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财两面》:
钱江为求取功名,曾捐资买得监生资格,得以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于是愤而另觅出路,先是游学四川,后南游广州。在广州期间闻知林则徐因禁烟而获罪,激于义愤,撰讨夷檄文数千言,其檄文被人告发,进呈于道光帝,朝廷以其虚张声势蛊惑百姓、破坏邦交之罪判为流放,遣戍新疆,钱江却从此因祸得福,名播全国,并改字东平。当时适逢林则徐在新疆伊犁办屯田兴水利,推行“一文愿”筹资,因缺少具体操办人才,遂起用流放新疆的钱江佐之。后来,林则徐冤案有所转机,改任陕甘总督,遂带钱江赴任,入幕参谋。后朝廷又改派林则徐为云贵总督,钱江未同行,离陕后钱江曾投奔洪秀全,任太平天国军司马,后见太平天国内讧不断,大势已去,乃改投清副都御史(相当于现代中央纪检部门副职首长)雷以诚,任师爷。由于清政府连年用兵,军饷匮乏,钱江向雷以諴提出两条建议:一为用空白吏部执照卖官鬻爵,以当即兑现的方法劝募军饷;二是捐厘,此法乃仿效林则徐在新疆伊犁所行之“一文愿”的原则办理,即按商贾贩卖所得,出入一钱,官取其厘(由于古代以百分之一为厘,故捐纳办法值百抽一被称为捐厘,即税率为1%),并根据城市大小、税源多寡,居者立局,行者设卡,随处征收,以收集腋成裘之效。雷以诚采纳钱江建议,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派人在扬州城之仙女庙、邵伯埭、宜陵等镇,劝喻米行,捐厘助饷,成效卓著,次年三月雷以諴将捐厘筹饷一事启奏朝廷,于是各省群起仿效。不久,太平天国也仿效其法,但不称捐厘而称为卡税。钱江本人却由于恃才傲物,自以为了不起,以致得罪雷以诚,最终被雷所杀。可见“谦受益,满招损”,自古如此,作为今人,我们更须引以为戒。至于(《清史稿》、《咸丰东华录》等正史、官书都以雷以诚为厘金之开创者,其实不然,远溯其源,乃林则徐是也。
……
展开
——刘仲藜
翁礼华对财税史涉猎甚广,研究有素,说起来旁征博引,头头是道,颇有兴味。
——项怀诚
翁礼华的作品突出的特点是,打破了政治化的思维定势,代之以经济眼光、文化眼光,这就多了一种解读历史的方法,展现出新颖的面貌。
——雷达
翁礼华是个智者。他的智慧的很大一部分构成,是他的渊博。他的博学的很大一部分构成,是他的财经领域。以财经角度入手进行把握和思考,其实是研究中外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本原的方式,打个比方,就像临床上使用心电图。
——黄亚洲
翁礼华用文学的形式从财经视角激活了我们的历史观念、认识和图像(想象),使历史成为一种特定的知性(财经)和感性(文学)的结合体。这也可以说是实践了当代散文写作的一种可能。
——吴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