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研究
0.00     定价 ¥ 3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18124841
  • 作      者:
    江传月, 徐丽葵, 江传英著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广东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库》

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广东省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成果

为推进实施广东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在全省各高校、省委党校、省社科院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库资助出版申报工作。该书入选《广东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库》书目之一。


展开
作者简介

江传月,男,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全国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对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学校教学名师、三级教授。近几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10余项,出版专著4部,合著5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篇。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奖励2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也是培育和践行友善价值观的重要群体。《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研究》立足高校教学实际,对大学生友善价值观教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后,分章从友善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能性、原则与基本途径等方面作出了阐述,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研究积累,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研究作出了拓展与积累。


展开
精彩书摘

无论在任何时代,友善都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从古代道德修养的要义,到新时期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再到现今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友善在调节社会关系中担当着重要作用。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历来重视友善价值观及其培育。2001年,首次将“友善”纳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将其作为中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团结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年10月14日。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及友善等道德规范是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直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将“友善”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高校层面看,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因而也是培育和践行友善价值观的重要群体,高校是友善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场所。多元文化背景下,东西方的思想意识相互渗透和碰撞,而作为思想较为开放的大学校园,容易被外来思潮入侵,成为不同思想价值理念对峙交锋、传播发展的主要场所。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自身的辨别能力又有所欠缺,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因而价值观念受到不小的冲击,少数大学生在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出现背离友善价值观的行为。

因此,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第一,丰富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研究,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目前,学术界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课题上,偏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笼统地研究,缺乏对12个具体价值观的具体、深入分析。实际上,每个价值观的内容、属性、特点都不尽相同。因此,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分别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具体细致的研究。

第二,拓展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友善价值观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之一,研究友善价值观培育既可以打破哲学界对价值观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形而上层面的研究,又可以丰富德育界对价值观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此同时,友善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根本一致的,即传递一定的社会主流思想,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内化为教育对象的观念,并促使其外化为相对应的道德行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故友善价值观培育的研究能够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拓展其研究空间。

第三,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研究。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的研究往往是宏观性分析多,具体性研究少;堆砌性研究多,创造性研究少;原因性分析多,操作性研究少;学理性研究多,实证性研究少。友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具体研究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研究的突破口。

一直以来,中国在加强对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虽然不断突出友善的重要性,但对于学术领域的“友善价值观”的研究还是十分薄弱。目前,学术界对友善价值观概念的界定尚不明确,甚至可以说没有到达一致的说法。

1.友善和友善价值观

从词源上分析,“友善”在古代汉语中一般作单字使用。甲骨文的“友”是会意字,字形是方向形同的两只右手握在一起,意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表示朋友之间的友好互助。谷衍奎编:《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51页。“善”也是一个会意字,从言,从羊,意为吉祥美好。“友”“善”最早同时出现是在《尔雅·释训》中:“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其中的“友”和“善”有各自的意思,与现代词典中“友善”的涵义相差甚远。直到汉代,“友善”开始作为词组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涵义也与现代较为贴近。《汉书·息夫躬传》有言:“皇后夫特进孔乡侯傅晏与躬同郡,相友善”,其中的“友善”意为结交友好,这是现有史料对“友善”的第一次记载。“友”和“善”两者结合起来,直接的意思就是像朋友一样善良。在以往社会,友善更多是作为日常生活用语出现。在《当代汉语词典》中,友善表示为朋友之间亲近和睦。友善在中西方哲学史上尤其是伦理学史上并非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友善作为一个独立范畴应用于学术领域时,往往较为抽象,因此也没有相对共识性的概念界定。

“友善”这个词,包括“友”和“善”两个部分。“友”可以意指友爱,“善”是善良。因此,“友善”的基本含义是友爱善良。同时,“友”是友好,表现友好,侧重行为要求,是表面现象;而“善”是善良,心怀善意,侧重心理要求,是内心态度。如果只强调表面上的友好而不顾内心的实际情感,那么友善就容易沦为伪善;而如果只强调内部的善心而不谈如何外化于行,就容易产生隔阂误解。所以,“友善”也包含“出于善意的友好”之意。友善是基于善意之心,对他人的宽容友好的态度和助人为乐的行动。

友善在中西方哲学史尤其是伦理学史上并非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与它相近的概念有仁爱、友爱等。

友善与友爱。友善包括友爱但又不等于友爱。无论是友爱还是友善,它们都内涵着善意,这是二者的联系。但二者也有区别。友爱是以过去的或未来的互惠性和情感性的体验为基础,友爱本质上是一种带有情感的行为品质,是两个能够相互增益的相似者(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士为知己者死”)之间爱者给予被爱者并得到了被爱者回报的爱。在这里,爱是相互的,友爱本身的直接互惠性(即友爱者双方互有增益)比较明显。然而,友善不仅涵盖了友爱,还包括对陌生的他者(友爱只能发生在熟人之间)的理解、尊重、救助,包括对宏观的甚至有些抽象的社会群体的关心和对非同类的自然界的爱护。友善并不一定需要以对被友善者的感情为基础,它可能是以人性的通感和同情为根基。友善也可能只是偶然发生的“表面性的关切”、礼貌性地待人。由于友爱具有情感性、亲密性特点,是以一定程度上的共同生活为基础的,因此友爱的对象不可能太多。但是,友善的对象则可能是无数的。友善所包含的爱是超越个体功利性的大爱、泛爱。

友善与善意。友善包含善意但又超越善意,即友善是包括善意的行动。善意可能只是还未付诸于行动的善良意向,友善则是行动着的善意。黄明理:《友善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第29-36页。

