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少年时代(青少年必读)/听梁晓声讲人文故事
0.00     定价 ¥ 1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7528369
  • 作      者:
    梁晓声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1、首届最受中小学生喜爱的十大当代作家之一
  2、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得者、中国散文排行榜第一名
  3、平民的代言人,传递文学中的温暖与关怀
  4、描写亲情的极致文字,感动一代代读者,教人保持一种乐观和向上的尊严
  5、青少年人文经典名家读本
  6、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阅读试题、新闻出版局推荐优秀读物
展开
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等。其作品《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三次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双琴记》、《学者之死》分获《小说月报》百花奖。《鹿心血》被读者评为2010年中国散文排行榜第一名。《双琴祭》被读者评为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第二名。2009年《母亲》一书被新闻出版署评为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优秀图书。2010年梁晓声被评为“首届最受中小学生喜爱的当代作家”。
  梁晓声多部作品被选入各地中学语文教材。他的作品文字朴素、情感真挚,在讲述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之时,又闪耀着理想的光芒。本丛书选择梁晓声作品中最能体现其对世态人情思考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名篇,结成三册,适合中小学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
展开
内容介绍
  《大作家好故事:听梁晓声讲人文故事》主要选取梁晓声作品中最能体现其对世态人情思考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叙事性作品,结成三册《少年时代》《父亲与茶》《蜻蜓发卡》,主要读者对象是青少年读者,旨在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感动,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观察生活、品悟人间真情,提高人文素养,给其为人处世和写作以有益的指导。
  《大作家好故事·听梁晓声讲人文故事:少年时代》主要写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和友情,包括兄长、给哥哥的信、我的梦想、我的小学、我的中学、我的大学、回首忆年、不愿说当年、罐头的故事、我的少年时代、我的发小、感激、月饼的故事、本命年·红腰带、初恋杂感、我和橘皮的往事、怀念亲爱的于晓阳弟弟等经典篇章。
展开
精彩书评
  ★这里有青少年成长最需要的营养。梁晓声教人懂得善良和感恩,教人在贫困中依然保持一种乐观和向上的尊严。今天能够读到内容如此丰富、感人至深的文字,实在是一种缘分、一种幸运。
  ——原《当代》杂志副主编胡培德
展开
精彩书摘
  《大作家好故事·听梁晓声讲人文故事:少年时代》:
  
  我的少年时代
  怎么的,自己就成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了呢?
  仿佛站在人生的山头上。五十岁的年龄已正在向我招手。如俗话常说的——“转眼间的事儿”。我还看见六十岁的年龄拉着五十岁的年龄的手。我知道再接着我该从人生的山头上往下走了,如太阳已经过了中午。不管我情愿不情愿,我必须接受这样一个现实……
  于是茫然地,不免频频回首追寻消失在岁月里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我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父亲是建筑工人,中国的第一代建筑工人。我六岁的时候他到大西北去了,以后我每隔几年才能见到他一面。在十年“文革”中我只见过他三次。我三十三岁那一年他退休了。在我三十三岁至四十岁的七年中,父亲到北京来,和我住过一年多。一九八八年五月他再次来北京,已是七十七岁的老人了。这一年的十月,父亲病逝在北京。
  父亲靠体力劳动者的低微工资养活我和弟弟妹妹们长大。我常觉得我欠父亲很多很多。我总想回报,其实没能回报,如今这一愿望再也不可能实现。
  母亲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就没穿过新衣服。我是扯着母亲的破衣襟长大的。如今母亲是有几件新衣服了,但她不穿。她说,都老太婆了,还分什么新的旧的。年轻时没穿过体面的,老了,更没那种要好的情绪了……
  小胡同,大杂院,破住房,整日被穷困鞭笞得愁眉不展的母亲,窝窝头、野菜粥、补丁连补丁的衣服、露脚趾的鞋子……这一切构成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物质的内容。
  那么精神的呢?想不起有什么精神的。却有过一些渴望——渴望有一个像样的铅笔盒,里面有几支新买的铅笔和一支书写流利的钢笔;渴望有一个像样的书包;渴望在过队日时穿一身像样的队服;渴望某一天一觉醒来,睁开眼睛惊喜地发现家住的破败的小泥土房变成了起码像个样子的房子。也就是起码门是门,窗是窗,棚顶是棚顶,四壁是四壁。而在某一隅,摆着一张小小的旧桌子,并且它是属于我的。我可以完全占据它写作业,学习……如果这些渴望都可以算是属于精神的,那么就是了。
  小学三年级起我是“特困生”、“免费生”。初中一年级起我享受助学金,每学期三元五角。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每学期三元五角,每个月七角钱。为了这每个月七角钱的助学金,常使我不知如何自我表现,才能觉得自己是一个够资格享受助学金的学生。那是一种很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负担。用今天时髦的说法,“活得累”。对于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我,由于穷困所逼,学校和家都是缺少亮色和欢乐的地方……
  回忆不过就是回忆而已。写出来则似乎便有“忆苦”的意味儿,我更想说的其实是这样两种思想——我们的共和国它毕竟在发展和发达着。咄咄逼人的穷困虽然仍在某些地方和地区存在着,但就大多数人言,尤其在城市里,当年那一种穷困,毕竟是不普遍的了。如果恰恰读我这一篇短文的同学,亦是今天的一个贫家子弟,我希望他或她能产生这样的想法——梁晓声能从贫困的童年和少年过到人生的中年,我何不能?我的中年,将比他的中年,是更不负年龄的中年哪!
  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十分幸福,无忧无虑,被富裕的生活所宠爱着,固然是令人羡慕的,固然是一件幸事。我祝愿一切下一代人,都有这样的童年和少年。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不是这样,也不必看成是一件很不幸的事。不必以为,自己便是天下最不幸的人了,更不必耽于自哀自怜。我的童年和少年,教我较早地懂了许多别的孩子尚不太懂的东西——对父母的体恤,对兄弟姐妹的爱心,对一切被穷困所纠缠的人们的同情,而不是歧视他们,对于生活负面施加给人的磨难的承受力,自己要求于自己的种种的责任感以及对于生活里一切美好事物的本能的向往和对人世间一切美好情感的珍重……
  这些,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益处的。也可以认为,是生活将穷困施加在某人身上,同时赏赐于某人的补偿吧。
  ……
展开
目录
我的少年时代
第一支钢笔
我和橘皮的往事
我的小学
我的中学
恰同学少年
关于“罐头”的记忆
希望在于孩子
孩子和雁
“十姐妹”出走
老虾
老驼的喘息
那里
“巴顿将军”的荣耀
爱丽丝的自由
大象、小象和人
狍子的眼睛
鹿心血
读者絮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