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眼与心世界的散文(精)/梅洛-庞蒂文集
0.00     定价 ¥ 9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170505
  • 作      者:
    作者:(法)梅洛-庞蒂|编者:杨大春//张尧均|译者:杨大春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代表着梅洛-庞蒂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中的一般语言问题、表达问题、交流与对话问题,形式化问题等的思考。

展开
作者简介

梅洛-庞蒂,法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知觉现象学》、《行为的结构》、《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意义与无意义》等。 

译者简介:

杨大春,浙江大学教授,主要译著:《行为的结构》、《世界的散文》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眼与心》原为梅洛-庞蒂生前发表过的一篇长文,终以单行本形式闻名于世。它典型地代表了他在《可见者与不可见者》时期关于哲学与艺术关系的思考。在《眼与心》中,梅洛-庞蒂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区别。他认为前者是一种超然的姿态,而后者是一种“介入”的姿态。 《世界的散文》是梅洛-庞蒂中期的一部著作,尤其探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中的一般语言问题、表达问题、交流与对话问题,形式化问题,集中代表了他对于绘画、文学、科学的评论与思考。作为现象学的语言学转向的代表作,《世界的散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可以为探讨现象学向结构-后结构主义转折的契机以及梅洛-庞蒂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重要文本。
展开
精彩书摘

  《梅洛-庞蒂文集 第8卷:眼与心•世界的散文》:
  总之,我们已经发现的是,那些一个接一个的符号、词素和言语并不意指任何东西,它们只有通过它们的组合才能够承载含义,交流最终由说出的语言之全体过渡到了听到的语言之全体。说话就是在每一时刻详细地展开其原则已经被设定的一种交流。有人或许会问如何会是这样。因为最终说来,如果人们告诉我们的关于地球史的一切都是有根据的,那么言语就应该开始过了,而且它会和每个儿童一道重新开始。儿童在语言方面从整体进展到部分(虽然为了开始,他自己只不过使用了它的各种可能性中的某一些),这并不让人觉得惊奇,因为成年人的言语功能作为模式被提供给他。他首先把成人的言语领会成模糊的整体,通过一场往复运动,出现在这一整体中的每一表达工具都引起了对全体的一些改动。人类的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呢?它不可能依赖于已经确立起来的某一种语言。有人会说,它一定是由于它自己才有所意指的。但这就忘记了,交流的原则已经在此之前由一个人知觉到在世界中作为场景之~部分的其他人这一事实所给定。这样,他人所做的一切和我所做的一切已经具有了同样的意义,因为他的行动(就我是其观众而言)指向的是我要指向的相同的一些对象。第一句话并不建立在没有交流之中,因为它从那些已经是公共的行为中呈现出来并且扎根于已经不再是私人世界的一个感性世界中。当然,第一句话提供给原始而沉默的交流的相当于或多于它从中获得的。就像所有的制度一样,它将同类转变成人。它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对于我们这些处于其中并且知道它对什么样的哥白尼式倒转负责的人来说,拒绝把制度的世界和语言的世界描述为相对于自然世界是第二位的、派生的那些观点,并且生活在某种关于人的宗教信仰之中,乃是正当的。可是,就像所有的宗教信仰一样,这一宗教信仰只是靠了某些外借之物才得以维持。如果它封闭在自身之内,它就丧失了对它自己的意识,如果它没有认识到前人类的(pre-humain)沉默,它就不再尊崇人。第一句话在那些已经常见的行为的背景中获得其意义,就像第一个制度在超越一种自发的历史的同时延续之一样。既然我们无法在既有语言的运作中省去听者或读者借以超越那些语言姿态而走向它们的意义的这一运动,第一句话的神秘就不会大于任何成功表达的神秘。在两种情形下,都存在着一种灵活的意义对一个私人场景的侵犯,这一意义对于它要寓居于其中的个体的晦暗毫不在意。但是,只要被感觉到的东西被凝结成了各种事物,意义的这种空虚就已经在个人生活的充实中准备好了,就像沸腾是在一团水里准备好的一样。言语在某种意义上修正和克服了感性确定性,但在某种意义上又保留和延续之,它从来都不会完全穿透私人主体性的“永恒沉默”。还有,这种沉默在各种言语下面延续着,它不停地掩盖它们,只要声音稍微有些远或者不清楚,或者那种语言与我们的语言很不相同,我们就会在沉默面前惊愕地见证第一句话。
  我们甚至只有以此为代价才能够理解语言。说任何孤立的符号都不意指,说语言总是诉诸语言——因为每一时刻只有几个符号被接受,这也就是说语言同等地借助于字里行间和字词本身进行表达,同等地借助于它未说出的和它所说出的进行表达,这就像画家同等地借助于他画出的线条和他精心设置的空白,或者借助于他没有落下的那些笔触作画一样。绘画行为有两个方面:一是画家置于画布或纸张上的颜料和木炭的点子;一是点子对于整体的效果(这一效果和点子没有共同的尺度,因为点子差不多什么都不是,但却足以改变一幅画或者一道风景)。某个非常临近地观察画家、把鼻孔贴着画家的画笔的人,能够看到的只是画家的工作的反面。反面是一纤细的黑线条,正面是该线条要画出的太阳的大点子。有人已经做过这种试验:以摄影机慢镜头记录了马蒂斯的工作。这产生的是令人惊奇的印象,以至他告诉我们,马蒂斯本人也为之激动。用肉眼看从一个动作跳到另一动作的同一只画笔,我们看到它在既扩张又凝固的一段时间里、在世界开端的来临之际酝酿着,开始了十种可能的行动,在画布面前就像表演了一场赎罪舞,多次轻微地掠过画布直至触及画布,并且最终就像闪电一样捕捉住唯一必需的线条。当然啦,在这一分析中有某种做作的东西,如果马蒂斯出于对胶片的信任,相信那一天他确实在所有可能的线条之间进行了选择,并且像莱布尼兹的神一样解决了极小值和极大值这一巨大难题,那么他就是在自我欺骗:他毕竟不是一个造物主而是一个人。他在他的精神之眼中并不拥有全部可能的姿势,为了使他的选择合理,他只需消除其中一种而不是全部。
  ……

展开
目录

眼与心

中译者序言

法文版前言  克劳德•勒福尔

重要人名、术语中译对照表

中译本初版后记

中译本修订版后记


世界的散文

中译者前言

法文版“致读者”  克劳德•勒福尔

法文版出版说明  克劳德•勒福尔

一、纯粹语言的幻想

二、科学与表达的经验

三、间接语言

四、算法与语言的神秘

五、他人知觉与对话

六、表达与儿童画

重要人名、术语中译对照表

中译本初版后记

中译本修订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