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耻的伦理意蕴
第一节 耻的伦理内涵解读
一 耻的范畴辨析
二 耻的伦理特点
三 耻与其他传统德目的关系
第二节 耻的作用
一 推进立人之大节
二 凝练社会治教之大端
三 强化治国之大维
第三节 耻的文化功能
一 耻感文化与乐感文化
二 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
第二章 耻的理论渊源与现代功能
第一节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耻
一 儒家的耻德观
二 道家的耻德观
三 墨家的耻德观
四 法家的耻德观
第二节 西方文化中的耻
一 亚里士多德的羞耻理论
二 亚当·斯密的羞耻思想
三 约翰·罗尔斯的羞耻观
第三节 现代伦理中的耻
一 耻德的现代功能
二 耻德的运用原则
第三章 耻与仁
第一节 仁的伦理内涵与历史溯源
一 仁的伦理解读
二 仁的历史演进
三 中华传统学派对仁的诠释
四 仁的当代解读
第二节 耻与仁的内在关联
一 耻为仁的道德基础
二 仁是耻的高层次展现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耻仁观
一 儒家的耻仁观
二 道家的耻仁观
三 墨家的耻仁观
四 法家的耻仁观
第四节 耻与仁的现代运用
一 知耻明仁,提高个人修养
二 耻仁并行,培育良序社会
三 耻仁结合,推进道德养成
第四章 耻与义
第一节 义的伦理内涵与历史发展
一 义的伦理解读
二 义的历史演变
三 义的主要特性
四 义的时代解读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耻义观
一 儒家的耻义观
二 道家的耻义观
三 墨家的耻义观
四 法家的耻义观
第三节 耻与义的内在关系
一 耻为义之发端
二 达义是耻育的重要目的
第四节 耻与义结合的现代运用
一 以耻义培育个体真善美的品质
二 育耻求荣,强化义德
三 耻义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第五章 耻与礼
第一节 礼的伦理内涵与历史演进
一 礼的范畴辨析
二 礼的伦理溯源
第二节 耻与礼的内在关联
一 耻是礼的内在动力
二 礼是耻的外在表现形式
三 耻与礼相互促进
第三节 耻与礼的现代融合
一 耻与礼现代融合面临的挑战
二 以耻入礼
第六章 耻与廉
第一节 廉的伦理意蕴与历史溯源
一 廉的词义解读与内涵解释
二 廉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耻廉观
一 儒家的耻廉观
二 道家的耻廉观
三 墨家的耻廉观
四 法家的耻廉观
第三节 耻与廉的内在关联
一 耻与廉词性本义具有互通性
二 耻与廉伦理内蕴具有统一性
第四节 耻与廉结合的现代运用
一 耻廉结合,提升个人修养
二 耻廉结合,加强从政者自律
三 耻廉结合,推进国家体制建设
第七章 耻德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个体耻德的养成
一 个体耻德自律弱化的困境
二 耻德修己路径:“他律”与“自律”的融合
三 耻德律己目标:实现自由与和谐
第二节 大学耻德的培育
一 推进以知耻为底线伦理的道德教育
二 引领大学生树立耻德价值观
三 加强知耻与趋荣相结合的教育
第三节 家庭耻德的熏陶
一 严格家教管理
二 营造良好家风
三 强调家训制约
四 重视家规建设
第四节 社会耻德的塑造
一 加强耻德宣传
二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三 健全社会耻德运行机制
四 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耻德培育
五 建立耻德法治保障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