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徐嘉瑞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实践研究:以“平民文学”为中心视点的一种考察
0.00     定价 ¥ 69.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48003
  • 作      者:
    吴婉婷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婉婷,1983年3月出生,云南昆明人,201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现代文学史、民间文艺与民俗美学。在国内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刊载于北大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艺术探索》《理论月刊》《湖北社会科学》等,主持和参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徐嘉瑞,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在文学创作、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民间文艺收集整理等众多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平民文学”思想贯穿了徐嘉瑞创作研究的始终,是新旧交替时代碰撞出的乐章,是中国传统文学思想和西方现代文化交流的产物。徐嘉瑞在西学东渐的时代氛围里,运用西方先进思想和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学,进行文学创作,收集整理民间文学,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平民文学”思想。
  《徐嘉瑞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实践研究:以“平民文学”为中心视点的一种考察》采用文献细读、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徐嘉瑞的“平民文学”思想及其在文学史观和文学实践中的反映进行研究,以期提升学界对徐嘉瑞文学思想的价值和历史地位的认识。
展开
精彩书摘
  《徐嘉瑞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实践研究:以“平民文学”为中心视点的一种考察》:
  徐嘉瑞作为文学家的实践活动,不仅有丰富的文学创作,更有多部国外文学著作和多篇研究论文的翻译。徐嘉瑞曾翻译过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恺撒大将》《仲夏夜之梦》《安东尼与克里阿巴特拉》,也曾翻译过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天使》《梦》《献给爱》《生日》等,还曾翻译过学术论文《印度之佛教美术》《宗教之起源》《支那文学概论》《产业与艺术》等。徐嘉瑞在学术活动早期,通过文学翻译活动,丰富了“平民文学”思想的理论基础,逐渐完善了自己对“平民文学”思想的理解和建构。
  徐嘉瑞的文学翻译活动是在20世纪初社会局势动荡,多种文化思潮交替和碰撞的背景下展开的,受到中国近现代文学翻译活动的影响。晚清是中国文学翻译活动的酝酿期,其目的不仅是救国,更为了“保君”。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的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不能再只是墨守成规。于是近代以来,以“保君”为终极目的,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早期翻译活动兴起。1862年,在冯桂芬、曾国藩和马建忠等人的建议下,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同文馆。同文馆成立后,先后翻译了一批西方的政治、法律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如《万国公法》《法国律例》《格物入门》《化学阐原》《天学发轫》等,对当时学习西方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文馆从1862年至1890年期间共招收学生528名,培养出大批专业的翻译人才,为之后中国翻译文学的盛兴奠定了基础。此外,由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出于生产需要,也在其内部自设翻译馆,进行以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主要内容的翻译活动,从1868年至1896年共译书一百余种,促进了中国现代科技发展,也影响了同时代的许多学者,如康有为、梁启超和章太炎等。清朝末年的翻译活动是在列强入侵、国家飘摇的背景下,由清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开展的活动。近代翻译活动注重对西方科学技术类著作进行翻译,对文学著作翻译关注较少,同时较有远见的官员主张设立学堂,注重对翻译人才的系统培养,为民初至“五四”运动中文学翻译的盛兴奠定了人才基础。但在历史时代的大背景下,仅注重“器”层面的革新,是难以挽回清政府走向没落的命运的。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国现代翻译活动进入兴盛时期。“五四”以来翻译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再为了“保君”,而是为了“救国”。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统治,但是国内的不同政治派系纵横对立,普通百姓生活艰辛,人心难安。为了建立一个现代的民主的和平的国家,具有忧患意识的学者们也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他们为传播西方思想自觉地在民间进行翻译工作,开展了现代以来的自下而上的翻译活动。这些学者清楚地认识到仅是技术的革新无法带来整个社会的变革,更需要思想观念的革新,于是他们更期望通过西方文学来改造社会思想。“五四”以来的翻译活动沿着以下路径展开:通过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从中获取思想和理论的资源,从而促进中国新文学建设,翻译的文学作品以生动可感的形式和内容潜移默化地启发民众的思想,通过文学作品实现全社会的思想启蒙。由于小说和戏剧的形式通俗、语言生动,易为普通的底层民众接受,学者们重视它们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文学翻译中多译小说和戏剧,在正统文学中原处于边缘地位的小说和戏剧逐渐成了现代文学的主流,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胡适、陈独秀、鲁迅、周作人和刘半农等文学家都自觉地从事文学翻译,实现文学现代化转型、思想启蒙和社会改造的目的。当时中国的学者多数精通外语,或有留学欧美或日本的经历,了解、熟知西方思想,在语言表达和内容描述等方面,他们的翻译较之前人更加融通。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平民文学”思想
第一节 关切民间
一 主要思想渊源
二 “关切民间”的思想主张
第二节 注重阶级性
一 主要思想渊源
二 “阶级区分”的思想主张
第三节 强调真实
一 主要思想渊源
二 “强调真实”的思想主张
第四节 旨在实用
一 主要思想渊源
二 “旨在实用”的思想主张

第二章 基于“平民文学”思想的文学史观
第一节 文学史观的主要思想基础
一 进化论对徐嘉瑞的文学史观的影响
二 人道主义对徐嘉瑞的文学史观的影响
第二节 “三线文学观”
一 “三线文学观”的主要内容
二 “三线文学观”的理论创新
第三节 徐嘉瑞论“平民文学”对中国古代正统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 徐嘉瑞研究佛教对“平民文学”发展的影响
二 徐嘉瑞研究“平民文学”推动中国古代正统文学的发展

第三章 基于“平民文学”思想的文学实践
第一节 文学创作和改编体现的“平民文学”思想
一 徐嘉瑞的文学语言体现的“平民文学”思想
二 徐嘉瑞的文学内容体现的“平民文学”思想
第二节 “平民文学”思想指导下的文学翻译活动
一 译文体现的“平民文学”思想
二 翻译语言体现的“平民文学”思想
三 翻译功能体现的“平民文学”思想
第三节 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和研究中体现的“平民文学”思想
一 徐嘉瑞前期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和研究的活动
二 徐嘉瑞后期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和研究的工作

结语
附录徐嘉瑞小传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