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古代中国
0.00     定价 ¥ 12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8283168
  • 作      者:
    [法]马伯乐
  • 译      者:
    肖菁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荐购
作者简介
马伯乐,法国的中国学家、敦煌学家。法国国立东方现代语言学院毕业,任法兰西远东学院研究员。后继沙畹为法兰西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教授。最初受其父影响,研究埃及学。不久转向中国学的研究,被称为“古代中国史的奇才 ”。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民族一直延续着、创造着五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古代中国史的奇才”的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深入接触中国各阶层人士,了解他们的社会和习俗,严格使用当地人提供的信息资源,携带了旅行家在中国行走必备的参考书——中国地方志,以及欧洲特藏中被收入并被远东的出版物已经发表的文物,撰写了这部经典巨著《古代中国》,作者综合运用语言学、文献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方法,广泛采用神话、传说、金石、考古的材料,构建起秦以前的中华文明发展图景。
  该书出版于1927年,出版后就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陈训慈在《史学杂志》上对马伯乐的《古代中国》做的短评是国内较早的,突出了该书在社会研究和文化发展方面的特点,表明该书对于向国外推荐中国文化功不可没。贺昌群判定,马伯乐的《古代中国》“由上古而至秦之统一,融会贯通,极具新裁,较之夏德《中国上古史》之仅以帝王年代为次者,远胜多多”,雷海宗评定“加氏著作的价值不及马氏”。1944年,马伯乐在德国纳粹集中营病故,中国语言学家高明凯师从马伯乐攻读语言学,在马伯乐去世时,高名凯发短文纪念其导师:“学问渊博,于中国古史、语言、宗教、天文、哲学、术数无不精通,所著《古代中国》曾获儒莲奖”。1978年弗兰克·基尔曼根据1955年法文第二版,翻译出版《古代中国》英文版,再次引发了欧美汉学界对此书学术和利用价值的探讨。
展开
精彩书评
  ★他确实称得上是古代中国专家,是当今对中国古代了解的人。
  ——伯希和
展开
精彩书摘
  《古代中国》:
  山西高原为狄族的活动范围。南边的六个部落为红狄,即赤狄,居住于沁水上游的上党及常山。最西边的是东山皋落氏,直接控制着黄河左岸,这里平原消失在山峦中,两座山峰夹着今天的垣曲县所在地。在东边的是潞氏,他们的名字来自现今的潞府县。与他们相隔不远在北边的是留吁,在今天的屯留县周边,占据着山西省的东南角。再向北是唐咎如和铎辰,其确切的居住地不详。与他们相邻的是甲氏,赤狄中最东边的部落,其活动范围到达黄河岸边现今广平府(直隶)的鸡泽县。在赤狄的北边是白狄,分为三个部落,占据着整座高耸的五台山及山脚下属于真定(直隶)的领土。东边的肥氏和鼓氏在今天的新乐周边;西边的鲜虞氏活动范围为唐县附近的中山。南部狄族(赤狄)和东部狄族(白狄)的归顺花费了几个世纪的时间:虽然(公元前)593年赤狄就被削弱,但白狄的最后一支,鲜虞,一直在五台山抗争,直至周朝行将结束的(公元前)296年才被降服。此外,山西的西部和中部全境曾被“西狄”占据,但因该部落很久以前已经归顺,部族的名字已不为人知。早在远古时期,移居中原的人们就一直占据着汾河谷地与黄河交汇处,并延伸到上游的平阳府,并在这个区域成立了诸多小诸侯国:如耿国、霍国、赵国,等。在我们并不了解的但非常久远的年代,他们的活动范围还到达过富庶的太原府盆地,赵国的封侯从公元前5世纪起就拥有了晋阳的封地。由于山峦阻隔了黄河和汾水,山区的狄部与东部的同族被分割开来,无法(与中原人)进行对抗:公元前7世纪初狄部投降,在他们的领地上建立了两座城堡,即屈城和蒲城,大约在今天的吉州和隰+州。居住在再往北边的部族是唯一保持了独立的部族,之后还成立了一个小国“代”,这个名字来自山西北部一个地名,代州。这些部族的北边居住着游牧民族。从远古时代起,这些游牧民族就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大草原,与沙漠接壤,被称为“三胡”:在西边黄河岸边的两个胡人部落是林胡或称儋林(位于山西最北部的朔平地区),在世纪元年前后这里聚集了大量的自治的胡人;另一个部落是楼烦,比前者的活动范围稍稍向南,在今日的岢岚一带;再向东靠近大海的地方是满洲族,东戎或东胡,或称无终。更远处的北方是被称为“貊”的部落,他们没有城市、宫殿、房屋及祭祖的庙宇,以耕种黍麦为生。
  黄河的南边和西边所受到的野蛮部落的侵扰并不比北方少。这些区域的野蛮部族被称作“戎”。将洛水和它的支流伊水分隔开的山区是洛戎、伊戎及扬拒等戎部的聚居地,他们的势力范围能控制到周朝东部的都城,洛邑,近今天的河南府;向东南一些是蛮戎,或称茅戎,居住在淮阳山西北部靠近汝州(河南)一带。向西,渭水平原也被戎部包围着:骊戎居住在南部的华山山脉,边界一直延伸到(渭)水边,其他的部落居住在陕西的西部和北部,在渭水、泾水和洛水发源的高原山区,高原也将这些河流与黄河分隔开来:这里有绲戎、翟戎,靠近今天的巩昌府,以及绵诸戎,近渭水边的秦州;在东北部的是乌氏,在泾县附近,更为重要的是义渠戎部,他们抵抗中原人达数个世纪之久,最终才在公元前315年彻底失去了他们的独立;他们的中心在今天的泾阳附近。这些部落在原始时期占据着整个河谷地区,在公元前两千年中期前后,来自东部大平原的中原人将他们一步步瓦解,或者更为可能的是这些部落的大部分投降或被中原人同化;在他们之后也有一些逐渐消失的残部仍然占据着平原的一角,这些孤立的部群生活在中原人之中,如大荔、羌戎及洛水沿岸同州的彭戏氏。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 起源
第一章
华夏的原始面貌
第二章
历史的起源:殷朝
第三章
周王朝(公元前9世纪一公元前8世纪)
第四章
西周的朝廷和行政制度

第二部 社会及宗教生活
第一章
中国古代社会
第二章
古老的宗教:神话
第三章
神职人员、崇拜地点及崇拜仪式
第四章
年度宗教庆典
第五章
宗教情感

第三部 霸权时代
第一章
主要诸侯国的领土构成
第二章
齐国的霸权
第三章
晋国的霸权
第四章
晋吴联盟
……
第四部 战国时期
第五部 古代文学与哲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