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水下六米的凝望(精)
0.00     定价 ¥ 39.8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03099697
  • 作      者:
    作者:苏沧桑
  • 出 版 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 苏沧桑,中国作协会员,多篇作品入选全国各类散文选集、散文年选、被各类选刊转载及作为全国各地中高考试题。
* 荣获“冰心散文奖”、“首届路遥青年文学奖”等全国多项文学奖、散文奖。被誉为“散文中的天籁之音”,备受莫言、叶文玲、张抗抗、孟繁华等多位名家推崇。
* 多篇散文入选全国各类散文选、或被各类选刊转载、教学资料,或被作为全国各地中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多篇散文入选全国各类散文年选。

展开
作者简介

苏沧桑,毕业于浙江大学,就职于浙江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出版散文集《银杏叶的歌唱》、长篇小说《千眼温柔》等。多篇作品入选全国各类散文选集、散文年选、被各类选刊转载及作为全国各地中高考试题。荣获“冰心散文奖”、“首届路遥青年文学奖”等全国多项文学奖、散文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苏沧桑的散文既有国事家事天下事,又有风声雨声读书声。这些从心底流出的文字,充分地表现了人物和事象的仁善与确真。书中弥漫的,不再仅仅是女性的清新柔美之气,而是敢于直面现实的痛感和勇于回顾历史的幽深感。她赋予语言、画面、传说以理性的思辨,在她始终坚守的文学理想情怀中,充盈着雾气、山岚气、骨气、药气、甚至血腥气……静美表象下,是特定遣词与句式所达成的锋芒。这是一种蕴含在水底的汹涌波澜,直击读者心灵;这是一种刚柔并济的劲道,锋芒融于平和。大海渔村,就是她这位渔家女人文关怀的起航点,由城市再关注乡村,苏沧桑以文字代替了自己的精神洄游。

展开
精彩书评
让我欣赏的是,高的立意,大的思想,都从小处自然得来,不出狂言,不升虚火,就这样避免了现在流行的空、麻、酸、腐、假的散文病。我很喜欢苏沧桑的这样子的散文……一个‘真’字……有真乃大,有真乃美,苏沧桑的散文并不小。”《文艺报》
——莫言

沧桑天赋异禀,文学感觉异常敏锐。在她细腻深情的描述中,常有发人深思的洞见与剔骨般层层深入的追问。《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抗抗

她的文章既有传统中国士大夫的风雅意趣,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既有国事家事天下事,又有风声雨声读书声。《文学报》
——孟繁华

苏沧桑的散文……是一种柔美的劲道,不刚却烈,不咄咄逼人却字字带威,不霸气却不可冒犯。”《文学界》
——海飞
展开
精彩书摘
  水下六米的凝望
  一只飞鸟俯瞰南中国,看见一条江从杭州穿城而过,江的北面有一个湖,是它熟悉的西湖,江的南岸也有一个湖,是它从未去过的湘湖。它想了想,飞向了那片陌生的水域,轻轻落在水中央一棵清瘦的柳树上,看见了湖中自己同样清瘦的倒影。
  这是一月的湘湖,讲述着完全不同于其他地方、其他季节的故事。一月,是一年里最深沉的月份,大地上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尚未开始。这个被雨雾笼罩的上午,万籁寂静,骨骼清奇,飞鸟的身影落在湖里,没有惊起一丝涟漪,脚尖落在柳枝上,没有惊动其他任何一只鸟。
  一切仿佛睡着了。睡意朦胧中,它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水声,然后传来船夫的一句话:“这么个下雨天,雾又大,老人家还是回家呆着好。”
  老人家,是我年近耄耋的父母,从老家来看我和弟弟。他们常来杭州,已经把西湖看厌了。我想起仅一桥之隔却从未去过的湘湖,便带他们来了。
  船窗前的父亲,久久凝视着上午十点冬天的湘湖,没有侧过脸来,只听得见他的声音:“我见过的景色里,最像水墨画的,甚至比水墨画更美的,就是这里了。”
