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凌晨,梆敲三更,家家户户即争先恐后打“开门炮”(放爆竹),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件事,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称“接年”。靖江人在纳吉祈福时,讲究一个“早”字,打“开门炮”也是越早越好,象征今年诸事顺利如意,财源滚滚,五谷丰登。
新年的第一天,早餐要吃“团圆”(即米粉圆子,由糯米制成,实心),象征一家团圆。第一碗团圆盛给家中长辈,若儿子已自立门户,每个儿子都会给父母端一碗团圆。煮团圆一般不烧稻草而烧小麦秸,因小麦秸秆中通且直,寓意一年直直落落,顺顺当当。
关于米粉圆子的记忆,很多靖江人都只是停留在年少时。那时候在乡间,过年是农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农历十一月就开始腌鱼腌肉,一进腊月,蒸馒头做年糕,准备籼米粉和糯米粉,炒年货,做大头圆子和小头圆子,杀猪宰鸡……忙得不亦乐乎。
做米粉圆子很讲究。把早稻米淘洗干净,放入大盆里浸泡,一般要浸几个小时,米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手捻捻,如果能捻碎,说明米浸好了,就把米捞起来滤干,送到磨坊里碾。
噼里啪啦,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白花花的米粉冒着热气流出来。回家后,这米粉还要倒入大锅里炒。掌握火候尤为重要,火不能太大,不然粉会焦的。炒的时候要不停地搅拌,把锅底的粉翻上来,上面的粉拌下去,如此,随着锅铲子如蝶翻飞,潮漉漉的米粉干燥起来,这时一锅米粉就可以起锅了,再翻炒下一锅……米粉炒好后放入簸箕里摊开,等热气散尽就用干净的袋子装起来,随时可以做米粉圆子。有人家把晚稻米碾粉,放到太阳底下晒干,用来做米粉粑,晚稻米粉不适合做圆子,做出的圆子粘牙。
最有意思的要算是搓米粉圆子。加多少水很有说法,决定了米粉的软硬程度。过去,农村里说女人勤劳与否,只要看看她搓圆子的手法便知。捏一小块,在桌子上那么一搓,一个圆溜溜的圆子就跳进了簸箕里。不一会儿工夫,就排满了簸底,每一个都白白净净,大小匀称。
进锅也就是五六分钟的时间,米粉圆子开始在沸腾的水中翻滚,飞舞。和着清汤,飘着米香,倘若加上一点红糖,黏黏的感觉,满嘴里都是甜蜜,可以甜一整年。
正月里,还有一个日子要吃米粉圆子,那就是正月十三。俗话说:掌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三是掌灯的日子,黄昏时分,家家户户要在厨灶下点燃一盏花灯,俗称“点灶灯”。除此,这天晚上,还要吃米粉圆子,图的就是一个“团团圆圆”“圆圆满满”的好寓意。到了正月十八,取下花灯又将开始一年的辛勤劳作。落灯时吃面条有喜庆绵绵不断,健康长寿之意。面条是靖江最常见的食品之一,因其又长又瘦,有长寿之意。过去一般是手擀面,将面粉、水调制成面团,用手揉均匀,然后平放于案板上,用擀面杖向四周用力擀开成薄片状,将擀好的面片用刀切成面条。吃过落灯面,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P2-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