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月亮下去了/约翰·斯坦贝克作品系列
0.00     定价 ¥ 35.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ISBN:
    9787020147236
  • 作      者:
    作者:(美)约翰·斯坦贝克|责编:甘慧//邱小群|译者:董衡巽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美国作家,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共创作27部作品,代表作包括《煎饼坪》(1935)、《人鼠之间》(1937)、《小红马》(1937)、《愤怒的葡萄》(1939)、《罐头厂街》(1945)、《伊甸园之东》(1952)、《我们不满的冬天》(1961)等。其中《愤怒的葡萄》还获得1939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1940年的普利策奖。

斯坦贝克既是文学大师,也是受美国民众喜爱的畅销作家之一,迄今为止其作品累计销售近一亿册,其中超过半数是《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这两部代表作。

斯坦贝克的作品多描写底层的社会大众,替穷苦人说话,为被压迫者申辩,展现他们广阔壮丽的生活图景,刻画他们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人性光辉——善良、富有同情心,以及为生存而奋斗的勇气。


展开
内容介绍
《月亮下去了》是约翰·斯坦贝克出版于1942年的一部长篇佳作。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占领北欧某国(暗指挪威)为历史背景,描写了某小市镇以奥顿市长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反抗纳粹占领军的故事。 与一般的反法西斯主义作品不一样的是,在这部小说里,斯坦贝克对正反面人物的描写都尽量表现出了人性的两面性:英雄(或法西斯)的一面和普通人的一面。他既没有拔高反法西斯人民一方,把他们写得“高大全”,而是突出了他们对自由的热爱,不能忍受占领军的侵略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反抗,对德国占领军的描写也没有进行妖魔化处理,在他的笔下,这些侵略者是软弱的,甚至富于人性的。 《月亮下去了》是一部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作品,饱含了作者对现实和人性的洞察,以及对人类前途的信心。
展开
精彩书摘

