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向美而生的人:怀特海有机哲学的人学内涵
0.00     定价 ¥ 7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9066029
  • 作      者:
    曾永成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1941年生,成都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美学和文艺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近年主要研究杜威和怀特海美学。主要著作有:《感应与生成》(1991,成都科大出版社)、《文艺政治学导论》(1995,四川大学出版社)、《文艺的绿色之思》(2000,人民文学出版社)、《回归实践论人类学》(2005,人民出版社)、《杜威经验论美学的生态精神研究》(合著,201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怀特海是20世纪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有机宇宙论受到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高度重视,在哲学、教育学等方面影响很大。全书四章,分别从“宇宙的产儿”“身心统一体”“文明的因果”和“终极的良知”等方面阐述怀特海有机哲学的人学内涵。怀特海基于现代科学特别是量子理论,从宇宙视域和宇宙整体机能出发的相关思想,对认识生命存在的身心整体性及其精神机能,认识人与宇宙文明发展的关系,具有理论启发和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向美而生的人:怀特海有机哲学的人学内涵》:
  (一)身体和心灵的统一才成为人
  怀特海说“身体和心灵的统一才成为人”,足见身心的统一对于人的存在和生成是何等重要。
  把身体和心灵统一起来,有助于深入认识实践中物质与精神相互作用的关系,深入认识实践的精神内涵及其功能,真正懂得实践是人的本质所在的根本原因。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无论是从主体一方还是从客体一方来看都是这样。从实践主体的一方来说,实践既要发挥人的身体的即物理的力量,更要发挥其意识的精神作用,并且以后者为主导进行活动。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和突出,但是物质的力量永远也不可能排除,精神的活动总要紧密依靠身体的物质基础。精神的作用主要就是对信息流进行合目的的秩序化的处理,这就涉及作为实践客体一方的对象所负载和传播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是精神进行加工的材料,而且信息本身作为精神食粮还是精神的生成之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最早的采集狩猎到后来的农耕和工业,直到今天的信息化技术,信息组织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就是说,实践中的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和统一,绝不是主体作为精神一方和对象作为物质一方的相互作用,而是主客体双方的全面结合,而精神活动作为信息互动则居于主导的地位。这是一种体现了“相对性原则”的结合,即主客双方以对象性特征为基础的彼此相互对应的关系。说实践首先是一种对象性的关系,不是说实践中的主客体互为对象,而是说它们是以相互适应的对象性特征建立起来的现实关系。如果实践的对象没有作为精神因素的信息,主体的精神活动就没有相对应的对象,就无从把握对象并且改变对象,实践活动就不可能进行。实践对对象的形式的改变,实际就是一种信息改变和塑造,即将对象从原来的信息模式改变为一种符合主体需要的新的信息模式。这种精神化的改造,就是所谓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对象化是以对象性为基础的,后者决定着前者的可能性,决定着改变对象的方式、尺度和成果。同时,由于信息对物质载体的超越性,它可以被概念性地把握,从而形成反映实践活动方式、过程及其结果的经验的和理论的形态。以这种方式保存下来的信息体系就是源于实践的精神成果,其典型的形态就是科学。不仅如此,由于心灵对理想目的的追求和远见,还有不仅源于过去和现在而且趋向未来的方向性特征,所以实践具有创造性的精神,从而成为宇宙创造性的自觉活动。
  世界的自我生成是一个向美而生即审美地生成的活动过程,亦即一个实现多样统一和谐的活动过程。多样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差异互补,相辅相成,统一和谐,这本身就是贯穿着精神机能的生命性活动。在这个审美生成的过程中,主体要实现自身的统一,客体要在保持同一的同时保持差异,主体要把不同的客体因素有机地统一为一个复合体,而且还要以高强度的力量使那些矛盾甚至对立的因素走向协调与和谐,在审美的综合中达到完善。如果没有积极而高效的精神机能活跃其间,这是不可能的。这个审美生成过程所创造的各种美,把物质和精神合二而一,融为一体,最充分而生动地体现了精神和物质两者原初统一的奥秘。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是世界得以审美地生成的基础,也是其实现审美目的的根本机制。在这个基础上才生成了身体与心灵统一的人,这样的人在自觉的创造中自我超越。
  世间的美,无论是物理性的还是概念性的形态,都以其物质的存在显示出精神的灵性和光辉,这就是美的物质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意蕴、生命情调和仪态风神。有机哲学的美学认为,万物之美,都是作为“上帝”的宇宙整体的神性在具体事物上的“骤然体现”即“涌现”。在有机哲学中,这个“上帝”作为宇宙整体的爱欲和理想就是最高的精神存在,就是“宇宙的心灵”。由于细节是对整体的反应,部分要表现整体的性质,宇宙整体把自己的精神度予万物,使其以自身的物质存在表现出精神的意味和情调,成为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世间任何的美,其精神的意味和情调都不在其物质肉身之外,而是在这肉身之中,是通过这肉身(包括声音这种肉身)表现出来的。即使是想象中的美,其肉身也是生动的表象。作为世界自我审美生成成果的美就是这样的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而人这个最高级的美则是身体与心灵的统一体。既然宇宙作为有机体充盈着生命,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那么人作为宇宙的产儿也自然是身体和心灵的统一的存在,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人。
  身体与心灵的统一,突出了身体经验的重要性。在身心二分的观念中,精神活动只关乎心灵,而与身体没有多大关系。心灵被看作身体之外独立活动的东西,因此无须在意身体的经验对于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在身心二分的传统观念中,只有专门的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感知经验才与心灵相关。这些感觉器官被看作心灵的门户和窗口。有机哲学则不同,它特别重视身体经验的存在意义,并认为感官经验只是身体经验的符号性指称。文艺家不仅要观察生活,还要体验生活,就说明了身体经验的重要性。人是作为整体生活于环境中的,身体经验直接表达了人与环境的真实关系,环境也通过身体经验直接作用于人的生命整体。这种关系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从身心统一的角度认识人的美,就要认识到人的美实际上是心灵在身体上的表现,如果心灵不美,身体的漂亮就是浅薄的、易逝的,甚至是滑稽的。最本真的美,总是从身体与心灵的统一中自然流露出来,那就是人的气质、风度和韵致。从身体与心灵的统一的角度反观一切的美,那就是从物质形式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精神意蕴。美的精神意蕴,不是与物质形式分离而附加上去的,而是从物质形式直接表现出来的。所谓形式意蕴的透明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常常把形式美说成是没有内容的美,这是不知道形式本身自有一定的意味和情调。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宇宙的产儿
引言:从宇宙的视域看人的生成和本质
第一节 宇宙向美而生的根本性质
(一)宇宙是通过包容活动自我生成的过程
(二)包容合生活动过程的审美生成性质
(三)宇宙审美生成过程的生态性质
(四)宇宙创造性主体精神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人是宇宙自我审美生成的产儿
(一)从“宇宙生命”到作为“个体生命”的人
(二)人是宇宙生命整体涌现的躯体模式
(三)马克思和达尔文的人类生成论的意义
(四)宇宙整体质的“涌现”与人的审美生成
第三节 人是宇宙系统中的社群性存在
(一)“社群”概念和宇宙生成的社群性质
(二)电磁社群、有结构的社群与有生命的社群
(三)必须认识和重视社群系统的复杂性
(四)社群秩序决定人与环境的生态关系
第四节 人是有意识的自觉创造者
(一)人是宇宙审美创生本质的自觉实现
(二)人的创造性是宇宙自我生成的自觉化
(三)人的创造中价值从有限向无限的融入
(四)宗白华和马斯洛的人格理想的启示

