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极端化”问题研究》:
宗教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一是从自然根源来讲。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其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块、木棒等,其生产方式是个体或集体的采集和狩猎。这种极其原始简单的生产工具和极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原始人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几乎完全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自然界的支配。当时的人们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一定存在着另一个人类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世界,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人类只能顺从它、祈求它,进而把自然界、自然力人格化为神灵加以膜拜。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早期人类为获得超自然力量的恩惠,便采取巫术、法术、咒语、祈祷等各种方式,试图去影响超自然的力量,这样就自然地产生了最初的宗教观念和宗教行为。二是从社会根源来讲。人既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又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宗教作为一种以人的存在状况为反映对象的社会意识,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时,也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宗教的核心内容。在原始社会里形成以自然崇拜为主的原始宗教,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阶级剥削所造成的社会苦难,使得被压迫阶级把苦难的原因归结为神灵的安排,并祈求神灵得到解脱或获得来世幸福,也使得剥削阶级利用宗教来维持其统治地位,这就成了宗教产生和存在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三是从认识根源来讲。人类从动物界完全分离出来并进化到智力阶段后,形成了抽象思维能力,使宗教的产生成为可能,没有这个能力人类就如同动物一样。有了抽象思维能力,人类才能形成认识、概念和幻觉,抽象思维能力是宗教产生的前提条件。但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思维还很不发达,人们还不能认识事物的整体性和复杂性,思维方式比较直观并依赖于经验,容易将感觉、幻觉甚至错觉的东西当做客观实在的东西,因此会形成灵魂不死、鬼神存在等宗教观念。当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处在一片空白的时候,对生老病死、日月星辰、风霜雪雨、电闪雷鸣、洪水火灾等自然现象和自然力无法解释,不可抗拒,于是产生了恐惧感和神秘感,这就从心理上产生对超自然神力的依赖,期盼得到神灵的帮助。
宗教的产生、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原始宗教的产生;第二阶段为国家民族宗教的产生;第三阶段为世界性宗教的产生。在第一阶段,宗教意识和宗教行为的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从最初的灵魂崇拜到自然崇拜,再到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最后到祖先和英雄崇拜,呈现出宗教观念和形态的雏形嬗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