类圆形或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苦、微辛,皮部味较浓。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通阳化气。本品辛散温通,走于表,专散肌表风寒而发汗解肌;行于里,一则活血通经、散寒止痛,二则温助阳气、通阳复脉、化气利水。

  药理作用

  本品能扩张皮肤血管,促进汗腺分泌,故有发汗解热作用;有中枢镇静、镇痛作用;能促进唾液、胃液分泌,故有健胃助消化作用;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而解除腹部疼痛;有强心、利尿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常见皮肤真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

  水煎服,3~10克。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温热病、阴虚火旺和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精选验方

  ①面神经麻痹:桂枝30克,防风20克,赤芍15克。水煎,趁热擦洗患部,每次20分钟,每日2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②关节炎疼痛:桂枝、熟附子各9克,姜黄、威灵仙各12克。水煎服。③低血压症:桂枝、肉桂各40克,甘草20克。水煎,分3次代茶饮服。④闭经:桂枝10克,当归、川芎各8克,吴茱萸、艾叶各6克。水煎服。⑤冠心病胸闷胸痛:桂枝、枳实、薤白各10克,生姜3克。水煎服。⑥肝硬化:桂枝10克,赤芍、桃仁、牡丹皮各15克,茯苓30克。水煎服。⑦肺源性心脏病:桂枝、苦杏仁各15克,白芍30克,生姜、大枣、厚朴各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⑧小儿支气管哮喘:桂枝、苦杏仁、生姜、白芍各9克,炙甘草、炙厚朴各6克,大枣12枚。水煎服。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柴胡15克,桂枝10克,干姜8克,天花粉12克,生牡蛎15克,黄芩、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草豆蔻别名 草蔻、草蔻仁。

  来源 姜科植物草豆蔻 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2米。叶2列;叶舌卵形,革质,长3~8厘米,密被粗柔毛;叶柄长不超过2厘米;叶片狭椭圆形至披针形,长30~55厘米,宽6~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下面被茸毛。总状花序顶生,总花梗密被黄白色长硬毛;花疏生,花梗长约3毫米,被柔毛;小苞片阔而大,紧包花芽,外被粗毛,花后苞片脱落;花萼筒状,白色,长1.5~2厘米,先端有不等3钝齿,外被疏长柔毛,宿存;花冠白色,先端3裂,裂片为长圆形或长椭圆形,上方裂片较大,长约3.5厘米,宽约1.5厘米;唇瓣阔卵形,先端3个浅圆裂片,白色,前部具红色或红黑色条纹,后部具淡紫红色斑点;雄蕊1,花丝扁平,长约1.2厘米;子房下位,密被淡黄色绢状毛,上有2棒状附属体,花柱细长,柱头锥状。蒴果圆球形,不开裂,直径约3.5厘米,外被粗毛,花萼宿存,熟时黄色。种子团呈类圆球形或长圆形,略呈钝三棱状,长1.5~2.5厘米,直径1.5~2毫米。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林缘、灌木丛或山坡草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等省(区)。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采收。晒干,或用沸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其种子团晒干,捣碎生用。

  饮片特征

  本品为圆球形的种子团。表面灰褐色,中有黄白色隔膜,种子为卵圆形多面体。质硬,破开后可见灰白色种仁。气香,味辛,微苦。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本品辛散温燥以燥湿行气,归脾胃温中焦而行胃气,胃气行则呕吐止,故又有温中止呕之效。

  药理作用

  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及大肠埃希菌均有抑制作用。煎剂对豚鼠离体肠管低浓度兴奋,高浓度则为抑制作用。挥发油对离体肠管呈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