第二章 身心的统一
引言:消除身心之间“灾难性的分离”
第一节 有机宇宙论中精神的存在和功能
(一)现实实有作为“动在”的精神内涵
(二)主体形式在包容合生中的精神作用
(三)包容合生过程各个环节中的精神体现
(四)精神极与物质极共生互动的原初存在
第二节 泛经验论与身心分离的弥合
(一)有机哲学中的“经验”概念
(二)泛经验论把心灵视为自然的实在
(三)心灵与身体在经验中的共生和统一
(四)身心统一与人的生命经验的整体性机能
第三节 对身心统一关系的深度探究
(一)身心关系在环境中受“大生命”的哺育
(二)从物理科学寻求心灵充分自然化的根源
(三)心灵是语言给予人类的礼物
(四)心灵是精神机能和精神内容的结合
第四节 身心统一与人的审美生成
(一)身体和心灵的统一才成为人
(二)与中国哲学中的身心统一观的深刻融通
(三)从身心统一出发的人格美理想
(四)在身心统一的基础上成为自然界的自我意识

第三章 文明的因果
引言:文明只能被文明化的人理解
第一节 “文明的宇宙”与人类的文明
(一)“文明的宇宙”与人类生成的根本价值
(二)“文明的宇宙”与人的思维方式
(三)“文明的宇宙”与人的审美意识
(四)“文明的宇宙”与生态意识的自觉
第二节 文明的品质与文明化的人
(一)真正的文明应有的五种品质
(二)文明是宇宙审美生成本质的自觉认知和实践
(三)文明需要冒险精神与平和情怀相结合
(四)冒险精神的爱欲包容和文明创进的社群意识
第三节 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宗教和科学
(一)宗教作为最早的文明形态与人的经验
(二)理性宗教的“上帝”概念及其人学意义
(三)科学在宗教信念中成长及其两面性
(四)科学与宗教在有机哲学中和解的文明意义
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文明化生成
……

第四章 终极的良知

附录:从“自然向人生成”到“宇宙向美而生”——论曾永成人本生态美学思想的发展理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