  母亲说,是啊。
  我也说,是啊。
  是真的。
  一月的湘湖,就是父亲小时候教过我的那种留白很多的写意山水和花鸟画。花格船窗将天地框进一个天然的画框,雨雾如磨墨般,将天、地、水、物磨成了浓墨、淡墨,或更淡的墨,比烟还淡。浓的,是一座拱桥,一段堤坝,一群飞鸟或一群栖息的鸟;淡的,是远处一片枯干的芦苇,三两棵垂柳,或一座亭子的倒影;白的,是天空,水,雾。寥寥的几点黑,大片的浅灰和白,在船静静的前行里,泼洒,勾勒。极静,极美。
  一切都显得那么清瘦、紧致,透着内里的某种节制。
  我用手机记下了几幅画。第一幅是一大片白雾迷蒙的水域,右边一棵无叶的垂柳,栖息着很多一动不动的水鸟,如被岁月催眠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永远不会掉落的果实。树的确是睡着了,明年春天才会醒来,鸟暂时睡着了,它们醒来时,会像一盏盏灯亮起来,照亮着树,继续哄着它睡。雾和雨,也达成某种默契,为它们盖上了薄被,于是,一月的湘湖的上午十点,像深夜般静谧。
  第二幅,是从船头的玻璃窗往外看。雨滴在玻璃上,晕染出迷离的前景,雨滴里,一座拱桥越来越近,桥上两个打伞的人也越行越近,然后交错,然后又渐渐分开。两个陌生人,在另一个陌生人的镜头里的一滴雨中相遇,又分离。我不知道他们是除我们之外仅有的两个游人,还是园区的工作人员?他们也不知道,桥下缓缓驶来的画舫里,只坐了三个游人,一对年近耄耋的父母,一个年近半百的女儿。船穿过桥洞,我们彼此也越行越远。他们亦不知道,自己交错的身影会被一个陌生人永远留在镜头里,记忆深处。
  第三幅画的格调,有大漠孤烟的味道。主角离我很远,是十几棵静立水中的水杉,在如镜的湖里,每一棵树的倒影仍然是笔直的,且是独立的,整个画面干净到苍凉。然而,我看到了水下的秘密:它们看似互不相干,但它们的根在水里相握相缠,不动声色,不分开,像一些美好的感情。
  每一个细节,都是一幅画,无数个细节构成的湘湖,美得让我们三个人哑口无言。
  我将镜头转向父母时,他们像醒了似地转过脸来,发出了一致的感慨。父亲说,萧山离杭州这么近,居然有这么美的地方,我们以前怎么不知道呢?
  他说的,也是我想说的。
  还有一句话我想了想,没有说出来。父母和我,都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却很少有什么地方,是我们仨一起去的。我也带他们一起去过几个地方,但没有哪一片美景哪一个时刻像今天这样,没有预谋,没有喧闹,没有他人,没有五颜六色,也无关文化,只有我们仨,只属于我们仨。
  即使让我任意想象一个属于我们仨的最美的梦,也不会比此时此刻更美吧?
  四个月后,当我和一群文友又一次来到湘湖,我发现,初夏的湘湖,讲述着与一月完全不同的故事。
  一月清瘦的湘湖此刻已显丰满,处处是尚未老去的绿意,明净的湖面在阳光下显得光鲜亮丽。而我的父母,早已回到老家,过了一个春节后,他们又老了一岁。当我聆听着与湘湖有关的历史文化,当我站在湘湖水下六米处与八千年前的独木舟对视,我忽然想起,我和父母来时,并没有真正进入湘湖的深处。我们不知道写《回乡偶书》的贺知章就是这里人,八千年跨湖桥文化遗址就在脚下,我们也不知道,船行走在静静的湖面上时,水下六米处正躺着一艘远古先民留下的独木舟,将古老的浙江文明史又往前推了一千年。
  独木舟与我隔着一面玻璃,我的身影与它、与灯光、与周遭的一切叠映在一起,古老先民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在屏幕般的玻璃上一一闪现。我困惑八千年前的那根骨针,是用什么工具钻的针眼?半根空心的玉璜,用什么钻的孔?我们最初的祖先,到底来自哪里?但不知为什么,我想得更多的,依然是我的父母,我自己的故乡,我的根。
  故乡在海岛玉环,父母留恋家乡的小院和亲朋,偶尔来杭州或者去北京姐姐家小住。我每次回老家,都有一种越来越深的恐惧:他们百年之后,我还会踏进那个再也没有他们的院落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公元744年,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杭州萧山)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这是为什么呢?
