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悠悠茶香(识茶泡茶品茶)
0.00     定价 ¥ 3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0262911
  • 作      者:
    作者:恬峰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5-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1.一本书全面了解茶史、茶类、茶具、茶饮、茶道和茶趣。
  2.500余张精美图片,茶博士解读,精美图片、行家讲解,全面、准确知识普及。
  3.识茶,泡茶,品茶一本通
展开
作者简介
  恬峰,茶道爱好者,茶业专家。
  在茶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工作领域耕耘数十载,对中国茶文化和茶道茶艺,都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作为一名资深茶专家,他擅长于将专业全面的茶知识,用文字通俗地表达出来,传授给爱茶人士。还教会我们品味茶的苦涩甘甜,从品茶中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使越来越多的爱茶人士从喝茶步入懂茶的境界,成为茶道高手。
展开
内容介绍
  《悠悠茶香:识茶 泡茶 品茶》从茶之源入手,详细介绍了茶叶的基本知识,带大家走进茶、了解茶;从龙井、碧螺春等40种名茶入手,和大家一起品茶、鉴茶和赏茶。最后杨家小妹精彩绝伦的茶艺表演,带大家走进茶艺的精彩世界种泡茶方法包括玻璃杯:中泡法、盖碗:中泡法、紫砂壶:中泡法和茶膏的特殊:中泡法,图文再现。向大家展示泡茶全过程大茶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全面解析,带大家走进茶,了解茶种佳茗从干茶、叶底、汤色三个方面为读者一一展现,邀大家一起来品茶、鉴茶和赏茶。
展开
精彩书摘
  茶道之道
  何谓茶道?万事万物一与“道”字相关,便显得深不可测。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道”说成包容万物、无处不在、博大精深、生生不已的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现象,太精妙深邃了。《道德经》里又说“道法自然”,总算让人透出口气,轻松了些,却又茫然无措,这“自然”二字,更非好解释的,看来对茶道的理解,只好因人而异了。
  山野庄户人家或市井平民,只把茶作为商品,品了上千年,除了提神醒脑、去油解腻的效用外,还把茶当作独坐、闲谈、外出、居家的“伴儿”。说它有何奇处,谁也拿不出答案,只感到离不开,他们以为这就是茶道。
  本世纪50年代前京城平民百姓到老字号茶庄购茶,买黄山毛峰、云南滇红、洞庭碧螺、西湖龙井有些吃力,据闻多买便宜的“满天星”,老茶庄一般都是包小包,每两能分五小包装,供杂货铺、茶馆、浴池、旅店、饭馆等。据有关资料记载,看茶庄伙计包茶就是一种享受:包茶讲究快、准、美。重三克的茶叶包,讲究每分钟包10包左右。分茶分量丝毫不差。所谓“美”,是指包装精美。包装行业的学者称“包装是产品的第二生命”,老北京人直率地称“货卖一张皮”。据闻当时茶庄包茶最快,决不能有散、破、漏之现象,且要见棱见角、美观大方。京城老字号茶庄的包装相当讲究,老买主儿用眼一扫包装式样,便知包内的茶是何种类,有多少分量,如一二两的茶叶为“抄手包”,因其外形似双臂抱拢而得名;半斤重的茶叶叫“卷包”;一般茶叶为方形包,而仅一钱重的茶叶为“小荷叶包”,形状似旧时火镰,俗称“火镰片”。档次低的茶叶末则包成圆锥形。若问“老北京”什么是“茶道”,他们定准端出这些故事。
  据闻日本茶道与该国柔道、剑道一样,把做人的道理、个人修养、气质融于一体,茶香弥散,馥郁浸喉,丝竹舒缓,人便有超脱的妙感。
  文人葛兆光在《茶禅续语》说:“茶是什么味?清。但五味之中有酸甜苦辣咸,却无什么‘清’,世人以‘清’评茶味,却不知它非唇吻齿间来,若要真个说茶之味,只好说‘苦’。”针对这个“苦”字,古医书《本草拾遗》有“茗,味苦平”。但还是说茶先苦而后甘的评语多些。如《诗经》中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茶经》“啜苦咽甘,茶也”。说茶有“妙香”之味道的话也不少,如《黄山志》中“云雾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间养之,微香冷韵,远胜匡庐”,《茶园十二韵》中“出蒸香更别,入焙火微”等,或许这些就是文人雅士的“茶道”。最后,还是从禅茶方面的杂籍中找到一丝光亮:“若是口鼻吃茶,只尝得苦,回得甜、闻得香,只有以心饮茶者,方能于静品细咂中体味出那个‘清’字来。”看来,茶品出“清”味来,已近“茶道”了。
  其实,“道可道,非常道”。所谓“茶道”,绝非挂在口上,流于形式,或自我标榜的题目,也非讲究境、器、茶品、茶具的茶艺,什么物质一与“道”字相关,便生出无穷之奥妙、无尽之遐思,不是文化、技艺、说教所能包容的。当年李日华在《六砚斋笔记》中所谈“非真正契道之士,茶之韵味并未易评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品茶到了“以心品茶”的品悟层次,到了“苦尽甘来”的品饮之感,到了“茶味惟有方寸知”的品味效果,或许近了“茶道”。
  京城现今茶馆星罗棋布,生命力很强,有些茶馆的消费水平大大高于酒吧及餐厅,这就是“茶道”的魅力,而不仅仅是那里拥有雅室、名画、美乐、茶艺。品茶的人,往往心不在茶上,多在沟通、交流、谈想法;饮酒的人,心多在酒上,往往挑剔酒的品牌,以畅饮达醉为乐,多在事情成功后欢聚一堂。事业、生意、学问、人情,远非几杯茶就能“达彼岸”的,人生漫程越觉味郁,越品越想品,既清脑又提神,既儒雅又显俊逸;而酒,虽先感怡畅、甘美而似有后患,往往端杯误事,而失机遇于交臂之间。但酒却是验证一个人的定力、机智、自知之明的“试液”,从此角度说,也有“道”理。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茶史
中国茶的起源/8
中国茶的发展/11
中国饮茶史/13
中国茶在国内的传播/17
中国茶在国外的传播/20
第二篇  茶类
第一章  种类繁多的茶
澄碧青翠的绿茶/24
艳如琥珀的红茶/29
色橙香高的黄茶/31
绮丽多姿的乌龙茶/32
毫色如银的白茶/34
味浓香永的黑茶/35
花香味浓的花茶/37
形状多端的紧压茶/40
第二章  中国十大名茶
色香味俱佳的西湖龙井/41
喉韵沉香的冻顶乌龙/42
“吓煞人香”的碧螺春/43
“音韵”留甘的铁观音/45
云蒸霞蔚的黄山毛峰/46
味醇色香的庐山云雾/47
艳红似火的大红袍/48
白银盘里的君山银针/49
“人间第一香”的茉莉花茶/50
独具风格的普洱茶/51
第三篇  茶具
茶具发展史/54
瓷器茶具/60
搪瓷茶具/62
紫砂茶具/64
竹木茶具/65
漆器茶具/66
金属茶具/66
玻璃茶具/67
茶具种类/68

