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香港知名人士何志平先生发表在《明报》专栏“允执厥中”的文章的合集。
何志平先生身居海外,心系华夏,衷情于中国传统文明,浸润多年,含英咀华,成就此书。其论说常从细微入笔,而弘扬奥义,多有微言妙义。
本书既是他的文章集,记述了他的文化人生;也是一本心忧天下,梦着未来,为中华文化复兴高歌的诗篇。
本书是作者在香港《明报》上所开设的专栏“允执其中”的文章结集。文章谈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领悟,主要是对儒家思想的体会,以及这些体会对现在的社会、国家建设的启示。限于报纸的篇幅,每篇文章都很简短,约1000字左右,但对读者仍然有所启发。
允执其中,悟而执迷
北京故宫中和殿内乾隆皇帝御笔匾曰,“允执厥中”,出自《尚书·大禹谟》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南怀瑾话此十六字乃尧舜心传,以论天理人欲,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但凡历史衍位、政权转换、领袖下台,皆口传心授,意欲人心危险难测,道心幽微难明,只有自身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秉行中正之道,方可治理好国家。几千年来,文人术士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允执厥中”,宋儒可说,士人也可说,然唯独皇帝不可说。因皇帝金口玉言,四字一出,即意味着禅位,甚至亡国。
或许恰喻人有三心,人心、道心与肉心(心脏)。人心也叫妄心、识神、秉性、习性,后来而有,思善思恶,躁动不安,人谓“心猿意马”;道心也叫良心、元神、自性、佛性,是人的天赋本性(性本善),先天而存,无形无相,
永恒不灭、清静无为,纯洁妙明,不易发现;肉心是器官,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组织部分。允执厥中,究竟是在人心、道心与肉心的哪个位置?多数人必说,不偏不倚,中庸之道。
我说,哪个位置都不对,应该只是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这一部分因学而异,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代而异,更因心境而异,需经得起岁月考验,超乎于个人利益,摆脱出生存之本。重点不是“中”,乃“执”。执着是勇气,是痛苦,更是福气,是痛并快乐着。倘若人生没有了执着,反倒不如不活;与其执迷不悟,不如悟而执迷!
传统文化之现代性
2010岁末,与几位老友茶叙。聊起近日内地两端文化事件,一则河北魏县,明文宣导“德孝治县”理念,日后干部选拔任用须提供父母德孝意见证明;二则山东、湖北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话删减后的《三字经》、《弟子规》,方能举荐给学生,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友们哗然!友甲认为,若连父母都不孝顺,何谈对国忠诚、对民负责?友乙不然,所谓家丑不可外扬,父母为子前途,常违心成全,不可信。友丙则论,国学精华理应继承,但学生无分辩能力,当中歧义或可扭曲其价值观,剔除也妥。既然学,就学最好!丁友反驳,删减版本岂可领悟全文,等于直接扼杀学生理解判断事物的能力!
我苦笑,无奈。纵观整起事件,初衷良好。皆着眼立足传统文化经典,让其服务、应用于现代社会。却因各方质疑驳斥,陷于全面被动。是考虑不周?亦或标准经不起推敲?不管本意如何,全部单一放大国学经典的价值,人为割裂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社会的有机联系。大国崛起,文化复兴。复兴,绝不是简单的文本回归,更不是一味的仿古临摹。世界四大古老文明,除中华文化五千年绵延不断外,其余都淹没无存。中华文化之所以流传,正因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深悟要义精髓,进而判定自若,消融升华朝代更迭、外来文化与宗教的屡屡衍变。生活在今天的我们,21世纪的每一个人,更应沉稳淡定,汲取现代社会的现代元素,在传统理念与现代文明的交流、碰撞中,互以借鉴,互为补偿,互而提升。每一个人,都须学会运用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来解决当今社会、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纷争与问题。亦即随着时代的发展,围绕传统文化价值观,赋予其“现代性”,方如汩汩清泉,源源万世。是为,古为今用,古为活用。古老的东西、文化,倘不能活化吸收,为今人所用,不如束之高阁,供之博物馆。
若此,可谓现代性!
序一 叶小文:为人类“第二次文艺复兴”高歌/1
序二 何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9
自序 何志平:我的文化人生/16
允执其中,悟而执迷/1
一字当先,记之曰“允”/3
传统文化之现代性/6
中不偏,庸不易/9
超然物外远尘埃/12
凡夫不知的“道”/15
“需要”与“想要”/18
“国学新视野”春季刊首发有感/21
目的与方法/25
空了,满了/28
民富国才强/31
“复 活”/34
“中华文化”,今天再出发!/37
“中华文化”,还看今朝!/48
尊礼崇孝/52
修“教”易“俗”/55
会“学”尚“学”会/58
“长远”与“短浅”/61
端午念屈原/65
最美的人生/69
歌声飘过/73
等。。。。。。。。。。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