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权力源自地位(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9)/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14166036
  • 作      者:
    作者:(美)魏定熙|总主编:刘东|译者:张蒙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魏定熙(Timothy B. Weston),1995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承著名历史学家魏斐德和叶文心教授。读博期间曾到北京大学访学一年,由萧超然教授指导。

展开
内容介绍
  《权力源自地位: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9》是目前英文世界中一本以北京大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不同以往的是,作者没有单纯从革命史和高等教育史的角度去解读北大的早期历史,而将北大看作是中国古代太学与德日现代大学的融合体。在近代中国的新旧辩证互动过程中,知识分子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固守自己的精英主义传统,以北大为阵地教化天下。由此,无论是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还是不由自主的教授参政,均在其现代的外壳之下,显现出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中国近代历史的连续性(而非通常所说的“断裂”)在这里也得到充分彰显。
展开
精彩书评

  魏定熙对北大的历史定位准确,并成功地将其作为北京城市史的一部分来书写。此外,他在“五四运动在北京”这个主题中颇有创获。作为中国一所现代的帝国大学,北大是帝国的改革者们一手设计的。他们力图建立一套空前的全国学校系统,并将京师大学堂这样一个新式机构置于该系统的顶端。此后,民国初年的教育家们利用帝国时代留给北大的尊荣,将之转变为一所独立自主的大学,而其毕业生也成为现代知识分子,不再抱有过去“学而优则仕”的帝国理想。
  ——本杰明·艾而曼(Benjamin Elman)

  本书极具价值。它填补了一块巨大的空白,对于我们理解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史和思想史均极有帮助。
  ——史谦德(David Strand)

展开
精彩书摘
  《权力源自地位: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9》:
  张之洞对大学堂的重组与规训
  1903年春的抗议果然如张百熙所担忧的那样是授人以柄——保守派由此证明了新式学堂是滋生反叛的温床。京师大学堂刚刚恢复没几个月,清廷便加派张之洞会同张百熙和荣庆为该校以及整个官办学校系统制定一套新的学制。此外,慈禧太后还要求张之洞建立一套新的选拔学生留学并监督其在海外言行的机制。通过这一系列举动,慈禧太后意在向她的后党成员表明,自己不仅严重关切新式学堂,而且还要让那些叛乱分子通通就范。虽然张之洞一直支持革新教育,并对科举考试在现代学堂体系中产生的坏作用多有批评,而且也热心于推广西学,但他本质上仍属于保守派且对朝廷无限忠诚。他早就与1898年的维新派分道扬镳了。他与其他官僚一样,对1903年的学生运动怒不可遏。
  他们(很可能是由张之洞领衔)新制定的学制一直存在至清朝灭亡。张之洞对日本谨慎改革取得的成功印象深刻,因而在设计新学制时大量借鉴了日本的经验。日本的教育结合了儒家道德和现代科学,并成功地与日本的国家目标相一致。新学制中最重大的决定是逐渐废除科举制度。正如艾尔曼所说,决定废除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预示着“一个绾合儒教、皇权和士绅的社会、政治以及文化体系就这样在人们的眼前土崩瓦解了”。清廷最终也认识到科举已丧失了笼络天下英雄的功能。
  不过,1904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中的许多观点都是之前张之洞在《劝学篇》里讲过的。“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为了确保学生守规矩,张之洞要求京师大学堂“凡已准入学之学生,须觅同乡京官为保人,出具确实具保印结”。他还在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详细规则》中增加了大量专制的条款。他严厉警告学生勿谈政治,尤其不能办报、不能聚众闹事、不能上书言事,也不能罢课。违反《规则》的人将可能被记过。而违反政治方面禁令的学生将有被开除之虞。
  像许多教会学校一样,京师大学堂对道德教化和传统学问的强调,主要体现在特别开设的经学科上。虽然其他科目也需要严肃认真的学习,但是经典如《周易》、《尚书》、《春秋》、《周礼》、《礼记》、《论语》和《孟子》等等,则被认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因而需要在经学科中进行系统学习。经学科属于分科大学,将会在几年后正式开办。不过,经学科的课程其实只占全部课程的一小部分,因为能被录取的学生往往是那些国学基础特别深厚的人。张之洞的这套方案与以前梁启超和张百熙的何其相似,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会通中西的能力。
  ……
展开
目录

导论  北京大学之历史定位
第一章  19世纪的学校、政治与改革
第二章  京师大学堂与清末北京
第三章  辛亥革命后的局势不稳与重新界定
第四章  新旧文化之间
第五章  政治的不断介入
第六章  五四运动的内在张力
第七章  被围困的北大
结语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