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家训十卷(传家至宝)/中国传统文化普及读本丛书
0.00     定价 ¥ 3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ISBN:
    9787516914373
  • 作      者:
    编者:王国兴//王军|总主编:王国兴//费廷坤
  • 出 版 社 :
    华龄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国兴,记者,作家。历任国家媒体记者、编辑、总编等。现为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民族食品保健品安全管理专委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人社部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青海民建监委会委员、理论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出版作品十余部《草根企业家如是说》《成功创业并不难》《大美青海丛书·走进海东》《藏传佛教与构建社会和谐》《有心才能合韵》《古赵大地竞风流·邯郸创业之星风采录》等,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创业就业、人物传记、企业文化等领域。
  
  王军,字希之,青海省西宁市人,1963年生人,中国民建会员,西宁市书法协会会员,西部蘭亭书画院理事,青海圆成格萨尔藏汉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青海“湟珍阁”画廊创办人,师从青海著名书法家钟锡九先生。自幼喜好读书,尤爱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绘画,潜心苦学近四十年,勤于专研,精于书道。作品博采众长,古朴雄浑,苍劲刚正,厚重大气。在书法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被称为中青年书法家。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书画比赛和巡回展出,并被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和港澳等地收藏。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古国。自有“家庭”这个社会细胞以来,中国人一直以重视“家教”而著称于世。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不怕饥寒,只怕无家教,惟有教儿”,即从孩子起,就培养他在道德上的荣辱观和敬畏感。并强调,“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所以,明是非、知荣辱、辨美丑,始终是中国人在传统道德上的首要标准。
  所谓的家训,通俗地讲就是家庭内部长辈对晚辈进行的为人处世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是鸿篇巨制、片纸短章,或是口传心授、临终遗嘱,都可以成为家庭教育的思想结晶。因而家训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特别是在励志、劝学、修身、处世、治家、慈孝、为政、婚恋等方面,更是精深宏富,弥足珍贵,曾经受到古人的高度重视,并且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从现代人的观念来看,中国古代家训作为历史的产物,其中不免存在一些封建糟粕和过时之论。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特别是推动家庭道德教育,均有极为重要的借鉴和链接作用,因为我们今天所有文化观念均是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失去源头的文化是“断流”的文化,而这种文化是不可能有生命的。
  在中国古代,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很多,一般通常被称为“家训”。而家训也称“家令、家法、家约、家规、家戒、家范、家仪、家则、庭训、庭诰、内训、劝言、世范、药言”等。广义的家训也包括族规、斋规、遗言、遗训。这些家训,有的写成家信,有的留为遗命,有的编作故事,有的著为专书。其作者,有社会贤哲、政府官吏、名人学士、能工巧匠。不论其社会地位、政治态度、宗教信仰、贫富程度如何,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常以家训来教诲子弟。只是由于文化教育水平的限制等原因,社会底层群众流传下来的家训较少。
  提起家训,人们首先想起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这部被称为“篇篇药石,言言龟鉴”的家训专书,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夹叙夹议的形式,全面阐述立身治家之道,内容丰富,体例详备,是我国封建社会流传广、影响深的家训之一。
展开
精彩书评
  ★翻开该书,在古人的智慧与今人的困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来聆听中国古代优秀家教智慧带来的家教启示。
  ——中国社科院博导王国成
  
  ★为官清廉,不吝不贪。做事公道,神逸心安。不断学习,求知不倦。社会交往,良莠必辨。博采众长,多识广见。
  ——八十八岁抗关援朝老兵王恩普
  
  ★家教和门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更是一个家庭宝贵的传家至宝。
  ——青海省老干部大学芦青玲
  
  ★家教是社会教育体系的一环节,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德行奠基、是人从小灌输的行为准则。
  ——中国农科院博士罗慧
  
  ★《传家至宝·家训十卷》字字珠玑、富含哲理,希望广大青年读者能够同我一样感受到这传统文化的智慧,自觉担负起青年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做一名有担当的新青年。
  ——中国实践教育《创客英雄加油站》执行主任全兆天
  
  ★以善为本,以孝为先。谦睦家族,慎独慎微。善察智行,清心律己。广种福田,以厚德泽。
  ——青海省博物馆王奕泽
展开
精彩书摘
  《传家至宝·家训十卷》:
  奈何有嫉妒性成者,明知年齿日增,生育无望,说到娶妾,即百计刁难,迄至勉强成就,遂必入门见嫉。明则寻是觅非,显加苦辱。暗则私觑密察,以冀间离。幸而怀孕生子,或漠不关情,或佯为称庆,终是满腔积恨,一片杀机。
  有生子而强遗其母者,有子疾而阴肆其毒者,有斗争无宁日者,充其妒忌之心。可以死其夫,可以亡其身,又安惜夫之无后为大哉。
  夫四十无子,则娶妾。妇人无子,去妒,去律例昭然。原不忍斯人之终于无后也。独怪怯懦之夫,甘受之于泼悍之妇,或萎靡不振,怒而不言。或顾惜脸面,自相掩覆。坐使无良之妇,得志逞威。俾祖父之血食,自我而斩。岂非不孝之至,而为天地一大罪人乎。
  吾谓人至四十无子,则宜告过宗族,及妻之父母兄弟,按律娶之。敢肆阻挠,即正以无子去妒去之罪。按律去之,使闺门不贤不淑之妇,知有天网人纪,不可磨灭。不敢负喁肆恶,有裨风俗人伦不少矣。
  亦有嫡妻素明大义,惟恐覆夫宗嗣,听其置妾纳婢。所赖为夫者,严分正伦,不容逾越。幸而生有子女,必教以孝敬嫡母,庶几谨微于著之义。乃有婢妾生子,反起踞宠夺嫡之心,始而举动放恣,继以语言肆诟,至谓母以子贵,嫡庶何分,而渐欲易其位者。且有夫心偏向,谓妾能为我生子接宗,一味宽纵,举动任其僭越,语言听其触犯,视结发之爱若路人,于宠妾之间多袒护者,则名分倒置,实为乱阶。不思夫妇为五伦之始,结发乃父母所配。
  庙见之日,原冀昌衍吾宗。今不得已,而相夫置妾生子,代为恩勤,亦谓子虽庶出。而吾为嫡母,是夫宗不绝,即妇嗣有托也。若妾竞娥眉得宠,遽干名分,妻则凄其冷落,视若赘疣,不独悖理灭伦,既获罪于名教,似此寡情薄德,扪心其能安乎。
  凡人有子而更欲娶妾,或妻悍妒,或已年老,必当深虑后患。欲正家者,切毋轻易为之也。
  中年丧偶,大不幸也。丧偶是小,正为续弦难处。前边儿女,先将古来许多晚娘手段,填于胸坎。这边父母,又听婢妇撺唆。自立马头出来,两遍闲杂人,占望风气,搬弄是非。外边无干人,听得一句两句,只肯信歹,不肯信好。真是清官难于判断。不幸之苦,全在于此。然则如之何,只要做家主的,一者用心周旋,二者立身端正。(温氏母训)
  睦族之要有三,日尊尊,日老老,日贤贤。名分属尊行者,则恭敬退逊,不敢触犯。分属虽卑,而齿则迈众者。老也,必扶持保护,事以高年之礼。有德行有文名者贤也。贤者乃本宗桢干。必亲炙之,景仰之,每事效法,忘分望年以敬之,此之谓三要。
  ……
展开
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