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哲学与生活形式(精)/当代德国哲学前沿丛书
0.00     定价 ¥ 95.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177177
  • 作      者:
    作者:(德)尤利安·尼达-鲁莫林|总主编:庞学铨|译者:沈国琴//王鸷嘉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尤利安·尼达-鲁莫林,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曾担任德国哲学学会会长、施罗德首届内阁的文化部长及慕尼黑伦理中心主席等职。鲁莫林是一位多产的哲学家,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取向,研究领域为实践哲学。由于他集理论家、实践者和政治家于一身,其学说思想能够进入德国思想文化的较深层次,因而他为德国哲学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话语空间。
  
  沈国琴,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德国语言文化及德国哲学研究。迄今已出版十九部专著及译著,发表近七十篇学术论文,先后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等。
  
  王鸷嘉,历史学博士,英、德译者,现就职于天津师范大学,从事历史文献学的教学科研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哲学与生活形式/当代德国哲学前沿丛书》是德国当代一部重要的实践哲学著作。鲁莫林站在当今这个时代的哲学高度,运用人文哲学的研究方法,以人本主义为取向,以生活世界为基石,以理由、自由、责任等为中轴,对政治、伦理、文化、经济、科学、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深入研究,强调生活世界沟通实践与哲学理论之间的关联性,对当代哲学和神经科学中盛行的关于自由的自然主义解说做出了人本主义的回应。鲁莫林对诸多问题的反思堪称是逻辑上的完整反思,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内涵。
展开
精彩书摘
  《哲学与生活形式/当代德国哲学前沿丛书》:
  “举例来说,我们的狗在猎捕邻居的一只猫。猫以最快的速度跑向一棵橡树。但在最后一刻它改变了方向并消失在附近一棵枫树旁。我们的狗并没有觉察到猫的这一花招,它一跑到橡树旁,便用后腿撑地,把前爪扒到树干上,准备爬树,并大声地向上面树枝方向狂吠。从窗户目睹了这一切的我们断言,这条狗认为猫已经爬上了这棵橡树。”基于这一被观察到的行为,马尔科姆认为,有可能,甚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我们会认为这条狗具有“猫已经上了橡树”这一信念。
  戴维森反驳的第一步与他的整体主义的意义理论联系在一起。只有当人具有意图和愿望,才能有信念。只有当人具有其他信念的大复合体并同时拥有了其他目的及愿望的大复合体,才有可能具有特定的信念。戴维森把此种意义的整体论与一种语言主义的阐释相关联。我觉得他的这一做法毫无说服力。相反,意义整体论与意向主义以及非语言主义的阐释相联结在我看来更容易理解。
  戴维森写道:“狗猫已上了橡树这一所谓信念究竟如何呢?橡树只不过是偶然的视线所及中最古老的一棵树。这条狗认为,猫爬上了这棵视线所及中最古老的树了吗?或者,这只猫如同上次一样,当这条狗在它后面追时,爬上了同一棵树?”从这些问题中获取意义着实不易。显然,不可能区分全然不同的事物,而从这些事物中人们能断定,狗对这些事物深信不疑。
  诸如信念与愿望这样的命题观归因,在语义上是典型地不透明的,也就是说,观点(如信念和愿望)所涉及的命题并不能被另一种涉及同一对象的语言表述毫无问题地取代,比如:汉斯爱上了玛丽亚,而玛丽亚是市长的长女。那么,汉斯爱上了市长的长女这一表达方式同汉斯是否知道玛丽亚是市长长女这一事实没有关系。相反,若汉斯深信爱上了玛丽亚,他也不一定势必深信爱上了市长的长女——这取决于汉斯是不是知道玛丽亚是市长的长女。此处命题的语言表述无法被相同的所指意义的另一种表述替代。若汉斯相信,猫爬上了这棵橡树,他也不一定势必会认为,这只猫爬上了视线所及范围之内最老的一棵树,尽管这棵橡树的确符合这一条件。若汉斯认为,猫爬上了这棵橡树,这也并不意味着,汉斯相信这只猫同上一次一样,爬上了同一棵树,因为汉斯有可能没有记起这一情节。戴维森在此的问题,并不是我们归因于动物的命题观在语义中的不透明性。问题的关键是,向动物提出这一问题毫无意义,即这样的问题:是否一种信念(猫爬上了这棵橡树)存在着,而另一种信念(猫爬上了视线所及范围之内最老的一棵树)并不存在。对动物做出如此这般区分,毫无意义。
  在戴维森看来,对动物进行如此毫无意义的区分,从一开始就从直觉上显得可信,然而这一点根本不符合对动物行为的“自然主义”诠释。或许可以这样说,狗的信念涉及对其行为具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对狗而言,实际重要的是这样一个问题:猫是否已在上方,而狗的行为表明,它显然对此深信不疑。这一信念体现在狗追赶猫的愿望以及它固执地在这棵橡树底下狂吠着,耐心等待着。一个没有橡树概念,甚至没有树的概念的人——假定汉斯属于这类人——,也许会有和这只狗相同的信念。汉斯也会待在一棵橡树底下,怀着猫在上面的信念朝上眺望。可能汉斯没有追赶猫的愿望,但他想把猫吸引到自己这边,再更仔细地察看一下这只猫。若我们把这种形式的愿望归因于汉斯,他的行为显得合理,但前提是,他具有猫在这棵橡树上这一信念。虽然如此,我们不能说,汉斯相信猫在一棵橡树上,因为他没有橡树的概念,而这是一个预设的前提条件。如果汉斯有树的概念,我们兴许可以说,汉斯认为猫在这棵树上,并且我们可为汉斯指定这样的信念,这里的这个东西是一棵树。我们为何想说,汉斯有橡树的概念呢?至少是,当汉斯在树中能鉴别出哪些是橡树,而哪些不是橡树,而不是当他学会了“橡树”这一单词时,才这么说。老鼠能从其他颜色门中区分蓝色门,因为在其行为中只有看见蓝色门时,才会表现出在这些门后面有饲料的期待。老鼠有“蓝色”概念,但肯定不掌握任何一种语言中的“蓝色”这一颜色词。有可能,老鼠这一蓝色谓词的引申与德语的蓝色谓词不具有完全同一性。于是可以说,有一种蓝色概念体现在相关老鼠的行为中,这一概念与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的论证相兼容,因为它由受规则制约的互动建构,同时,此种蓝色概念与德语中的蓝色概念不完全相同。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生活形式与科学
第一章 生活世界与生活形式
1.意义
2.科学
3.唯实论
4.规范性
第二章 维特根斯坦的视角
1.维特根斯坦论理由和生活世界
2.理论理由与实际理由
3.生活形式与实践哲学
4.生活形式与自然科学
5.以神经生理学和哲学间的自由讨论为例
第三章 科学与生活世界
1.科学理论建构之范式
2.唯科学主义的立场及其对立面
3.科学理论模式与生活世界的统一性
第四章 化约论与整体论
1.导言
2.技术体系
3.化约论之变体
4.解释性化约
5.两种解释类型
……

第二部分 理由与语义学
第三部分 生活形式与伦理学
第四部分 政治的规范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