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常识全知道》:
东汉
(25 ~ 220 年)
公元25年,刘秀称帝,重新建立起汉朝的统治。他用10年时间,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都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
刘秀创建的东汉王朝是在南阳、颍川、河北等地的地主、官僚集团支持下建立
起来的。对于开国功臣,刘秀采取了在政治上限制、经济上优待的政策。他还多次下诏释放官私奴婢,检查垦田与户口实数,使西汉后期极其紧张的土地问题和奴婢问题得到部分解决。刘秀还改革官僚制度,裁撤地方武装,注意招揽人才,严厉抑制诸侯王势力,从而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明帝、章帝都继承了刘秀的做法,使东汉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农业、手工业都较西汉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也有了发展,造纸术的改进,水车等农机的出现,数学、天文学、医学的进步,都给予后代以深刻的影响。
东汉中期,刘氏帝位开始由外戚和宦官两大权力集团轮流控制。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大起义使东汉王朝分崩离析,名存实亡。董卓把汉献帝变成傀儡。公元196年之后,曹操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己称帝,汉室江山结束。
东汉大事年表
公元25 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公元30 年,刘秀下诏减田租,税收恢复到“三十税一”。先后9 次下诏解放奴婢。
公元68 年,蔡愔从天竺求经回到洛阳后,汉明帝建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
公元73 年,班超恢复西域与中原的交往。
公元79 年,汉章帝举行白虎观会议,讨论儒家经典。
公元91 年,北匈奴被汉军击败,远迁往欧洲。
公元97 年,西域都护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帝国)。
公元105 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价廉、实用的“蔡侯纸”。
公元121 年,许慎撰成我国第一部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
公元132 年,张衡创制世界第一台测量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公元166 年,大秦国王遣使节来汉,是欧洲最早的访华使节。
公元184 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
公元190 年,董卓胁迫汉献帝从洛阳迁都长安。
公元196 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执掌朝政。
公元208 年,刘备、孙权联军于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之战中大败曹操。
公元220 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废汉称帝。东汉亡。
1.政治
汉光武帝刘秀
(前6~57年)东汉开国皇帝。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在位32年。王莽末年,赤眉、绿林起义先后爆发,新莽政权呈现败亡之兆。地皇三年(22年),刘秀与其兄刘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联络附近各县的地主豪强,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武装,称为“舂陵军”。舂陵军不久与绿林军约定“合纵”。次年二月更始政权建立后,刘任大司徒,刘秀任太常偏将军。地皇四年(23年)六月,王莽命王邑、王寻率领大军围绿林军于昆阳(今河南叶县)。刘秀突围调集援兵,重创王莽军。由于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立了大功,刘又夺取了宛城,他们的势力逐渐与农民起义军分庭抗礼。趁征战之机,收编了河北地区农民起义军的铜马军,扩充了实力,人称刘秀为“铜马帝”。不久,刘秀与农民军彻底决裂。建武元年(25年)六月,刘秀在群臣拥戴下称帝于鄗(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刘秀打败了赤眉农民军,控制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又经过12年搏杀削平群雄,完成了统一大业。刘秀鉴于西汉末年的教训,虽封功臣为侯,赐予优厚爵禄,但禁止他们干预政事。对诸侯王和外戚权势,也多方限制。在行政体制上,刘秀进一步抑夺三公职权,使全国政务都经尚书台,最后总揽于皇帝;加强监察制度,提高检举之吏的权限和地位。建武六年(30年),刘秀又令削减吏员,全国共合并400多个县,吏职减至1/10。这些措施强化了皇帝的权力,达到了“总揽权纲”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封建官僚机构的行政效率。与此同时,刘秀还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社会经济。建武六年下诏恢复“三十税一”制,并且一度废除了更役制度。自建武二年至四年(26~28年)9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规定民有被卖为奴婢而愿意归随父母的听其自便,奴婢主人如果拘留不放,依法治罪。对没有释放的官私奴婢,在法律上给予一定的人身保障,规定杀奴婢的不得减罪,并废除了奴婢伤人处死刑的法律。建武初年,全国户籍遗存的人口只有1/5,田野荒芜,到建武五年(29年),情况已有所好转,土地逐渐得到垦辟。光武帝末年,载于户籍的人口已达到2100多万。刘秀即位之后,宣称要以“柔道”治天下。所谓“柔道”,实际就是扶植和保
护世家豪族的利益。建武十五年(39年),刘秀为了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加强中央集权,针对当时隐瞒土地户口的现象,下令全国检核土地户口。郡守、县令不敢触动贵戚官僚和世家豪族,反而在清查过程中畏强凌弱,隐瞒谎报。结果,激起各地农民的反抗,郡国的豪强大姓也乘机作乱。对此,刘秀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对于农民的反抗斗争进行分化和镇压,对于大姓豪强,则在处死查田不实的河南尹张伋等十几名郡守后,即下令停止查田,向豪强地主让步。光武帝在其统治末年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企图以儒家学说与神学的混合物作为思想武器,加强对人民思想的统治。刘秀死于中元二年(57年)。
云台二十八将
新莽末年,刘秀在建立东汉前后,邓禹、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等28人战功居多,皆封列侯,世代承袭。汉明帝永平(公元58~75年)年间,于南宫云台绘28人像,以志表彰。史称云台二十八将,或称中兴二十八将。
邓禹
(公元2~公元58年)东汉大臣。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13岁游学长安,与刘秀交往甚密。新莽末年赤眉、绿林起义后,拒绝参加更始政权。至刘秀驻扎河北,他北渡追附刘秀。建议刘秀乘四方分崩离析之时,延揽英雄,“立高祖之业”,颇受刘秀赏识。赤眉军西进关中,刘秀企图乘乱吞并关中,拜邓禹为前将军,分精兵2万人命其西征。邓禹击败更始大将樊参、王匡等,平定河东。刘秀称帝,拜为大司徒。次年封为梁侯,率部入关。建武二年(公元26年),赤眉军退出长安,邓禹率部进驻。赤眉军回师反攻, 邓禹交战不利,败走。次年,与车骑将军邓弘出击赤眉,大败,部众死散,独与24骑退至宜阳,引咎辞职,上交大司徒和梁侯印。不久,复拜右将军。光武帝平定天下后,封邓禹为高密侯。汉明帝即位,拜为太傅。永平元年(公元58年)卒。明帝时画28功臣于云台,邓禹列第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