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陈嘉庚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漫漫关山从头越
陈嘉庚亲历了父亲的实业由鼎盛到衰败的历程,感受十分深刻。他决心从头做起,闯出一条新路。
经过一番细致认真的市场调查和内部分析,陈嘉庚决定从黄梨罐头加工业入手。之所以将黄梨生产作为创业的起点,是因为新加坡盛产的黄梨汁多味甜,适合制成罐头。父亲的黄梨种植园与加工厂已有相当的基础,而眼下自己手头可供调配的流动资金非常有限,正好那些专营出口黄梨罐头的洋行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拥有稳定的货源,因此愿意先向供货厂提供生产所需的马口铁和白糖,并给予45天的还款期限,而员工工资每半月才结算一次,这样除了购买黄梨必须使用现金外,无须动用太多流动资金,便可获得利润。
1904年春天,30岁的陈嘉庚用7000多元创办了新利川黄梨罐头厂。为了把建厂成本降到最低,他选择了远离市中心的淡水港山地,因陋就简,利用茅草木料盖起厂房。陈嘉庚日夜泡在工地上监督工程,并购置二手机器。短短两个月工厂就建成了,这时正好赶上夏初黄梨成熟,他立即组织工人投入生产。到6月底制成了上万箱黄梨罐头,获净利9000余元。在此期间,他还意外地获得了独立经营“日新”公司的机会,获净利近3万元。初战告捷,陈嘉庚信心倍增。年轻的企业家就这样自立门户,在商海中扬帆起航。
经营过程中,陈嘉庚留意观察同行,发现大部分商家并不注重了解市场信息,在生产方面比较盲目,造成浪费,增加成本,减少利润。他从调查买方市场入手,制定经营策略。当时欧美共有十多家洋行经营黄梨罐头,除周末外,每隔两三天一定会发电报采买。洋人对菠萝罐头的需求各式各样,有五六十种。当地出口的多是条形、方形、块状等普通装产品,年产量约180万箱,占总出口量的八九成;杂色装几十种,只占出口量的一两成。陈嘉庚了解到杂色装式样复杂,对制作工艺要求高,而销售量不大,各厂家都不愿接这类生意,也因为如此,这些罐头的售价较高,每箱可多赚两三角至七八角叻币。陈嘉庚觉得这是个机会,每天上午9点左右,他就和副手分别到各家洋行探询各国电报订货的种类和数量。通过这种方式,及时了解客户对黄梨罐头的需求,掌握市场信息后,承揽了绝大部分杂色装罐头订单。他发现其他同行几乎都实行季度核算法,经营成本较高,于是他加强核算,力求降低成本,规定买来的生梨必须当天加工完毕,第二天装箱,当夜立即结算盈亏,并以此作为次日采购议价的标准,根据市场需求控制产量。除了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外,他强调要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每天清晨及下午都亲临工厂巡视,严把产品质量关。他还反对囤积,要求尽快将产品销售出去,以利资金周转。由于在企业经营管理上进行的这一系列革新,平均每箱黄梨罐头可以多赚五至六角,从而在新加坡和柔佛两地20多家同行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经营最成功,获利最多的一家。
在激烈的商战中,陈嘉庚预计欧洲市场对黄梨罐头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黄梨原料供应将日趋紧张。他果断出手,在距新利川黄梨罐头厂不远的路边,以2500元的价格购买了500英亩空地,取名“福山园”,种植黄梨。这样既能稳定黄梨罐头厂的原料来源,同时也可以降低原料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福山园是当时新加坡最大的黄梨种植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