  水煎服,5~10克,宜后下。

  使用注意

  阴虚血少者禁服。

  精选验方

  ①心腹胀满:草豆蔻50克。去皮,研末,每次2克,以木瓜生姜汤调服。②慢性胃炎:草豆蔻适量。炒黄,研末,每次3克,每日3次。③口臭:草豆蔻、细辛各3克。共压碾成末,煎水含漱。④胸腹胀闷、食欲不振:草豆蔻、陈皮、香附各10克,石菖蒲15克。水煎服。⑤小儿泄泻不止:草豆蔻1枚。剥开皮,入乳香1块在内,复用白面裹,慢火烧令熟,去面及豆蔻皮;研细末,以粟米饮和丸(如麻子大),每服5~7丸,米汤饮下,不拘时服。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2
麻黄… …………………………2
桂枝… …………………………4
紫苏叶… ………………………6
生姜… …………………………8
香薷… ……………………… 10
防风… ……………………… 12
羌活… ……………………… 14
白芷… ……………………… 16
细辛… ……………………… 18
苍耳子… …………………… 20
柽柳… ……………………… 22
鹅不食草… ………………… 24
二、发散风热药………………26
薄荷… ……………………… 26
牛蒡子… …………………… 28
菊花… ……………………… 30
柴胡… ……………………… 32
升麻… ……………………… 34
蔓荆子… …………………… 36
浮萍… ……………………… 38
木贼… ……………………… 40
第二章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44
知母… ……………………… 44
栀子… ……………………… 46
天花粉… …………………… 48
芦根… ……………………… 50
鸭跖草… …………………… 52
夏枯草… …………………… 54
决明子… …………………… 56
谷精草… …………………… 58
青葙子… …………………… 60
千里光… …………………… 62
荷叶… ……………………… 64
二、清热凉血药………………66
生地黄… …………………… 66
玄参… ……………………… 68
牡丹皮… …………………… 70
赤芍… ……………………… 72
三、清热燥湿药………………74
黄芩… ……………………… 74
黄连… ……………………… 76
黄柏… ……………………… 78
龙胆… ……………………… 80
苦参… ……………………… 82
白鲜皮… …………………… 84
四、清热解毒药………………86
金银花… …………………… 86
连翘… ……………………… 88
紫花地丁… ………………… 90
忍冬藤… …………………… 92
土贝母… …………………… 94
重楼… ……………………… 96
蒲公英… …………………… 98
板蓝根… …………………… 100
穿心莲… …………………… 102
野菊花… …………………… 104
败酱草… …………………… 106
鱼腥草… …………………… 108
射干… ……………………… 110
白头翁… …………………… 112
马齿苋… …………………… 114
地锦草… …………………… 116
半边莲… …………………… 118
山慈菇… …………………… 120
土茯苓… …………………… 122
漏芦… ……………………… 124
白蔹… ……………………… 126
翻白草… …………………… 128
鬼针草… …………………… 130
一枝黄花… ………………… 132
马鞭草… …………………… 134
瓦松… ……………………… 136
天葵子… …………………… 138
万年青… …………………… 140
五、清虚热药…………………142
白薇… ……………………… 142
地骨皮… …………………… 144
第三章 泻下药
一、攻下药……………………148
大黄… ……………………… 148
番泻叶… …………………… 150
二、润下药……………………152
黑芝麻… …………………… 152
三、峻下逐水药………………154
甘遂… ……………………… 154
芫花… ……………………… 156
商陆… ……………………… 158
千金子… …………………… 160
第四章 祛风湿药
一、祛风湿散寒药……………164
独活… ……………………… 164
威灵仙… …………………… 166
川乌… ……………………… 168
鹿衔草… …………………… 170
两头尖… …………………… 172
徐长卿… …………………… 174
伸筋草… …………………… 176
两面针… …………………… 178
二、祛风湿清热药……………180
秦艽… ……………………… 180
防己… ……………………… 182
豨莶草… …………………… 184
丝瓜络… …………………… 186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188
五加皮… …………………… 188
千年健… …………………… 190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藿香… ……………………… 194
广藿香… …………………… 196
苍术… ……………………… 198
厚朴… ……………………… 200
砂仁… ……………………… 202
草豆蔻… …………………… 204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208
薏苡仁… …………………… 208
泽泻… ……………………… 210
香加皮… …………………… 212
泽漆… ……………………… 214
荠菜… ……………………… 216
杠板归… …………………… 218
三白草… …………………… 220
二、利尿通淋药………………222
车前子… …………………… 222
瞿麦… ……………………… 224
萹蓄… ……………………… 226
地肤子… …………………… 228
海金沙… …………………… 230
石韦… ……………………… 232
连钱草… …………………… 234
三、利湿退黄药………………236
