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销量突破3亿册 被翻译成40种语言 9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
悬疑小说大师约翰·格里森姆首部非虚构作品,媲美杜鲁门·卡波特《冷血》
※ 他曾是前途无量的棒球明星,却被制造为杀人犯
一个错误的判决=一个普通人的十二年,或者一生
※ 作家小白、阿乙 × 法学家林维、吴洪淇诚意推荐
Netflix根据本书制作的同名6集纪录片于2018年12月14日播出。罗恩?威廉森曾是前途无量的棒球明星,却被制造为杀人犯。罗恩1953年生于俄克拉荷马州埃达镇,当他因棒球事业受挫而不得不回到家乡后,岁月对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1982年,一个年轻女孩遇害,在缺少证据的情况下,检察官和警方联手将他定罪,他在死囚区惊恐地等待着自己的命运,他被夺走了一切,仅存的是家人的支持以及无法证实的真相:他是无辜的。这个真实事件中极为沉痛的一点是,威廉森是一个严重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这意味着他对现实缺乏正确的认知,但即便在失去理智的时候,他也一直在监狱昼夜不停地呐喊自己无罪。
《星期日泰晤士报》这样评价本书:正如杜鲁门?卡波特在《冷血》中所做的那样,约翰?格里森姆在《无辜的人》中通过小说家的眼睛重新打量一系列复杂事件。格里森姆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访问威廉森的家人、棒球教练、和他一起入狱的朋友,以及冤案涉及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作为有十年执业经验的律师,格里森姆试图揭示出一幅误判的图景,在美国,每个州每个月都在发生误判,原因大同小异:侦查工作不当、垃圾科学、说谎的目击证人、不负责任的辩护律师、傲慢的检察官。世界各地的读者之所以关注《无辜的人》,是因为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人的悲剧,更令人反思如何避免这一类悲剧。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发生在俄克拉荷马小镇上的这起谋杀和冤屈事件,本身也许只是一场小小的人间悲欢离合,但约翰·格里森姆的讲述,却让这个故事变得内容丰富、意味深长。读者不仅可以由此理解真正的美国,也可以从中理解刑事侦查技术和司法的进步史。
——小白,作家
作者历时十八个月,一次次回到事件现场,从无数访谈和上百万份文件中梳理出案件真相,还原了一个无辜之人蒙冤的十二年。真相,有时比想象更为荒诞!
——阿乙,作家
自十六年前看了《陷阱》后,每次出国都要在机场畅销书架上寻索他的新作。把他称为悬疑小说家可能忽略了他的法律职业背景,也忽略了其作品对刑事法制度的精准剖析,对人性的深刻反省。中国的刑事法律现实远比虚构的小说、影视更为复杂和惊心动魄,却缺少这样一位作家,这真是一件我们必须反思的事情。
——林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每一起刑事错案的背后都是令人唏嘘的人生经历。约翰·格里森姆用小说家细腻的笔法和深层的关怀为我们展现了这一悲剧的每一个细节,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本应运送正义的刑事司法系统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的每一阶段是如何失守的。对于正在致力于防范冤假错案的当下中国来说,《无辜的人》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与修辞力量。
——吴洪淇,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这是一个美国悲剧,比约翰·格里森姆的悬疑小说更直击人心,因为它是真实的。
——《娱乐周刊》
如此悲惨而恐怖,令人难以置信,然而这一切完完全全是真的。
——《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