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胜王瑜伽
0.00     定价 ¥ 52.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176101
  • 作      者:
    (印)斯瓦米·辨喜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带你通信身心瑜悦之路的灵性导师,瑜伽史上最伟大的导师,20世纪最值得聆听的声音。
  这本书既深奥,也容易理解。它对精通胜王瑜伽的人及胜王瑜伽的新手同样有价值。本书用一个介绍胜王瑜伽的“八步骤”作为开始,以便解释诸如禅定和三摩地等更为复杂的概念,一切都阐述得简明而易懂。所有这一切使这本书成为目前为止最好的“胜王瑜伽”著作。然而,真正使这本书脱颖而出的,是辨喜向读者发表的直接方式的演说。他演说的散文简洁明了。读辨喜的书,你会感觉你在跟一位关心你的朋友进行一次交谈。
展开
作者简介
  辨喜,又译斯瓦米·维韦卡南达。瑜伽史上最伟大的导师,第一位将瑜伽传播到西方的人,印度伟大的民族英雄,近代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印度教改革家。辨喜之于瑜伽就如孔子之于儒学,没有辨喜,就没有现代瑜伽的诞生。
    辨喜原名纳兰德拉那特·达泰,辨喜是他的法号。辨喜生于加尔各答,属刹帝利种姓。1883年毕业于加尔各答省立学院、翌年进入加尔各答市立学院攻读法律。大学毕业后,事奉印度教改革家罗摩克里希那。曾到美国和欧洲各地旅行,宣讲印度吠檀多哲学,颇受西方学术界重视。1897年回国、同年在加尔各答建立以他老师命名的“罗摩克里希那传道会”。1899年又在喜马拉雅山麓创立旨在宣传和研究印度吠檀多哲学的“不二论书院”。
    辨喜一生致力于印度古典哲学吠檀多派理论的研究与革新,因而被称为“新吠檀多派”的首倡者。
    辨喜的著作大多根据他的演讲集结而成,充满空性的流落与哲学的思辨,被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此次出版的中文版是辨喜的著作第一次被译介到国内。
展开
内容介绍
  带你通往身心愉悦之路的灵性导师;
  瑜伽史上最伟大的导师,20世纪最值得聆听的声音。
  本书揭示了古老的心灵和精神科学。许多抽象概念(如意识、心念、净化等)得到极富逻辑和很好的解释。它对瑜伽经典的解说变得更加简单而易于理解。对一个具有东方哲学基础知识的人,每天开始练习冥想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展开
精彩书评
  我已从头到尾通读了他的作品,看完它们之后,我对祖国的爱增加了一千倍。
  ——印度  圣雄甘地
  你能到哪里找到像他这样的一个人?学习他所写的作品,领会他的教导,如果你这么做,你将获得无限的力量。要充分利用通过他而喷涌的智慧、精神和激情之火的源泉!
  ——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  尼赫鲁
  他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精神。他是它的崇高理想及其实现的象征。这种精神通过我们信众的圣歌、我们智者的哲学和我们普通民众的祈祷表达出来。他是印度永恒精神的表达者和代言人。
  ——印度前总统  拉达克里希南
  我所追寻的上帝是无所不在的,我不准备去阿马那斯了。有人说我这样是不对的,我应该去的,因为辨喜上师也去过。
  ——克里希那穆提
  辨喜的福音标志着人类在他的完满方面的觉醒……如果你想要了解印度,那就研究辨喜。
  ——著名诗人  泰戈尔
  他的话语是伟大的音乐,其语言气氛仿佛是贝多芬的风格,激起的韵律又像亨德尔的进行曲。三十年来,每当我接触到他的这话语时,我的身心像触电那样震颤。
  ——法国作家  罗曼·罗兰
  这个人纯粹是演讲界的一个奇迹……他是人类的一个荣誉。
  ——美国心理学之父  威廉·詹姆斯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练习胜王瑜伽的准备
  实践出真知,我们的一切认识皆来自我们的实践与经验。我们从一般推到特定或者从特定推出一般而得到的理性知识,同样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所称的具体科学很容易就发现规则和本质一真理,这是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实践的经历都不陌生。科学家并没有要求我们盲目信任什么。但是当他从个人的经历和实践中获取某种结果和得出了某种结论,他试图为此作出解释时,便会利用一些众所周知的每个人的普遍经历,如此满足他想要我们相信他的结论的愿望。每一门具体科学建立的基础都是在人类的普遍经历之上,如此我们一眼就能看出由此得出的结论的谬误或者准确。
