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以说是一本以图片说话的传记,以图片为主要形式介绍柴德赓的一生及身后事,书中的绝大部分图片是由私人留存的照片,首次公开发表,反映了柴德赓先生各个时代的风情面貌和交游实录,展现了其一生的主要经历,主要成就及其生活等方面。
编写《瓣香终不负此生——柴德赓图志》(以下简称《图志》)的起因,是我在整理柴德赓先生留存的资料时发现有很多个人的档案素材和已经发表文章的草稿、抄稿,还有大量的家藏照片(总计千余张)。当一切逐渐成为历史,这批文献、资料和照片正是反映他全部经历的证明,将它们收集成册应该是一本很好的史料。于是,我从2021年8月起开始归纳整理,筛选删汰,终成一本。按照年代顺序选取图片资料,配以简单文字说明,于是《图志》有了第一个样本。
柴德赓一生只有62年,对于现代人来讲实在太短,我常想,评论柴德赓的学术和社会贡献,要和他同时代同龄人比较。他的朋友圈中很多人去世了,在世的后来成为大家、大师。但是查看他们的年谱,62岁前贡献如何?历史学家长寿是很重要的,晚年能将更多知识积累用于历史研究,也能修正完成年轻时的学术志向。这些柴德赓都没有,他的人生止步于1970年。
不同于柴德赓师友们已经出版的图志,本《图志》收录了柴德赓的档案、文献和照片,以便全面介绍他的一生。他不仅是位历史学家,也是位社会活动家,还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师长。《图志》中有他在中学时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大学时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任教中学的第一份聘书以及后来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的系列聘书。我一个在博物馆工作的朋友讲:看到一份和几份聘书是容易的,能看到如此完整的系列聘书实属罕见。作为历史学家,柴德赓先生懂得档案、文献的重要性,当年有意留下这些人生经历的见证,因此我们有能力的话应该整理出来,帮他完成保留这些文献、照片的夙愿。
为更好地编辑和整理,以让更多学者和读者通过这本《图志》看到更多柴德赓及其师友、亲属的平面图像,几年来我走访柴德赓先生一生到过的大部分地方,实地考察,时空观察,反复甄选文献、档案和照片。《图志》以年代顺序分为出生及求学、教学与研究、南渡至白沙、北归返师门、任教北师大、姑苏十六年、身后有青峰等七个部分,收录了档案、文献、笔记、背景图片和照片五百余张,绝大部分是柴德赓、陈璧子积攒保存的私人照片,反映各个时代的风情面貌和交游实录。另借用其他书籍和网络平台照片二十余张。由于时代久远且当时的拍摄器材水平不高,所以很多照片有破损或不够清晰,编者已做了适当修复和补救,使读者尽可能看清原貌。
图像相对于文字更具有真实性和直观性,用图片展示历史会更具体,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做一本好的图志意义就在于此。
《瓣香终不负此生——柴德赓图志》一书以图片形式介绍柴德赓一生及身后事,以年代顺序将全书分为七章:出生及求学(1908—1933);教学与研究(1933—1944);南渡至白沙(1944—1946);北归返师门(1946—1952);任教北师大(1952—1955);姑苏十六年(1955—1970);身后有青峰(1970—2021)。本书收录了柴德赓先生相关的档案、文献、笔记、背景图片和照片五百余张,绝大部分是柴德赓、陈璧子积攒保存的私人照片,反映各个时代的风情面貌和交游实录。通过本书可以看到柴德赓先生一生的主要经历,不仅可以了解其求学过程、学术经历和主要成绩,也可以看到他的主要师友交游,展现其生活的一面,以及柴德赓先生作为历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的经历。
前言
第一章 出生及求学 1908-1933
第二章 教学与研究 1933-1944
第三章 南渡至白沙 1944-1946
第四章 北归返师门 1946-1952
第五章 任教北师大 1952-1955
第六章 姑苏十六年 1955-1970
第七章 身后有青峰 1970-2021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