  假如父母在世,他怎么可能不回来?无论何种原因,这些含笑的诗句背后一定是怆然。
  叶落归根,根在哪儿?中国的村庄里,如今住着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多年以后,老人们都不在了,还会有人回去吗?还有几个人会寻根问祖?更多年以后,当我回到老家,还会有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吗?地理上的根都不在了,灵魂深处的根还会在吗?
  八千年前的独木舟,静静躺在水下六米,棕黑色的原木,已没有亮光。远古的先民,曾经乘着它去过很多地方,把古老的文明带到了比我们的想象更远的地方,比如南太平洋,比如大溪地。这是真的。更让人惊奇的是,2010年夏天,有人从遥远的南太平洋,如他们的祖先一样乘着一艘独木舟,沿着五万年前祖先的原始迁移路线重返本源——中国南方海边,来寻找他们的根。6名船员,有航海家、水手,也有人类学家、动植物学家。独木舟经由阿瓦鲁阿、纽埃、汤加、斐济、瓦努阿图、圣克鲁斯群岛、所罗门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台湾,最终抵达上海。整整1.6万海里的艰苦旅途中,他们上岛添购食物、淡水、水果,也在大海里捕捞、生吃海鱼,最后两天,一点食物都没有了,每人只有一小瓶水维持生命。他们与近十米的惊涛骇浪搏斗,看海豚们在独木舟前方带路,任不知名的海鸟停在胳膊上……最后,他们来到了这里,水下六米深处——这一条独木舟前,他们的“根”之前。
  “当他们看到独木舟时,眼睛都放光了,太惊喜了。”博物馆的人说。
  真想亲眼看看这些用生命来寻根的人。他们想要寻找的,其实并不仅仅是这一艘独木舟,而是在灵魂深处,每一个人都正在失落却又拼命想要寻回的东西。
  从水下六米处出来,我在湖边遇见了一只鸟。它栖息在一块石牌坊上,是雕刻的,有着优美的体态和姿势,翅膀如飘带卷起。它是湘湖先民的图腾。我相信它就是湘湖的灵魂,这一片水域因为一直住着它,才能这么静美。在我长久的凝望中,这只鸟渐渐活了,飞离了我的视线,飞回了湘湖的一月,那个懂得节制与蕴藏的季节。我想,当我凝望着它,它也一直在凝望着我,如同水下六米处的它们和他们,千百年来也一直在默默凝望着我们,用无声的语言警示着每一片离根太远的叶子——独木舟,水稻,骨针,玉璜,以及湘湖本身,以及我们从未谋面的祖先。
  精彩书摘(二)
  鱼眼
  这是地球上的公历2011年3月,初春,宇宙无涯光年中无限短的一瞬。
  坐在阳台上晒太阳,听新闻。我,鱼缸里的三条金鱼,脚旁的两只小狗,宇宙众生中无限小的一两粒。
  新闻说——十天前的日本9级地震,已造成近一万人死亡,两万人失踪,核泄漏事故连续升级。近日,国人传染了核辐射恐慌,抢了两天盐,现在又在排队退盐,一市民抢购了1万多斤,勘称“壮”举,欲退无门。近日,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实行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鱼缸在午后的阳光下,自成一曲绿与光的绝美交响,仿佛离世界无限远——水清澈通透,水底白沙细洁,水草碧嫩柔顺。三条黑色金鱼,游曳其间,静谧,绝尘。
  两只小狗窝在我脚下,打盹,或翻起眼,看鱼,看我,或互相舔舔,又接着懒。
  突然,我想起,好几天没有给鱼喂食了——仿佛上帝想到了什么,一切因此而改变——
  几十粒红色鱼食,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第一条游在最上面的鱼发现了,急剧扭动了一下尾巴,张开嘴浮到了水面上。
  第二条鱼也发现了头顶上的鱼食,从水底冲了上来,它的尾巴甩到了第一条鱼。
  第三条鱼感觉到水波震动,发现了情况,猛地一转身,冲了上去。
  一缸水,瞬间被搅浑了,三条鱼的抢食,搅起了沉淀在沙砾里的鱼粪便,鱼缸瞬间浑浊不堪,脏乱得让鱼窒息。
  我惊诧地看着这一切。仅仅一个简单的食欲,世界便从天堂到了地狱,被搅起的粪便,像人类世界被搅起的无数欲望,浑浊的空气让人窒息。
  有一条显然聪明得多,吞了很多进去,可是吃太多了,又吐了出来。又去抢。另两条比较笨,在同一个地方转来转去,徒劳地抢食着水和空气。其实,它们三个拼命往同一个方向争抢时,水面的另一边,漂浮着很多鱼食。
