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放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作品集》:
让我们回到1948年11月20日,即中央军委作出发起平津战役决定后的第三天。为顺利接管天津这座帝国主义势力和国民党政府长期盘踞经营的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请黄克诚以尽快速度结束工作,率干部随东北野战军南下,黄并准备担任天津军管会主任兼天津市委书记。”当时,47岁的黄克诚正在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冀察热辽军区政治委员任上,接到中央指示,他火速率一批干部入关,其中包括由周恩来和陈云从沈阳抽调的30多名干部。入关后,黄克诚被中央任命为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黄敬为市委第一副书记、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兼天津市市长,黄火青任第二副书记,办公地点就设在这个张家大院。
随后,从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石门市委、渤海区党委、冀鲁豫区党委等部门抽调的7400余名干部以及之前为保存力量从天津撤到胜芳的地下党员,各区党委党校和大学学生及少数工人积极分子都集结到胜芳,进行接管天津的各项准备工作。华北古镇胜芳,因为城镇规模较大,经济基础较好,距离天津前线的距离合适,水陆交通便捷,又有长期积累的坚实的党组织和群众基础,因此幸运地成为了此次重要集训的最佳选择。历史把这个光荣交给了胜芳,胜芳稳稳地接住了。
从张家大院引出的电话线通向周围广大范围的民居里,各个方面的接收单位被分配到不同的老乡家。7400多人啊,即使每户住上十几名干部,也要六七百老乡家支持,小村还真揽不下这个大活儿。相关命令从张家大院源源不断发出。据说,黄克诚经常是左右两只耳朵同时听电话,回答来自各方面的请示。在张家大院.200万天津人民的生活,天津的党、政、军、民、学、工、商、交通、水务、金融乃至与天津租界的关系,国民党特务的破坏活动,反动会道门的诋毁和他们对不明真相群众的煽动都是黄克诚必须认真考虑的。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天津地下党组织转来的密信不断被送进张家大院。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对黄克诚等同志寄予了厚望,密切关注着胜芳方面传来的消息。这真是一场大考。
前后算起来,黄克诚负责接管天津的准备时间是54天,工作极其复杂、艰苦。这一次,不仅要把城市接下来,而且要接得好。
我们可以想象,胜芳镇里住满了身着黄绿色军服的解放军干部、教师以及商人模样的人。他们不少人戴着眼镜,上衣兜里插着钢笔;他们身上满是征尘和硝烟的气味,很多人从未去过天津这个大城市,好多人熟悉的是乡村斗争,是堡垒户和游击战,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缺乏与城市打交道的经历和经验。他们按照未来的分工集中在不同的院落里,听东北赶来的30多名同志介绍接收沈阳的经验教训——在这方面他们就算是专家。大家埋头学习《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工作纲要》《关于接管工作中几个原则问题的决定》,背诵《接交注意事项》《移交守则》《军管人员入城纪律》《入城须知》等接管政策。为警示所有参训干部,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成为必修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