  全世界所有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一个普谝并且坚定的知识的基础上的——直接的经历和实践。大师们都看到了上帝,他们全看见了自己的灵魂,他们看到了灵魂的未来和恒久,他们看到了什么就宣扬和祈祷什么。唯一的不同在于:大多数的宗教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宗教,它们发表了一个特定声明,那就是:大师们的经历在今天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对于一些人是可能的,他们就是宗教的奠定人和发起人,进而产生了名目繁多的宗教。但是眼下这些经历已经过时了,不会再次发生了,因此我们也只能在信仰上肯定宗教了。
  这点我完全否认。如果这个世界上某个特定的知识领域有了某种实践和经历,那么它绝对是继千千万万类似的经历之后,并且会永久地重复发生。前后统一保持一致是大自然严格遵守的法则:曾经发生过的,一定会再次发生。
  因此,胜王瑜伽的大师们宣称:胜王瑜伽是建立在远古时代的经历和实践上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亲身体会到这种经历,那么他就不是完全的信徒。胜王瑜伽就是这样一门科学:它教会我们怎样才能获取那种经历和实践。光是费嘴上功夫谈论宗教并没有用,只有我们亲身感受到了才行。如果一个人看不到上帝,他又有什么权利说上帝是存在的?如果上帝存在,我们就一定能够看见,如果灵魂存在,我们也一定能够感知到。
  现代人们的想法是,一方面,“博学家”寻求宗教、玄学,和至高无上的存在但徒劳无功,另一方面,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认为宗教并没有真正的基础,它们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它们为人们行善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动力。如果人们信仰神灵,那么他们可能规规矩矩,品德高尚,是标准的良民。他们持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并不能对此表示责怪,鉴于这些人受到的教育仅仅是相信一篇由冗长的词语组成的废话,这些废话后头并不存在任何实在的真理。他们也是迫于依赖这些词语活着——他们需要信仰。但是他们可以这么做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不要怪我对人类的本性不给予丁点的尊重。人想要明白真理,想要亲证真理,就在我们掌握真理、实践真理,用心体验真理的时候,《吠陀经》中说到,所有的怀疑都会消失,所有的黑暗都会被撕成碎片,所有的否定和弯曲都会变成肯定和平直。“那些不朽之子,甚至那些活在最高层的人们,他们找到了解脱苦海的生路。这条路让我们远离黑暗,这条路就是感知在黑暗之上的上帝。除此之外,并没有别的出路。”
  胜王瑜伽向全人类提出和展示了获取这种真理的经过实践和科学研究总结出来的一套方法。首先,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宇宙学家,仅仅坐下来大叫“宇宙学,宇宙学”是徒然无功的,这样你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名宇宙学家。要做一个化学家的道理也是一样的,研究某一门科学,一定要采用和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要成为化学家,你肯定要去实验室,用不同的物质,混合起来,然后做实验观察。得出试验结果和结论这样才能积累化学知识。如果你想成为宇宙学家,那么你肯定要去天文台,用望远镜研究那些星体和星球。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宇宙学家。每一门科学一定有自身的研究方法。我可以为你讲成千上万次的教义,但是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就不能算一个完全的教徒。这些真理由各国、各个时代的圣人们宣扬,他们心理纯洁,心无私念,一心要向整个世界行善,并没有其他的动机。他们都说发现了某些高于我们的感官带给我们的真理,他们欢迎大家来检验这些是不是真的。他们号召我们遵守戒律,真诚地练习。那么如果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些比较高层次的真理,那么我们就有权揭穿他们的谎言,说这样的真理子虚乌有,纯属虚构。