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主要著作,《论语》并未把孔子的言论全部收入。没有被收入的孔子言论,相当一部分散落在春秋及秦汉时期的各家典籍中。本书以现代视角和研究方法,收集整理了《论语》之外的孔子言论,深入发掘其中的思想精髓,加以注译和阐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必将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全书共分十六篇,包括爱亲第yi、少成第二、大节第三、明德第四、中庸第五、良史第六、至礼第七、读易第八、惟学第九、取人第十、儒行第十一、春秋第十二、刑教第十三、颜回第十四、遂行第十五、问政第十六。
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比外在的一切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发源于历史深处,成长于现实的土壤。对于中华文明来说,文化自信一个公认的重要来源,就是孔子的思想学说。我非常仰慕孔子,对其生平事迹及语录《论语》非常感兴趣,研究不辍。《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全文二十篇,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璀璨的明珠。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陆续产生了一些疑问:第一,孔子是怎样学习的?重点学什么?第二,孔子有较强的为政欲望,希望实现心中的理想,他的实际能力如何?第三,孔子创立了儒家,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儒者应具备哪些品德?第四,孔子倡导的中庸之道,有没有具体的描述?第五,孔子研究《易经》颇深,有没有心得体会?等等。这些疑问,在《论语》中并没有找到答案。
带着这些疑问,我读了大量春秋及秦汉时期的典籍,终于有了一个发现:在《论语》之外,孔子还有很多话说。这些话微言大义,如同一颗颗价值连城的珍珠散落在典籍的纸页上。如果能捡回这些珍珠,把它们串在一起变成项链,又该发出怎样绚烂的光彩呢?于是,我不揣浅陋,开始从典籍中搜集整理孔子言论。本着博采约取的原则,我在整理过程中坚持以下的“六从”原则:
一是从儒不从道。以儒家经典为主,如荀子是儒家,庄子是道家,同样的内容选取荀子的。
二是从史不从杂。采用史书记载的,慎用非史书的,如选用《史记》《汉书》的记载。
三是从前不从后。以最接近孔子时代的典籍为主,最迟的不超过汉代。
四是从近不从疏。以孔子的弟子及其嫡传门人记载的为主,如选用子思、孟子的。
五是从正不从反。采用对孔子正面评价的,如墨子攻讦孔子的言行,一般不采用。
六是从简不从繁。采用简洁明了、短小精悍的,接近《论语》文风的。
在整理过程中,我依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结构编排。有人说《论语》的编排是随意的,其实这种看法未能体会作者的苦心。我搜集的内容虽然来自几十部典籍,但按一定的逻辑分为十六篇,每篇自成体系。如《爱亲第一》中,先讲述爱亲的意义和内涵、具体的做法,再论及容易出现的误区、如何实践等内容。十六篇的篇目和主要内容罗列如下:
爱亲第一:倡导爱亲的思想,要爱父母、爱亲友,核心是孝道。
少成第二:强调自我修养以及注重积累、防微杜渐的重要性,核心是立志。
大节第三:为人要做到大的方面正确,保持个人操守,核心是气节。
明德第四:培育良好的品德是立身之本,核心是品德。
中庸第五:做什么事情都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核心是中道。
良史第六:正直的人方能行得正、走得远,核心是正直。
至礼第七:人要讲礼仪,并做好历史文化的传承,核心是礼仪。
读易第八:善于在纷纭复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核心是通变。
惟学第九:没有深入的学习就没有强大的自己,核心是学习。
取人第十:重视社会交往,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核心是诚信。
儒行第十一:要具有高尚的个人情操和良好的思想行为,核心是理想。
春秋第十二:坚持为民服务的思想,敢于说真话,核心是公正。
刑教第十三:加强道德自律,尽量少犯错误,核心是守法。
颜回第十四:加强个人品德培养,形成良好人格,核心是自律。
遂行第十五:敢于改变自己,多接触社会和接受考验,核心是磨炼。
问政第十六:人要多为社会做事,尽力造福百姓,核心是爱民。
为使读者更加明了全书内容,我将其概括为“三基五学,三强五行”。“三基五学”即前八篇,重点是注重个人修养,健全良好人格。“三基”为爱亲、少成、大节,阐述孝道是立身之本,个人要注重从小养成,做人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这些是立身的基石。“五学”为第四至第八篇,每个人都要“明德、守中(道)、行正(直)、知礼(仪)、通变(化)”,这是个人的基本素质。
“三强五行”即后八篇,重点是主动参与社会,展示个人才华。“三强”为第九至第十一篇,要“强学习”,要加强学习;“强交往”,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强行止”,要像真正的儒者一样,做好自己的事情,积极投身于伟大的社会实践。“五行”为第十二至第十六篇,人要做到“为公”,春秋精神倡导天下为公;“循法”,既要加强法治,更要奉公守法;“垂范”,像颜回一样具有良好的人格;“能行”,能用则用,不用则行,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有为”,学好知识,就要服务社会。以本人有限的学识,探求博大精深的孔子思想无异于持蠡测海,
因此书中肯定会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1
凡 例 5
爱亲第一 1
少成第二 23
大节第三 45
明德第四 67
中庸第五 89
良史第六 111
至礼第七 133
读易第八 155
惟学第九 175
取人第十197
儒行第十一 219
春秋第十二 235
刑教第十三 257
颜回第十四 277
遂行第十五 297
问政第十六 317
参考书目 337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