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行业获取流量、用户和收入的模范范本,
66个爆款产品社交运营的思路、方法与实践。
社交经济将从哪些方面重构商业与社会?
在过去的几年间,电商平台风起云涌,搅动零售业的一池春水;知识经济高速崛起,进一步挤压传统纸媒的生存空间;一大波“网红”身价倍增,制霸流量时代……在互联网社会,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发生均与不断编织的社交网络有关。
社交已经渗透到当今商业竞争的各个领域,却没有任何一本书详细地为读者们剖析,各行各业的产品要如何利用社交力,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取更多的流量、用户和收入。
在本书中,两位自媒体“大V”便从电商零售、知识付费、直播、医疗等多个热门领域出发,深度剖析“吴晓波频道”“小红书”等多个国民级产品的社交运营思路、模式和实践,并颇具前瞻性地点明,商业的本质就是社交关系驱动,并由社交衍生出更好的商品和服务的社交经济。
本书将告诉你:
在你所处的行业,你该怎么利用社交的力量?
怎么吸引、激活和留住你的用户?
你的收入从哪里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要“+社交”?
新媒体的“新”,不在于介质而在于传播方式
在深入讨论“+社交”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貌似与社交并不相关的新媒体。
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区别是不是纸质载体展示与网页或电子产品载体展示上的区别?网易、新浪和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算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
其实,区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键并不在于载体是纸质还是电子,而是看读者与读者之间是否建立了连接以及是否方便做二次传播。
商家在一份报纸上投放广告,买的就是以10万份(假定该报纸的发行量为10万份/期)的发行量为分母的可预计的阅读量——10%的阅读率,就会带来1万次阅读——虽然也有传阅的可能,但是纸质报纸的传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很容易算出一个阅读的广告成本(当然,文章阅读率不等于广告阅读率,不过这个问题在新媒体中同样存在,所以我们不在这个维度进行区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10万份的发行量是该报纸传播的天花板,你几乎永远无法将信息传播到这10万名读者以外。
而一篇微信文章,读者看完后只要顺手点一点分享按钮,就能带来强劲的二次、三次、n次传播。一个只有1万个粉丝的公众号发出的文章,最终获得10万次以上的阅读量是常事。这里我们可以看到,1万名原始读者并不是传播的天花板,而仅仅是起点,热点随时可能被引爆。
对比一下以上两种情况,一种是10万的理论上的读者数量,最终可能只有1万次的阅读量;一种是1万名原始读者却可能达到10万次的阅读量。两者的区别在哪里?便捷的右上角转发分享,即“二次传播”的便利程度是命门所在。
一份报刊,读者看完了就结束了,很难拿着这份报刊逢人便推荐:“来来来,你们也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吧。”而网络自媒体内容的二次传播就是一秒钟的事,你只要将它顺手转发到微信朋友圈,就能把内容分享和展示给几百个好友,无论在便捷度还是在阅读效率上,相对于传统媒体都实现了几十倍、上百倍的提升。这就是传统媒体迅速落败的原因: 它们并不是输在内容上,事实上很多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写作水准仍然是顶级的,传统媒体缺的是一键转发的功能。
从这个角度讲,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差别是由介质革命——从纸质转变为电子——带来的,但也不能说有了电子化介质就一定是新媒体。门户网站首页横幅广告(banner Ad.)的衰落轨迹和传统媒体一模一样,就在于门户网站没有同时具备一键分享的功能。没有人会把纯广告的链接发给朋友。
能够通过读者的社交链进行二次传播,将文本传递给非订阅用户,这才是区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键。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作者在多年的从业经历中,对于如何玩转社会化营销,确实非常有心得,也很有创造力。本书所涉及的诸多行业对社交化营销的运用案例,很好地展示了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究竟该如何利用这个工具。对于营销策划相关从业者来说,非常值得借鉴。
——“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
聂帅对社交对接不同场景的价值、模式、机会的分析很到位,本书为“社交梦”创业者必读之书。
——百合网&一号媒婆创始人慕岩
在网上刷“存在感”是我们对别人刷“存在感”的反击。尽管需要“存在感”是一切焦虑的源泉,但如果我们在做这件事时生起对自己焦虑的觉察,也不失为一种解脱之道。
——《冬吴相对论》创始人梁冬
在过去做生意,一定要学会利用渠道流量和媒体流量,对应的方法就是学习渠道管理和广告学。而在现在,每个做生意的人,一定要学会利用社交流量,学会怎么利用社交作为杠杆来加速传播。推荐这本《社交经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新逻辑》。
——著名营销专家李叫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