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活在心中的故事
0.00     定价 ¥ 46.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9903442
  • 作      者:
    程中原
  • 出 版 社 :
    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怀人忆事之作,见证和记录历史。透过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某些场景,反映时代风云变幻和历史发展的曲折。

展开
作者简介

程中原,1938年生,江苏无锡人。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当过三年小学教师。1955年作为调干生至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59年毕业后先后在涟水农校、涟水师范、淮阴师专任教。1983年起任《江海学刊》副主编、主编。1991年调至当代中国研究所工作,1996-2006年任副所长。2003-2007年任《当代中国史研究》主编。为国史学会学术顾问。主要著作有:《张闻天传》《胡乔木传》《历史转折三部曲:前奏•决战•新路》《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信史立国》《谈谈四重证据法》等。主持或参与编写的著作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乔木文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基•开创•发展》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八十高龄的作者的怀人忆事之作。内容大致分三类。一类是对杨尚昆、胡乔木、邓力群、耿飚、刘英和曾彦修等领导人或老同志的缅怀和回忆。因为工作关系,作者同他们有近距离的接触,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这些活在作者心中的故事,一定程度上带有记录历史和认识历史的意义。另一类是对师长朋友的回忆。从中可以看到那一代人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还有一类是作者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代知识分子成长的历程。

作者是从事国史党史研究工作的。时代风云的变幻和历史发展的曲折在这些回忆中得到一定的反映。作者观察深刻,情义真挚,文笔流畅,读者从这些回忆文字中当能约略看到从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八十年间中国历史的某些场景,增加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和认识。


展开
精彩书摘
  《活在心中的故事》:
  杨尚昆三忆张闻天
  1985年8月30日是张闻天85周年诞辰。前一年,就预定届时出版《张闻天选集》,同时出版一本张闻天生前战友、学生、部下和亲属写的回忆文集《回忆张闻天》。为此,1984年8月问,张闻天夫人刘英同志在北戴河海滨就向尚昆同志约稿。可是,到1985年编集同时要交《人民日报》的时候,尚昆同志的回忆文章还没有着落。当时杨主席正忙于处理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军一百万的大事,他的夫人李伯钊又在病危之中。怎么办呢?
  军委办公厅杨尚昆处给我们《张闻天选集》传记组打招呼:你们先搞一个初稿吧!这任务就落到了我头上。
  我首先同萧扬、张培森、施松寒商量,列了一个张闻天和杨尚昆一生交往半个世纪若干节点的提纲。大致有十四个节点:
  一、1924,一1925年在重庆:杨尚昆的四哥、四川党的创建人杨闇公对在重庆从事新文化运动受到军阀压迫的张闻天、萧楚女的支持;张闻天在二女师当语文教员,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当年是张闻天的学生。
  二、1927年初至1930年:在莫斯科的学习和斗争。
  三、1931年冬:结伴回国。
  四、1932年:在上海中宣部时共事。
  五、1933年2月:瑞金会面。杨在宣传部协助张工作。
  六、遵义会议。
  七、长征中同张国焘的斗争。
  八、到达陕北以后:纠左(肃反,对富农政策),瓦窑堡会议,东征西讨。
  九、西安事变前后。
  十、延安整风。
  十一、农村调查。
  十二、庐山会议。
  十三、经济研究所。
  十四、“文化大革命”后杨读到张的文稿。
  按这十四个节点搜集整理现有材料,主要是张闻天1942年整风中写的《反省笔记》,杨尚昆在审看话剧《北上》时的谈话,代拟了一篇以杨尚昆身份写的回忆录稿子,送给杨主席参考。
  过了没有几天,军委办公厅来电话了,约我到三座门去谈,叫我把车号报给他们。我说:我没有汽车,我骑自行车去。他们一点不介意,说:来时先打个电话,我们到传达室接你。
  我想,听他们谈意见,责任重。我一个人去听,有遗漏,有偏差,都不好。我立即向工作小组组长萧扬报告,建议他一起去。萧扬说好。他当时是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有车,随即报了车号。
  军委办公厅的同志很热情地接待我们。他们说:你们代拟的稿子已经向杨主席报告了。杨主席说:对闻天同志的评价还不够,要提高。你们稿子中写到的这些事,从哪里来的,依据是什么,写清楚。军委办公厅的同志说,按首长的要求你们回去再修改一下报过来。
  我们听了很高兴。我们就是希望通过尚昆同志这样的权威人物给予张闻天应有的高度评价,现在认为我们评价不够,要提高,真是求之不得。但究竟如何评价,这分寸我们还是拿捏不准。回来修改稿子,把文中列举的杨尚昆与张闻天交往的十几件事,一一详细注明材料来源、依据,对张闻天的评价没敢怎么放开来写。
  我们把改写后的稿子报送上去。这时已是7月初了。8月30日是张闻天85周年诞辰,《回忆张闻天》的书要赶在此时出版,杨主席的文章也要在此时发表。我们也不便催促,唯一的办法是等,等待尚昆同志改定签发。出版此书的湖南人民出版社特事特办,把全书其他文章全部排校完毕,前面空出12个页码,只等杨尚昆的文章一到立即插入付印。同《人民日报》方面也进行了预约。
  杨主席这篇缅怀张闻天的文章最终在8月24日定稿,赶上纪念张闻天85周年诞辰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回忆张闻天》一书也赶上同时出版。
  ……
展开
目录

——追思刘英同志/029

胡乔木与张闻天的几本书/036

终生不忘的导师

——怀念邓力群同志/043

至诚长者耿飚同志/062

他是一个真人

——缅怀曾彦修同志/068

终生效学的榜样

——纪念二姐夫吴宝康/082

我的老同学唐去非/089

永存心中的印象

——追忆老院长王癤生同志/092

我心目中的周本淳先生/096

留在记忆中的几件事

——缅怀纪普洲部长/100

姚士贵印象/105

记北大的几位先生/110

冲破禁区 不断求索

——傅兆龙著《求索集》序/114

充满爱心是成为优秀教师的要诀

——王鹏著《挚爱》序言/117

中国诗歌鉴赏与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庄叔炎编著《中国诗之最》序言/122

中国知识女性抗战历程的真实记录

——《新四军中两姐妹程桂芬、程兰芬自述》编后记/131

我家的三次搬迁/136

我心中的故乡———严家桥/144

从苦涩到欢乐

——怀仁中学读书时的回忆/146

《少先通讯》的编印与1949年暑假热火朝天的生活/151

《大众哲学》对我的影响/159

我的心到了/160

我对普通淮扬菜的认识/163

创办《淮阴师专学报》的回顾/166

我怎么研究起张闻天来?

——节录自2007年4月16日、4月23日回答李卫民先生的提问/173

改革开放使我走上党史国史研究的道路

———回答《人民日报》记者张贺的提问(2016年6月2日)/187

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的一些体会/193

《胡乔木传》是怎样写成的?/212

我的学术生涯

——2016年10月17日在淮阴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讲座/219

附录 学者风采

党史研究专家程中原———历经风云变幻 不忘赤子初心/230

后记/23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