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财务视阈》: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是理顺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实行出资人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理顺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构建规范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财产的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界定需要明晰化,企业要对出资者负责。出资者以其出资比例参与企业利益的分配和承担相应的企业亏损。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出资者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出干预,包括要求企业内部管理科学规范,对企业的重大行动行使决策权,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拥有选择任命权,等等。现代企业的联合经营和跨国集团公司使企业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内部管理层次不断增加和细化,需要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组织机构,使企业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之间形成一种健全的激励、约束与制衡机制。这个制衡机制就是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和内部控制制度。
搞好内部审计是企业、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查财务收支情况、改善经营管理方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与资金使用效果的重要手段。从各个方面来说,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深化企业改革和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之路。
第一,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有效规范经济秩序和经营行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成分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企业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分支机构和市场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不仅需要加强直接管理,而且需要加强间接控制和监督检查,以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有序运行。这就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确保企业资产的运营安全,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企业来看,实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后,企业依法自主经营,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加重了,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检查内部各单位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从其他占有使用国家资产的部门和单位来看,也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果和效率;从国家来看,国有资产的分布极为广泛,需要通过内部审计促使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经营或管理。实行内部审计制度,是授权和被授权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共同需要。
第二,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是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的需要。内部审计是纠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手段。经营决策的主要信息来自会计,而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决策的水平。当前,全国正开展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认真贯彻学习新《会计法》,这对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内部审计对企业会计工作起着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企业会计工作是否贯彻公认的会计原则,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是否属实,这些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而且也将影响到国家税务部门和其他机关的利益与决策。所以,内部审计就是对各方面的利益予以保障的有力手段。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投资者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给予了极大关注,并以此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是经营管理者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随着股份制经济的发展,股份制公司的财产权与经营权已相分离,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了维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纪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规划、协调和评价,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集团公司的形成,由于控制跨度的增加、经营地点的分散和控制权力层次的变化,使得集团公司面临的管理任务更加艰巨,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内部职能部门的增多,更需要企业内部协调一致,节约能源,防止工作差错和舞弊,提高经营效率,以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客观要求经营者建立完善的包括组织机构、业务程序在内的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内部控制制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