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华思想史文论(二)
0.00     定价 ¥ 139.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94307
  • 作      者:
    王伟光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荐购
作者简介
  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1987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和中华思想通史等。出版学术著作五十余部,专著主要有《社会矛盾论》《利益论》《王伟光讲习录》《哲林漫步》《马克思主义学习文稿》《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思想史文论(一)》等。主编著作主要有《新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社会主义通史(八卷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共产党员必备哲学修养》《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中国社会形态史纲》《中华思想通史绪论》等。译著主要有《历史和阶级意识》(合译)。在国家报纸、期刊上发表论文六百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同时在西欧北美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他们在晚年研究俄国和东方国家发展道路时再次预言,在一定条件下,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的科学预见在20世纪初的俄国有了十月革命的实践案例。“二战”之后,又有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阵营的案例,有了苏联和若干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成就的案例。然而在20世纪下半叶,形势发生了逆转,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但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地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马克思的预言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深刻表明:必须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才能成功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创新。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展望党的执政使命,充满豪情地宣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①。如何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崭新课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没有现成答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积极带领人民探索改变贫穷落后状况、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确途径。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更多的是向苏联经验和模式学习。鉴于苏联在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很快意识到不能照搬苏联经验,必须摸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毛泽东同志相继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政策、原则和策略。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历史经验和理论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带领全国人民通过克服重重困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包括“两弹一星”那样的伟大成就,古老神州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党在探索中也有曲折和失误。随着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乃至发生“文化大革命”,致使我国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耽误了宝贵时间,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面对十年浩劫造成的严峻局面,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党顺应全党全国人民搞建设、谋发展的迫切愿望,敏锐地抓住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两大主题这一机遇,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及时总结党带领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新经验新认识,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邓小平同志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国策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使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到一个新境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
  理论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实践创新。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从经济领域人手,随后扩展到城市、延伸为全面的综合性改革,对外开放则从沿海辐射到内地,亿万人民的建设和创造热情得到充分调动与空前释放。仅十年左右时间,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我国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向小康迈进,整个国家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国外发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少长期执政的共产党相继垮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骤然陷入低潮。国外有人谬称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的终点,国内也有不少怀疑、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声音,我国的发展面临空前困难和巨大压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于这一重大历史关头,明确表示将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继续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新变化,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将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郑重提出党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
展开
目录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正确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旗帜、道路、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成果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开创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历史意义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
大力弘扬太行精神,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的第一次
深切缅怀任继愈先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思想
塑造中国学术的大国气象与世界影响
纪念胡乔木,学习胡乔木,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中国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让世界了解中国文明,让中国了解世界文明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建者
中国近代以来第三次伟大历史变革的发起者和领导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陶寺文化代表了中华早期文明
抗日战争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始终一贯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
谈谈中国的文化价值观
促进世界考古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国考古界发现与研究的一次集中展示
推动以费尔干纳盆地为中心的古代丝绸之路历史与文化研究
弘扬长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夺取新时代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
新时代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光辉篇章
首要任务是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伟大事业,不断充实21世纪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贡献和时代价值
沿着马克思指引的方向,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新高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集大成
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启示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进程的深刻昭示
中国共产党百年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平凡而伟大的真理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与世界文明千年交流互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