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岂好辩:陈福康文史考论集》:
当时茅盾一想,怎么办,明年1月份就要出版了。他就马上想到谁呢?他也没有想到郑振铎,因为他当时跟郑振铎还没有联系的,他想到的是王统照,因为王统照在他那里已经发过文章了,他就赶快写封信过去,就是讲《小说月报》从明年开始我主编了,我现在缺稿子,你那里有没有?还有你的朋友里面有没有?赶快给我寄过来!那么这个时候正好是郑振铎在北京筹备文学研究会,王统照那个信就拿给郑振铎了。
茅盾收到的回信不是王统照写的,是郑振铎写的回信。茅盾跟郑振铎的长达几十年的深厚友谊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第一封信就是郑振铎写给他的。那么郑振铎就告诉他,一个,我们现在这里正在筹备文学研究会,请你也作为我们的发起人。茅盾当然同意了。第二个,关于稿子问题你不用紧张,我们马上就给你组织稿子来。接下去,马上就是郑振铎去找周作人,周作人也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周作人、许地山、冰心,所有的文章,包括郑先生自己的小说,就一篇一篇地寄了过去。文学研究会是从1920年10月,张元济来了以后他们开始筹备的,正式成立是1921年1月4日,就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那个地方开成立会。《小说月报》版权页上写的是每个月的10日出版,文学研究会成立是1月4日。在《小说月报》1921年的第一期改革号上面,就登着文学研究会发起宣言、文学研究会简章、成立的经过等。所以说全是郑振铎在北京筹备,他在主持工作。正是由于郑先生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我们中国新文学史全新的一页打开了。中国新文学社团就是从文学研究会开始的,这之前没有,都是旧社团。
《小说月报》这一期,可以认定是郑先生自己写的和他组织的稿子占百分之六七十,就是说茅盾的实际做的工作最多就是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三十几。所以说以前所有的文学史上面,都是把《小说月报》的改革的功劳归于茅盾一个人头上,这个合理不合理?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那么我把它目录排出来,首先那个里头的周作人的文章、许地山的文章、冰心、瞿菊农的文章等,全是郑振铎组织的,全是北京的。郑振铎周围的人,除了王统照通过信以外,茅盾一个也不认识的,是不是?那个文学研究会的章程、发起经过,茅盾在上海能写出来啊?当然都是郑振铎。而且文学研究会,一个章程,一个“缘起”(宣言),一个是周作人起草的,一个是郑振铎起草的。周作人起草的那个宣言,是得到过鲁迅先生审读的。
我就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郑振铎有很多的事情,是他第一个做的,他是最主要的负责人,这个以前都被抹杀了。
那么另外一个呢,我们如果从政治方面来讲,郑先生他一生也一直是一个进步的人士,一直是保持着一个前倾姿势的。几乎中国近代史上的那些重大事件,他都是参加的,而且有好多次他都是处于运动的中心区、漩涡区里面。
首先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时,郑先生就是北京的大学生,当然他的学校比较小,五四运动的中心力量是北京大学,是李大钊、陈独秀他们的北京大学的学生。郑先生也是北京的一个大学生,他跟瞿秋白他们是一个团体。接下来就是“五卅”运动了,当时郑先生在上海。五卅的当天,郑先生就经过南京路,他亲眼看到马路上烈士的鲜血,亲眼看到南京路墙上的那些枪眼。他回到家里就召集了茅盾、胡愈之、叶圣陶,就办了《公理日报》。陈云同志的自传里面写得很清楚的,他说他早期最早参加革命活动的~个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去义卖《公理日报》。那么《公理日报》是谁主编的?是郑振铎主编的。陈云同志后来是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但是他早期参加革命第一步是做这个事情,他自己说的。现在研究历史、研究政治、研究党史,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有很多不实事求是。你不能根据一个人后来的地位高,就把前面的事都说是他领导的,也不能因为一个人后来变成坏人,前面做的好事也全部否认。在上海有商务印书馆书店的故址,墙壁上面写有说明,我认为有些写得不对的,有很多地方都是错了。陈云同志是因为积极参加“五卅”运动,党组织发现他,一个学徒工,把他发展入党的,他是通过“五卅”运动才人党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