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0.1 问题的提出
0.1.1 理论意义
0.1.2 现实意义
0.2 理论前提及概念界定
0.2.1 理论前提
0.3 研究对象及其概念界定
0.4 研究现状与本文的创新之处
0.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0.4.2 本文创新之处
第1章 罗斯福新政之前的美国劳工状况与劳资关系
1.1 资方主导的劳资关系时期
1.1.1 工人运动兴起和工会萌芽(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50年代)
1.1.2 劳工禁令和工人运动的曲折发展(19世纪60~80年代)
1.2 联邦立法主导劳资关系时期的酝酿
1.2.1 “进步主义时代”——工人运动的高涨和劳工立法的开端(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
1.2.2 大萧条与劳资矛盾的爆发
第2章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劳工立法的全面加强
2.1 罗斯福新政时期全面强化劳工立法的原因
2.1.1 劳工压力:劳工运动由自发走向自觉
2.1.2 政府倡导:美国政府劳工立法自觉意识增长
2.1.3 个人推动:罗斯福对劳工立法的促成
2.2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劳工立法的主要内容
2.2.1 集体谈判与组织工会
2.2.2 最高工时与最低工资
2.2.3 就业救济与职业培训
2.2.4 失业保险与养老保险
2.3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劳工立法的主要特点
2.3.1 劳工立法的数目巨大与实施快速
2.3.2 劳工立法的适用范围与对象扩大
2.3.3 劳工立法涵盖面广而全
2.3.4 对劳工权益保护加大
2.4 罗斯福新政时期劳工立法的影响
2.4.1 劳工立法的直接作用:缓和危机与稳定社会
2.4.2 劳工立法的间接影响:对工人运动热情的消弭
第3章 罗斯福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初步确立
3.1 从社会救济到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确立
3.1.1 美国早期的社会救济
3.1.2 进步主义运动对社会保障的呼唤
3.1.3 经济危机与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制定
3.2 工人失业保险与养老保险
3.2.1 稳定就业:设立失业保险金
3.2.2 老有所养:建立养老金制度
3.3 特殊人群保障与住房福利保障
3.3.1 妇女儿童福利保障:保护女工童工
3.3.2 住房福利保障:消除贫民窟
3.4 罗斯福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对劳资关系的影响
3.4.1 罗斯福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4.2 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劳资关系的调节器
第4章 “以工代赈”的大规模兴起
4.1 环境整治工程:促进青年人就业
4.1.1 环境整治工程思想的缘起
4.1.2 民间资源保护队与田纳西河水利工程
4.1.3 环境整治工程对后世的影响
4.2 公共建筑工程:非熟练工人再就业
4.2.1 美国基础建设事业的大规模发展
4.2.2 公共建筑工程的特点与影响
4.3 “以工代赈”政策评析
4.3.1 扩大就业,促进生产
4.3.2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3.3 保护人力资源,振兴国民精神
第5章 罗斯福时期美国劳方与资方的新变化
5.1 工人运动的发展与工会力量的壮大
5.1.1 工会的迅速发展
5.1.2 争取集体谈判权与产联的建立
5.2 资方的暂时妥协与新型企业管理制度的推行
5.2.1 资方对非公司工会的承认
5.2.2 战后《瓦格纳法》的修改与新型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
5.3 国家劳资调控体系的建立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5.3.1 以立法为主导的完整的劳资调控体制形成
5.3.2 政府成为劳资矛盾的积极调节者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
(二)外文书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