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纯度决定教育的高度;管理的温度塑造教育的生态
课堂的活度折射教育的深度;文化的厚度滋养教育的韧性。
2021年9月16日,在中国质量(杭州)大会上,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第四届中国质量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青岛超银中学凭借“点亮人生”“和衡”素质教育质量管理模式一举夺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成为全国5.29万所初中学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这个“全国唯一”的背后,是众多有教育情怀的民办教育办学者经历的缩影,也蕴含了一部当代民办教育从苦到甜、从弱到强的奋斗史。超银成功的经验不只适用于民办学校,也适用于公办学校,不仅适用于优质学校,也适用于普通学校,所以,希望更多的学校能够从学校质量发展的角度,跳出教育做教育;从生命成长质量的角度,让更多的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每一天都生活得更有质量。
方法是命脉
教学方法是教育的命脉,它决定了知识的传递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体验。超银学校深知这一点,原鞍山路校区刚成立之时,首任校长傅余勇便提出了“要用三年时间让学生走遍青岛的人文景观”的目标,老校长的格局一直被传承至今。超银学校充分利用青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将课堂延伸到社会,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体验式教学方式。从观象山到八大关,从劈柴院到博物馆,学校将青岛的每一处资源都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场景,让学习变得鲜活而深刻。
(1)启发式教学:点燃思维的火花。
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非被动接受。在超银中学金沙路校区的一节地理课堂上,教师巧妙地利用来自不同地域的特产包裹作为教学媒介,引导学生将特产与具体的地理区域对应,分析农作物生长条件。师生共同归纳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探究式教学:从问题到实践。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在超银学校,教师经常会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调研等方式寻找答案。例如,在融合课上,学生围绕“农业发展是否能摆脱自然环境的限制”展开讨论,并通过“超银甄选”项目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们结合当地特产进行直播带货,分工合作,扮演文案撰写、市场调研、主播等角色,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
(3)场景式教学:让知识融入生活。
场景式教学通过真实场景的还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超银学校充分利用青岛的人文资源,将课堂搬到炮台山、博物馆等地。在历史课上,学生走进青岛博物馆,通过文物和展览了解城市的历史变迁;在语文课上,学生来到劈柴院,感受老青岛的风土人情,并以此为素材进行写作。这种教学方式让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4)沉浸式教学:角色扮演中的深度学习。
沉浸式教学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验特定情境。在超银的历史课上,学生扮演经典历史人物已经不足为奇,甚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们也会扮演各种角色,就法律问题、社会问题、全球性问题展开辩论;在英语课上,学生则是通过角色表演,分饰父母和孩子共同就青春期异性交往问题发表见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同理心。
(5)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成长。
体验式教学强调“做中学”。青岛市教育局专门打造了两处基地,位于市区的学工基地和位于郊区的学农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在为期一周的学农或者学工生活中,学生们可以亲手春耕、秋收,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还可以亲自体验金工、木工、模拟驾驶等职业项目,种下职业生涯规划的种子。这些体验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一章 一个标本,从无到有的历程
第一节 那份厚重的教育情怀
第二节 钟乳石的折射,精神基因、文化根脉
第三节 学校质量和模式质量
第四节 钥匙——“和衡”素质教育质量管理模式
第二章 市场浪涛中,学校教育之锚
第一节 锚定在人性基因上的德育
第二节 对思想进行校正,德育最耀眼也最不起眼的事
第三节 结果可视,赢得心动在触动
第三章 百年教育改革的投射
第一节 办学思想,原点决定终点
第二节 学校活力的“三量”:含金量、含氧量、含光量
第三节 作业,“学而时习”与“变现”的信息工具
第四节 多维评价,牵动动力源
第四章 学校,民命所系、社会所期
第一节 学生心灵故乡里永远的“金牌门童”
第二节 学校不是学校的私家领地
第三节 学校质量,培育未来的母腹
后记 在奠基人的瞩望中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