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质量对宝宝便便的影响
便便是由食物消化后产生的废物组成的,所以宝宝进食的食物对便便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宝宝的便便情况,就会发现,母乳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宝宝便便的性状。
那么,母乳的质量是如何影响宝宝便便的呢?(1)母乳含糖分太多。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一般呈黄色,且水便分离。如果妈妈的乳汁含有过多的糖分,那么宝宝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大便次数增多等现象。此外,糖分过度发酵,宝宝还会出现肠胀气,大便多泡沫、酸味重等现象。所以,一旦有这些情况发生,妈妈就要限制糖和淀粉的摄入量。
(2)母乳含蛋白质过多。当妈妈乳汁中所含的蛋白质过多时,宝宝排出的便便就会出现硬结块,且发出如臭鸡蛋味的恶臭。这个时候,妈妈就要调整饮食,比如,限制鸡蛋、瘦肉、豆制品、奶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的摄入量。
(3)母乳含脂肪过多。如果妈妈的乳汁含脂肪过多,宝宝大便的次数就会增多,且粪便中会有不消化的食物。所以,妈妈应该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多让宝宝吃蛋白质含量较多、容易消化、富含营养的前奶。或者是妈妈在喂奶前喝半杯淡盐开水,以稀释乳汁。
健康小知识:为什么不能让宝宝久坐便盆?
婴幼儿的肛门括约肌和提肛肌的肌紧张力较低,直肠和肛门周围的组织也松弛,加上其骶骨与直肠几乎处在一条直线上,直肠容易向上移动,久坐便盆容易发生脱肛。因此,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养成有便即排,排完即起的良好排便习惯。
正确辨识宝宝便便的颜色和性状
新生儿的便便总是那么奇怪,无论在颜色上还是性状上,看起来都让人感觉异常。其实,这些情况大多是正常的,新生儿的便便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宝宝便便的颜色变化
便便的产生与食物有着直接的关系。新生儿出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宝宝开始进食,便便的颜色也逐渐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在刚出生的时候,由于胃肠道没有进食任何食物,此时的胎便由羊水、黏液、皮屑等构成。因此,婴儿排出的便便一般呈现墨绿色,黏黏糊糊的,没有异味。
出生2~4天后,婴儿的便便颜色逐渐变为军绿色,而且黏性有所下降,这个阶段的便便一般处于过渡期,这也意味着宝宝开始消化最早吃到的母乳或配方奶了,肠道已经开始工作了。
另外,宝宝便便的颜色变化还与喂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就存在很大差别。
(1)纯母乳喂养。宝宝大便的颜色为黄色或有点儿发绿,呈糊状或凝乳状,而且看起来像是芥末和奶酪混合在一起的样子,有一些种子状的小粒。如果宝宝大便的颜色比以前绿一些,可能是因为妈妈吃了平时不常吃的食物,只要宝宝没有其他症状,就无须担心。
(2)进食配方奶。宝宝便便的颜色大多为土黄色,也有的发绿,这主要是因为很多配方奶粉中添加了大量的铁。一旦孩子无法充分吸收,铁质就会被排出,从而使便便的颜色变绿。只要宝宝没有异常,同样无须担心。
(3)进食辅食。当宝宝断奶后,或者不单纯依赖母乳或者配方奶时,由于辅食的加入,宝宝的便便又会发生变化,颜色逐渐变得发暗,与成人大便类似,甚至与食物的颜色有关。
宝宝大便的五大性状
不同的大便性状,意味着宝宝不同的身体状况。因此,对宝宝大便的性状进行了解,能很好地呵护宝宝的健康,让宝宝快乐成长。
一般来说,父母们要注意宝宝大便的以下五大性状。
(1)蛋花汤样大便。一般消化不良、喝母乳或配方奶的宝宝都可能会出现蛋花汤样大便,每天排便可达5~10次,颜色呈淡黄色或白色,有奶瓣,且有酸味,一般没有黏液。如果症状持续2~3天不见好转,就应该到医院进行治疗。
(2)水样便。在秋季和冬季,由于容易受肠道病毒的感染,宝宝会出现水样大便,呈喷射状,量较多,每天排便次数在10次以上。一旦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就容易伴随出现脱水、精神不振、吐奶、不吃奶等症状。因此,父母应及早带宝宝就诊。
(3)绿色稀便。天气发生变化时,宝宝由于着凉了,或者是吃了难以消化的食物,都容易引起绿色稀便。这样的大便稀薄,呈绿色,每天排便5~10次。
(4)黏液或脓血便。在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由于细菌感染的缘故,宝宝大便容易带血或带有黏液。一旦发现这种情况,父母应及早带宝宝就诊。
(5)深棕色泡沫状便。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未到月龄就食用淀粉类食物,或者进食含有过多淀粉或糖的食物,都有可能引起深棕色泡沫状便。缓解的方法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一般能逐渐恢复正常。
健康小知识:为什么婴幼儿排便次数频繁?
一般来说,直肠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空虚状态,只有当肠的蠕动把粪便挤入直肠时,才会刺激直肠壁引起排便反射。婴幼儿由于大脑皮质发育不完善,对排便的随意控制能力较差,因而进食的时候容易引起胃—结肠反射,从而产生便意,致使大便次数增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