第四篇  茶饮
品饮演变/72
唐煮宋点/74
品饮心态/75
品饮姿态/77
品饮礼仪/78
闻香品饮/78
弄茶手法/80
品饮方式/83
品饮方法/86

第五篇  茶道
茶道之道/92
茶艺/96
功夫茶艺/97
茶道之清/99
茶道之真/101
茶道之和/102
茶道之净/103
茶道与人性/104
茶道与境/106
第六篇  茶趣
第一章  茶的传说
神农偿茶/110
陆羽煎茶/111
西湖龙井的传说/113
乌龙茶的传说/115
碧螺春的传说/117
铁观音的传说/120
黄山毛峰的传说/121
庐山云雾的传说/122
大红袍的传说/124
君山银针的传说/125
茉莉花茶的传说/126
普洱茶的传说/127

第二章  茶俗
饮早茶的广州人/128
一天“三茶”的杭州人/130
遍地是茶馆的成都人/131
喝大碗茶的北京人/132
酒楼饮茶的香港人/133
“以茶代酒”的台湾人/135
茶道独特的日本人/137
不可一日无茶的伊朗人/140
“叹茶”成风的土耳其人/142
喝下午茶的英国人/143
钟情冰茶的美国人/146
爱喝柠檬茶的俄罗斯人/148
有“冲茶”习惯的德国人/149
沉迷茶饮的荷兰贵妇人/14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