当我们说友善的时候,包括三层含义:友善观念、友善态度和友善言行,即友善既表现为态度和言行,也是一种观念。观念、态度和言行三者相互联系:观念是最深层的,决定和指导态度与言行;态度和言行是观念的外在表现,反映和体现观念。有了友善的观念,才能有友善的态度和言行。我们在研究友善的时候,深入细致地分清这一点,有利于深化关于友善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主要是观念的友善,即友善观。这种观念并非事实观念,而是价值观念,从把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由此可知,友善观实质上是友善价值观。本书研究的就是作为价值观的友善,即友善价值观。因此,本书侧重研究大学生思想深处的友善价值观,而不是外在表现出来的友善的态度和言行。当然,鉴于上述观念与态度和言行的密切联系,本书也会涉及友善态度和友善言行。

友善的要求具有层次性。友善既有言语上的低要求,也有行动上的高要求;既有不损害他人(如宽容、礼让、尊重)的低标准,也有利他、助人为乐(如关爱扶危)的高境界。平等待人容易,对陌生者理解、尊重与宽容也不难做到,因为这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只要有善意的态度就可以了。但助人为乐则需要道德主体超越个人功利,向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人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为此需要付出时间成本和物质利益的代价,这就需要行为主体具备更高的道德理性和道德境界。

界定友善价值观,我们要从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明确其视域。

关于友善价值观的主体。作为友善价值观的主体必定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的人。但是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既可以指每一个人,也可以指人的全体,如人类、社会、集体等,为此许多学者对友善的主体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友善的主体仅指个人。因为在现代社会,个体无疑是第一性的实体,国家、民族、社会不过是对一群有着相似特质的个体的概括分类,是“属”的概念,属于第二性实体或者说是亚层次的实体。在个体与国家社会等共同体的关系中,个人是共同体的个人,共同体是由个人构成的共同体,作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任何共同体的活动归根到底都是由个人构成的活动,任何共同体的目标意志归根到底都是个人的目标意志。友善虽然会对社会和国家有影响,但是观念是个人意识领域里的东西,具备友善价值观的归根到底是个人,说国家、民族、社会应该具备友善价值观,有些牵强和无法理解。

关于友善价值观的客体。一方面,友善不仅意指对人友善,而且应该是包括对自然界(动植物和非生物的生态环境)的友善。随着人类伦理关怀范围的不断扩大,现在,人们日益克服了人类中心论,不再过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对抗关系,不再盲目地主张人类征服、利用和改造自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每一个个人首先是自然的存在,人与自然本是一体的,随后伴随人的社会意识的觉醒,个人才成为社会的存在,每个人“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1 页。。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动植物的权利和环境保护,中国也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先前的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新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五大建设——包含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到最近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包括绿色发展,都显示了对自然的关注。那么,作为涵盖各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伸到包括自然在内,是题中应有之义,因而需要将友善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另一方面,友善在指对人友善时,这里的人主要应该是不包括自己,一般不包括亲人。因为“友善”其中有个“友”字,意指视他人为友,自然不包括对自己。而且,友善的对象主要是指没有血缘关系、非亲非故的人,关系并不密切的人,甚至是陌生人,最多也是远亲而非近亲。因为亲人之间,更多的是爱,一般也不用“友善”,对长辈叫孝顺、孝敬、敬爱,对晚辈叫抚爱、关爱。


展开
目录

引言

(一)研究现状述评

(二)基本概念界定

第一章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

一、友善价值观的内涵

(一)对他人的友善

(二)对自然的友善

二、友善价值观的定位

(一)友善是一种高尚的人品美德

(二)友善是体现时代特征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观

(三)友善是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三、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

(二)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有利于高校和谐美丽校园的建设

第二章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紧迫性

一、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缺失

(一)调查数据反映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缺失

(二)典型事例反映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缺失

二、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不足

(一)高校培育存不利方面

(二)家庭培育有不当之处

(三)自我培育含不利因素

第三章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可能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成就的宏观良好环境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建设成就

(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建设成就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和成就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和成就

(五)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和成就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进展的微观有利条件

(一)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成绩

第四章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根据和基础工程

一、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缺失的原因

(一)国内环境有不良一面

(二)落后观念的不利影响

(三)国际关系存负面因素

二、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基础工程

(一)优化国内环境

(二)抛弃落后观念

(三)改善国际关系

第五章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应然内容

一、校园里对老师和同学友善

(一)对老师友善

(二)对同学友善

二、对几类特殊人群友善

(一)公交上对老弱病残孕乘客友善

(二)对跌倒老人友善

(三)对城市乞讨人员友善

(四)对医生友善

(五)对艾滋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友善

三、网络中的友善

(一)网络语言中的友善

(二)人肉搜索中的友善

四、对自然友善

(一)对动植物友善

(二)对环境友善

第六章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

一、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思想资源

(一)中国传统中有关友善价值观的思想

(二)西方有关友善价值观的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有关友善价值观及其培育的思想

二、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实践经验

(一)中国有关友善价值观培育的经验

(二)国外有关友善价值观培育的经验

第七章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原则和机制

一、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继承创新的原则

(三)知行一致的原则

(四)辩证统一的原则

二、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机制

(一)激发友善价值观培育的内在机制

(二)构建友善价值观培育的外在机制

第八章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的途径

一、改进学校教育

(一)丰富培育渠道

(二)创新培育方式

二、完善家庭教育

(一)建立友善和睦的家庭关系

(二)提高家长的道德素质和观念

(三)改进家长的教育方式

三、加强自我培育

(一)提升自身对友善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二)培养对社会道德问题的科学批判精神

(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达到友善的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