  这时候,两只小狗已然嗅到了鱼食的味道,却又没有发现真正可以吃的,于是,其中一只以为我给另一只吃了独食,突然就对它翻脸了。另一只不甘示弱,冲它吼起来。两只狗扑打了一会儿,发现了鱼缸里的秘密,一齐凑上去闻,未果。然后,它俩再也没有了闲暇和亲昵,一齐眼巴巴地盯着我,做好了时刻扑上来抢食的准备。
  这时候,一只苍蝇飞了进来,忽然发现自己飞错了地方,拼命想飞出去,可是撞来撞去都是玻璃窗。其实,敞开着的出口,仅仅离它一尺之遥。太阳西斜,阳台上黯淡了下来,鱼食早被吃光了,鱼缸又恢复了澄净,一切都往平和里走。短信来了,我查看时,又看到了前几天的那一条:“世上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没了;世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不好使;世上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没来,盐买太多了;世上最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都死了,盐没用完。”我一个人大笑,歪倒,整个脸贴上了玻璃缸,突然我发现,我的眼和一只硕大的金鱼眼仅一玻璃之隔。鱼眼很大,没有眼睑,永远不会闭合,永远无法放松。我知道,鱼眼看东西,靠晶状体前后移动,而不是改变晶状体的凸度,因此,鱼眼是极端近视的。有一种“鱼眼镜头”,有180多度的超大视角,然而,焦距越短,视角越大,因光学原理产生的变形越强烈。因此,鱼眼镜头里的世界极端变形。
  这鱼眼,真像人类——近视,变形,不会放松。人类的一切努力,原本都为追求幸福。而当努力等同于算计、争抢、掠夺,当努力不是为了生存而为领先,当人祸烈于天灾,幸福早已不再是真正的幸福了。
  刚才,我看鱼、看狗、看苍蝇时,觉得它们无比的愚蠢可笑。可是哪一个人,真正有资格笑它们呢?也许在它们眼里,人类更可笑,抑或可悲。苍蝇已然告诉我们,人类的出路,其实离自己仅仅一寸之遥,一念之间。
  我起身离开,发现鱼眼仍盯着我,外星人般诡异。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等一碗乡愁
鱼 眼  003
淡 竹  006
天 堂  010
抵 达  013
蒹 葭  017
地 气  020
脉 动  023
遇见树  026
自由心  031
水知道  034
树知道  037
敦煌痛  040
与雾同行  045
珍珠梅瓶  048
等一碗乡愁  051
那水那巷那情  056
第二辑  时光的气味
姐姐,今夜我在千岛湖想你  061
你静默的样子  065
时光的气味  071
有一张纸  076
与海成说  080
古道密码  085
仰望风  092
水凝香  098
风信子  101
黑沙滩(之一)  104
黑沙滩(之二)  108
放学路  112
米的香  115
半碗饭  119
狗屎路  122
自多情  126
碗莲花  129
忙 神  135
熬 叶  138
地 痛  141
蛛 网  144
面 天  147
天 泪  150
隐 居  153
逐 樱  157
冷 爱  164
细 雪  168
第三辑  水下六米的凝望
水下六米的凝望  175
一钩新月天如水  181
种满庄稼的花园  187
所有的安如磐石  193
夜渡莲岛心染香  208
一只叫西溪的眼  211
没有月色的丽江  215
灵魂私奔的地方  220
梦之岛.忘忧国——马尔代夫印象  224
忘忧国不会消逝  233
德清是一个人  236
把油灯点亮  241
秋窗风雨夕  247
居然隐者风  253
神仙的日常  259
远去的书香  265
水上的洞箫  271
去山里看海  275
采菊东篱下  281
孤山不孤  283
人间烟火  303
两只蝴蝶  307
廊桥咏归  310
云的方向  313
青山在  317
渡心船  321
水在滴  32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