到了十点四十五分,一切已告结束。市镇被占领,守军被击溃,战事结束了。侵略者周密策划了这次战役,如同对付大的战役一般。就在这个星期天早晨,邮差和警察乘坐有名的商人柯瑞尔先生的船外出钓鱼。这是一条整洁的帆船,柯瑞尔先生借给他们用一天。邮差和警察看见那艘暗色的运输舰装满了士兵,从他们旁边悄悄驶过,这时他们已经出海好几英里。他们两人是市镇的公职人员,这事无疑有关他们的职责,于是掉转船头返航。但是,等他们到达港口的时候,敌军当然已经占领了市镇,警察和邮差进不了市镇大厅里自己的办公室,但是他们据理力争,结果当了俘虏,被关进市镇的监狱。 
  总共才十二名的当地守军也在这个星期天早晨出去了:有名的商人柯瑞尔先生捐赠了午餐、靶子、弹药和奖品,请他们举行一次射击比赛,地点设在山背后六英里路外他那片可爱的草地上。当地守军都是一些松垮的大个子青年,他们听到飞机的声音,看到远处的降落伞,就加快步伐赶回市镇。他们到达的时候,侵略军已经在公路两旁架好机枪。这些松垮的士兵既没有打仗的经验,更没有打败仗的经验,竟用步枪开火,结果六名士兵被打得浑身穿孔,三名半死不活,余下三名拿着枪逃进了山里。 
  十点三十分,侵略者的军乐队在市镇广场奏着动人而哀伤的音乐,市民们个个目瞪口呆,站在四周听着乐曲,望着那些肩挎手提轻机枪、头戴灰色钢盔的人。 
  到了十点三十八分,那六名被打得千疮百孔的士兵被下葬,降落伞折叠起来,敌军驻进码头附近柯瑞尔先生的仓库,仓库里的架子上早已备好了这支军队需用的毯子和帆布床。 
  十点四十五分,老市长奥顿已经接到侵略军的首领兰塞上校发出的正式通知,要求十一点整在市长五间房子的官邸接见。 
  官邸的客厅舒适宜人。烫金椅子——上面铺着用旧了的织锦缎,直挺挺地排着,像一班多得无事可做的用人。一座拱形的大理石壁炉里烧着无焰的小红火,炉旁放了一只着了色的煤斗。壁炉架上一边一只大花瓶,中间放着一座有波纹的瓷钟,还吊着一群会旋转的小天使。客厅的墙纸是暗红色的,金色图案,木器是白色的,又漂亮又整洁。墙上的油画大都描绘英勇的大狗奋力拯救遇险的儿童;只要有这样一条大狗在旁,不管水灾、火灾还是地震,都伤不着一个孩子。 
  火炉边坐着温德老大夫。他留着胡子,单纯而慈祥。他既是这个市镇的历史学家,又是医生。他惊愕地望着,两个拇指不断地在膝盖上转动。温德大夫这个人非常单纯,只有思想深刻的人才看得出他的深刻。他抬头望了望市长的仆人约瑟夫,看约瑟夫有没有注意到他转动拇指的本领。 
  “十一点?”温德大夫问。 
  约瑟夫心不在焉地回答:“是的,先生。通知上说是十一点。” 
  “你看过通知?” 
  “没有,先生。是市长念给我听的。” 
  约瑟夫正忙着检查每张烫金的椅子是不是放在原位。约瑟夫老是冲着家具愁眉苦脸,不是嫌它们唐突无礼,淘气,就是怕它们着了灰尘。在奥顿市长当人们领袖的这个世界里,约瑟夫就是家具、银器和碟子的领袖。约瑟夫上了年纪,长得瘦削,态度认真,他的生活如此复杂,只有思想深刻的人才看得出他的单纯。他看不出温德大夫转动拇指有什么妙处;实际上他还有点心烦。他疑心现在正发生什么非常重要的事情,什么外国兵进了市镇啦,当地守军被杀被拘禁啦,等等。迟早约瑟夫会对这些事情得出自己的结论。他不喜欢轻举妄动,不需要摆弄拇指,也不愿意家具惹事。温德大夫从原来的地方把椅子挪动了几英寸,约瑟夫不大耐烦,等他将椅子挪回原地。 
  温德大夫又说:“十一点,他们到时候就来了。一个有时间概念的民族,约瑟夫。” 
  约瑟夫没有听进去,只是回答:“是的,先生。” 
  “时间与机器。” 
  “是的,先生。” 
  “他们匆匆忙忙追赶命运,好像不能等待。他们用肩膀推着滚滚向前的世界往前赶。” 
  约瑟夫回答:“对了,先生。”这只是因为他懒得说“是的,先生”这几个字。 
  约瑟夫不热衷于这样的谈话,因为这种谈话不能帮助他对任何事情得出任何看法。如果约瑟夫当天去同厨子说“一个有时间概念的民族,安妮”,那就毫无意义。厨子安妮会问“谁?”,又会问“为什么?”,末了会说“胡扯,约瑟夫”。约瑟夫从前试过,他把温德大夫的话传到楼下去,结果总是一样:安妮总说这些话是胡扯。 
  温德大夫的目光离开他的拇指,看着约瑟夫排椅子。“市长在干什么?” 
  “正换衣服,准备接见上校,先生。” 
  “你不帮他换?他自己穿不好。” 
  “夫人在帮他换。夫人要他穿得整整齐齐。她”——约瑟夫有点脸红——“夫人在修剪他的耳毛,先生。痒痒。他不让我剪。” 
  “当然痒痒。”温德大夫说。 
  “夫人一定要他剪。”约瑟夫说。 
  温德大夫突然笑了起来。他站了起来,伸出手来在炉火上烤,约瑟夫熟练地窜到他身后,把椅子放回原地。 
  “我们真妙,”大夫说,“我们的国家在灭亡,我们的市镇被占领,市长准备接见征服者,而夫人呢,正按住市长的脖子,叫他不要动,替他剪耳毛。” 
  “他的毛发长得多,”约瑟夫说,“眉毛也长。市长对于拔眉毛比剪耳毛更恼火。他说痛。我怕连他的夫人都做不好这件事。” 
  温德大夫说:“她会尽力而为。” 
  “她要他穿得整整齐齐。” 
  从门口的玻璃窗上,一张头戴钢盔的脸正向里张望,门上有敲门的声音。温暖的光亮仿佛一下子消失了,整个屋子蒙上了一层灰暗。 
  …… 

展开
目录

一章 / 1

第二章 / 21

第三章 / 41

第四章 / 53

第五章 / 59

第六章 / 72

第七章 / 90

第八章 / 106

附录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 117

约翰·斯坦贝克受奖演说 / 121

生平年表 / 12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