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纬:中国图书》:
套版印刷术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也是我国人民在世界印刷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
(一)套版印刷的原理及渊源
普通雕版印刷一次只能印出一种颜色,或黑,或朱,或蓝,故称之为“单印”。套版印刷则是在一张纸上印出几种不同的颜色。起初,人们是在同一块版上的不同部位,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一次印成。如明万历年间徽州滋兰堂刻印的《程氏墨苑》,有些插图就是用的这种方法印成。严格地讲,这不能算套版,只能称之为“涂色”。到后来,人们才将需要印上不同颜色的部分,分别刻成同样大小规格的版,逐次印在同一张纸上。这种技术才叫作套版印刷术。用这种方法印出的书本称为“套版本”。套版发明初期,多用朱、黑两种颜色印刷,这样印出来的书称为“朱墨本”或叫“双印”。后来才发展到四色、五色套印。根据用色的多少,套印的书被称为“四色本”“五色本”等。
木刻套版本渊源于朱墨两色写本。写《中国文化经纬:中国图书》时代,人们曾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书中作用不同的文字,特别是在区分一书的正文和注文时,常用朱墨两色抄写。
显然,写《中国文化经纬:中国图书》这样做是比较容易的,而雕版印刷要做到这一点就困难了。在套版印刷术产生以前,一般印《中国文化经纬:中国图书》在只能有一种颜色的情况下,只好采用阴文、墨围、另行和小字双行等办法来区别经、注,以方便人们阅读,但毕竟不如直接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效果好。这样,便促成了套版印刷术的产生。
(二)套版印刷术的发明与盛行
套版印刷术产生于何时?前人都以为始于明朝。这仅是根据文献记载而言。近人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也说:“颜色套印书始于明季。”其实,明代已经是套印书盛行的时代。一九四一年发现了一部元末顺帝至元六年(一三四O)中兴路(今湖北江陵)资福寺所刻《无闻和尚金刚经注解》就是用两色印出的。其经文为红色,注解为墨色,卷首灵芝图也是两色相间的。这《中国文化经纬:中国图书》原收藏在南京图书馆,今在台湾,曾一度被认为是最早的套印本。于是人们又以此把我国套版印刷的起源断定在元代。
一九七四年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发现了三幅彩印的《南无释迦牟尼佛》。据同时发现的其他文物相印证,其印刷时间当在辽统和年间(九八三——一〇一二),与元代《金刚经》相比早了三百多年。有人称它为最早的套印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