茵陈蒿… …………………… 236
金钱草… …………………… 238
虎杖… ……………………… 240
垂盆草… …………………… 242
第七章 温里药
附子… ……………………… 246
肉桂… ……………………… 248
八角茴香… ………………… 250
丁香… ……………………… 252
荜茇… ……………………… 254
吴茱萸… …………………… 256
第八章 理气药
陈皮… ……………………… 260
青皮… ……………………… 262
木香… ……………………… 264
川楝子… …………………… 266
薤白… ……………………… 268
刀豆… ……………………… 270
玫瑰花… …………………… 272
第九章 消食药
山楂… ……………………… 276
谷芽… ……………………… 278
鸡屎藤… …………………… 280
荞麦… ……………………… 282
鸢尾… ……………………… 284
第十章 止血药
一、凉血止血药………………288
大蓟… ……………………… 288
小蓟… ……………………… 290
地榆… ……………………… 292
白茅根… …………………… 294
万年青根… ………………… 296
二、收敛止血药………………298
白及… ……………………… 298
仙鹤草… …………………… 300
三、化瘀止血药………………302
三七… ……………………… 302
茜草… ……………………… 304
蒲黄… ……………………… 306
卷柏… ……………………… 308
四、温经止血药………………310
炮姜… ……………………… 310
艾叶… ……………………… 312
第十一章 活血化瘀药
一、活血止痛药………………316
川芎… ……………………… 316
延胡索… …………………… 318
郁金… ……………………… 320
姜黄… ……………………… 322
二、活血调经药………………324
丹参… ……………………… 324
红花… ……………………… 326
益母草… …………………… 328
牛膝… ……………………… 330
泽兰… ……………………… 332
鸡血藤… …………………… 334
王不留行… ………………… 336
三、破血消癥药………………338
莪术… ……………………… 338
三棱… ……………………… 340
四、活血疗伤药………………342
骨碎补… …………………… 342
刘寄奴… …………………… 344
第十二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化痰药……………………348
半夏… ……………………… 348
天南星… …………………… 350
旋覆花… …………………… 352
白前… ……………………… 354
前胡… ……………………… 356
桔梗… ……………………… 358
川贝母… …………………… 360
瓜蒌… ……………………… 362
胖大海… …………………… 364
木蝴蝶… …………………… 366
二、止咳平喘药………………368
百部… ……………………… 368
紫菀… ……………………… 370
款冬花… …………………… 372
枇杷叶… …………………… 374
矮地茶… …………………… 376
第十三章 安神药
酸枣仁… …………………… 380
柏子仁… …………………… 382
远志… ……………………… 384
合欢皮… …………………… 386
灵芝… ……………………… 388
第十四章 平肝息风药
一、平抑肝阳药………………392
蒺藜… ……………………… 392
罗布麻叶… ………………… 394
二、息风止痉药………………396
钩藤… ……………………… 396
天麻… ……………………… 398
第十五章 开窍药
菖蒲… ……………………… 402
石菖蒲… …………………… 404
安息香… …………………… 406
第十六章 补虚药
一、补气药……………………410
人参… ……………………… 410
西洋参… …………………… 412
党参… ……………………… 414
白术… ……………………… 416
甘草… ……………………… 418
黄精… ……………………… 420
二、补阳药……………………422
巴戟天… …………………… 422
淫羊藿… …………………… 424
仙茅… ……………………… 426
肉苁蓉… …………………… 428
锁阳… ……………………… 430
补骨脂… …………………… 432
益智… ……………………… 434
菟丝子… …………………… 436
沙苑子… …………………… 438
杜仲… ……………………… 440
续断… ……………………… 442
三、补血药……………………444
当归… ……………………… 444
白芍… ……………………… 446
四、补阴药……………………448
麦冬… ……………………… 448
天冬… ……………………… 450
百合… ……………………… 452
石斛… ……………………… 454
玉竹… ……………………… 456
第十七章 收涩药
一、固表止汗药………………460
麻黄根… …………………… 460
二、敛肺涩肠药………………462
五味子… …………………… 462
石榴皮… …………………… 464
肉豆蔻… …………………… 466
鸡冠花… …………………… 468
三、固精缩尿止带药…………470
山茱萸… …………………… 470
覆盆子… …………………… 472
第十八章 涌吐药
瓜蒂… ……………………… 476
藜芦… ……………………… 478
第十九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大枫子… …………………… 482
土荆皮… …………………… 484
大蒜… ……………………… 486
蓖麻子… …………………… 488
木鳖子… …………………… 490
第二十章 抗肿瘤药
白花蛇舌草… ……………… 494
半枝莲… …………………… 49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