但是我们这么练习和检验之前就否认他们的论断是不理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心地练习,使用特定的方法,最终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使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我们首先观察事实和现象,然后归纳推理,最后得出结论或者形成规律。人类的心理也是一样的。只有我们首先发展和锻炼观察心灵世界现象的能力,那么我们才能够获得存于人们有关内心、内在人性和思想的知识。观察外部世界的事物和想象相对观察内部心理世界的想法较简单,因为我们自身有很多观察外部世界事物和想象的工具,我们的感官体系相当健全。但是在内部心理世界里我们没有这样的工具辅助我们。我们知道,一定要观察才能获得一门真正的科学。合去合适的分析,任何科学就没有希望了,它们无非是将一切理论化。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心理学家为之争吵不已,除了少数的几个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的人之外。
  胜王瑜伽还向人们揭示了观察内心各种状态的方法。实际上,我们借助的工具就是心理本身。观察的能力受到合适的引导,将转移到内部心理世界,届时将帮我们解析我们的心理,将事实明了化。心理的能力就像是散射的光线,当这些光线集聚在一处的时候,就会发光。这就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每个人都在利用它,外部的或者内部的。但是对于心理学家来说,科学家用于外部观察的微小的观察,他们也会用于观察内部心理世界。要做到这点不容易,需要大量的练习。从孩童时起,我们就被教育将集中力放在外部事物上,而不是内部心理世界,因此我们中大多数人几乎失去了观察内部心理结构的器具。说的形象点,将我们的心思都集中在内部,不让一丝想法外泄,集中一切能力,汇集心思,全力以赴,如此我们就能了解和分析心理的本性。这点做起来是相当困难的,然而这好比是用科学方法研究课题,是唯一了解我们心理的方法。
  了解了我们的心理,获取了这方面的知识有什么用呢?首先,知识本身就是对知识的最高奖励。第二,知识必定有用。它将带走我们一切的不幸和苦难。当一个人分析自己的头脑的时候,好像有一个人朝你走来,两个人面对面,那个人带着一些东西,那些东西完好无损,本性永远纯洁、完美、无懈可击,这个时候他就不会再感到苦难,那些不快乐也哨然逝去。所有的苦难都来自恐瞑和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当一个人发现他永远不会死去的时候,他就不会再瞑怕死亡。当他知道自己是完美的时候,他就不会再幻想那些无谓的欲望。当他不再惧怕死亡,不再期待无谓的欲望的时候,就不会感受到任何的苦难了。继而在这副身体里也充满了极乐。
  要想获得这种知识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专注。化学家在实验室里将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一点上——他正在分析的物质,然后他发现了物质的秘密和本质。宇宙学家将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望远镜上,望远镜下那些天空中的星体,太阳和月亮不得不泄露自身的秘密。当我的注意力在一个事物上越来越集中的时候,我能看到和弄清楚的就更多。你正在听我讲,你心思越集中,就越能清楚地掌握我所讲的。
  将注意力集中在外部事物上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因为人的心理天性就是自然向外的。但是这并不适用于宗教或者心理学或者玄学,这些科学中主体和客体合二为一了。客体是内部的:心理自身就是研究的对象。了解心理是必要的,用心理研究心理。我们知道有一种叫做反思的力量。我正在跟你讲话,同时我也站在旁边,像个旁观者,听并且理解我所说的话。你工作的同时也在思考,而你心理的一部分在旁边观看你正在想什么。心理的能力应当全部集中在一起,然后研究我们的心思。正如当太阳光线穿透最黑暗的地方之前,黑暗倒出了所有的秘密,我们的心理集中的时候也能揭秘内心最深处的秘密。因此我们应当回到信仰的基础上,回到真正的宗教上。我们应当自己感知我们是否有灵魂,生命只有五分钟长还是永生的,上帝是否存在。所有的一切都会自己向我们揭示。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练习胜王瑜珈的准备
第二章  坐姿的练习
第三章  调息
第四章  心灵普拉那
第五章  心灵普拉那的控制
第六章  制感与执持
第七章  禅定和三摩地
第八章  获得自由
第九章  灵魂导师
第十章  学生的艺术
第十一章  思想的力量
第十二章  自由的灵魂
第十三章  冥想
第十四章  专注
第十五章  我的生活与使命
第十六章  人类的本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