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华西边疆评论(第六辑)
0.00     定价 ¥ 7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51690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秉承华西边疆学派源流的《华西边疆评论》创办于2014年,办刊宗旨与内容体现了学为国用的学术传承。作为国内新创的边疆研究学术辑刊,已经出版的前五辑《华西边疆评论》,收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边疆研究的成果和译文,为促进学术交流,培育学术新人,对国内外同行设立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努力助推中国边疆研究事业迈上新台阶,起到一定作用。经过时间检验,本辑刊4年来得到业内同行的普遍认可。为适应时代发展形势与学术研究进展的需要,《华西边疆评论》按照新的编委会所确定的编撰原则和要点,将在《华西边疆评论》中涵盖边疆学科建设、边疆理论、边疆史地、边疆经济、边疆治理、边疆安全、边疆现实问题、边疆文化、宗教、民族语文等各个方面;同时重视采用边疆学者专访、边疆研究书评、边疆论坛综述等稿件,以供研究者与参阅者交流品鉴。第六辑《华西边疆评论》,开有特稿、边疆学学科建设、边疆史地研究、边疆经济研究、边疆治理研究、边疆研究译林、边疆研究钩沉、边疆学者专访、边疆研究书评等栏目。这些栏目以及栏目中的论文和专稿,体现了学术辑刊应有的内涵。
展开
精彩书摘
  《华西边疆评论(第六辑)》:国内近三十年边疆学学科建设的大致情况,可概括为中国大陆学界在边疆理论研究中一直追求建构学科自身的理论体系。为此,1992年邢玉林先生提出要建立“中国边疆学”,并且在论述了“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前提或基础”之后,对这个命题进行了“中国边疆学的社会功能”“繁荣中国边疆学研究的途径”的阐释。邢玉林认为“中国边疆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中国边疆及其硬系统和软系统及其形成、演变和发展规律以及中国边疆及其各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①其后,马大正、方铁、周伟洲等学者纷纷撰写文章,对“中国边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研究方法等展开论述,从而引发了国内对边疆学学科如何建立的讨论。学人们所用的词语包括“构筑”“建立”“建设”“构建”“建构”等,尽管词义有所不同,但研究者使用时的中心意思都很接近,即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使一门应时而生的边疆学学科产生。
  马大正先生认为,“中国边疆学是一门研究中国边疆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②,这个学科研究领域应该包含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等方面。方铁教授指出,“中国边疆学以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与现状为研究对象”,具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边疆理论与治边实践并重、边疆历史与边疆现实并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研究成果既有学术意义也有应用价值等特点”。③周伟洲先生将中国边疆学的发展历程,按照清末、民国、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同阶段划分为三个时期,其认为进入21世纪,学界就边疆研究体系构筑达成了基本共识;……针对构建现代中国边疆学的问题,周教授提出了迫切需要做的七个方面工作,赞成通过争鸣与相互探讨,尽快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其还认为应更加重视和加强边疆现实问题的研究④。
  马大正先生在近期按照其提出的学科构建三原则⑤,将“中国边疆学”分为中国边疆历史学、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国边疆经济学、中国边疆人口学、中国边疆文化学、中国边疆地理学、中国边疆民族问题研究七大部分;之后,这一划分引起了业内不同的反应。
  与此前后时间,刘逖、厉声、邢广程、李国强、吴楚克、林文勋、郑汕、周平、杨明洪、张云、王欣、孙宏年、王春焕、吕文利、宋培军、袁剑、段金生、徐百永、冯建勇、朱碧波、孙保全、朱金春、赵泽琳、孙勇等也对中国边疆学学科建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学者著书立说,写出了《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国边疆学概论》《中国边政学新论》《中国边疆经济学》《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等专著,在这些著作之中,亦对边疆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方法、研究体系建构等提出了各自的见解。需要指出的是,在如何建构边疆学乃至最基本的边疆概念等问题上,业内的研究直到现在也没有达成基本共识①。
  近三十年来,建构“中国边疆学”的命题一直是中国大陆学界相关学科的专家们探讨的主题。进入21世纪,学者们建构该学科的讨论有三个指向:一是建构“中国边疆学”是理论发展与现实需求的必要之举;二是交叉学科、多学科与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是“中国边疆学”学科建构不可或缺的部分;三是强调“中国边疆学”建构既要进行理论研究同时也要面向现实问题。这三点表明了相关学者对于建构“中国边疆学”的基本认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近些年中国大陆学界在边疆研究以及学科建构方面认识上的总体进展。但边疆学很长时间仍未作为“学科”确立,原因或如人们经常归纳的,中国当代问题的原因“一是体制机制问题,二是人才使用问题,三是业务资金问题”等。毋庸讳言这些因素都是存在的。但从建立一个学科的视角看,最关键的问题是研究者对边疆学学科建构如何把握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一个真正的成熟理论并不只专属于特定的国度,而是可以为多个研究与被研究的对象所用②。边疆理论本质上具有“普遍性的猜想”和“确定性的寻求”,其学科的底蕴应当是“唯理论的知识见解”。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不同的学科意味着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边疆学若能成为一门学科,必然要有这个学科的体系。一个学科体系的被承认,对于该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极为关键的。“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建构之所以进展缓慢,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其中除了中国边疆研究的传统路径的影响,诸如传统的中国边疆研究以史地研究为主,偏重历史而忽视现实,侧重事实呈现而忽视理论建构……毋庸讳言,对学科发展与建构规律的认识不足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
展开
目录
特稿
略论中国边疆学的构筑
布礼士与华西边疆研究

边疆学学科建设
建构边疆学和学科体系的学理整合思考
——形而上视角的边疆学探究合论
难以“同归”的“殊途”:民国“边疆/民族”研究中的“派性”与“派系”

边疆史地研究
清嘉庆到宣统时期卡外哈萨克与清朝卡伦相关问题研究
试析近代新疆商会与内地商会的差异

边疆经济研究
试论西藏次级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
西藏农牧民定居工程后续产业支撑思考

边疆治理研究
边疆民族地区城市社会治理中的空间与族群因素分析
拉萨市农村社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调研

边疆研究译林
墨西哥-美国边界:边疆人类学的诞生

边疆研究钩沉
陶云逵云南民族研究回顾
边疆学者专访
和而不同:抗战时期华西坝教会五大学边疆学者对中国边疆、边政的认识

边疆研究书评
钩沉弥纶有新言,研精一理观沧桑
——读《克松的变迁——西藏乃东县昌珠镇克松居委会调查报告》

《华西边疆评论》征稿启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