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战之后,启蒙历史观已经开始让人怀疑。但可悲的是,部分西方人为了克服这种悲观主义和相对主义,拯救自己的文明,却诉诸了极端思潮的手段。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和希特勒的纳粹主义的兴起,便是显例。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久爆发,悲剧进一步加剧,其危害遍及欧亚大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能比较清楚地理解为什么战后的世界,在思想和观念上会出现如此重大的变化。具体而言,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殖民主义走向终结,世界逐渐进入了一个后殖民的阶段。而在20世纪的60年代,学生运动遍及全球,从北京、伯克利到巴黎、布拉格,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文化反思的浪潮。本书正是由此考虑,决定以20世纪60年代为起始,展现、分析历史哲学和史学思想领域产生的种种变化。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到今天,当代史学在观念、方法和研究范围上出现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本书从“人物、派别、焦点”三方面入手,描述、分析和讨论这些变化,突出了这一时期与20世纪上半叶之间的不同,从而为中国学界提供一部内容新颖、架构独特的著作。本书的这些史学新潮反映了当代史学所面临的挑战,而深入思考和应对这些挑战将有助我们共同面对人类的未来。
·第一部分 人物·
后现代史学先驱:米歇尔·福柯
历史等于历史学:海登·怀特
叙述和经验:弗兰克·安克斯密特
历史、时代与人性:约恩·吕森
将欧洲地方化:迪佩什·查克拉巴蒂
冲突和秩序:塞缪尔·亨廷顿
历史的终结?弗朗西斯·福山
·第二部分 派别·
观念史和思想史
史学史
女性史与性别史
后现代主义
后殖民主义
世界史/全球史
大历史
环境史
情感史
身体史
·第三部分 焦点·
历史距离
历史时间
历史记忆
学者角色
“后叙述主义”探求
人类世
动物转向
后人类境况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