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意义的逻辑(《千高原》作者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0.00     定价 ¥ 8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2189281
  • 作      者:
    [法]吉尔·德勒兹
  • 译      者:
    董树宝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德勒兹哲学的影响力都在与日俱增。本书与《差异与重复》《电影1: 运动-影像》《褶子》及与加塔利合著的《千高原》《反俄狄浦斯》同为德勒兹哲学的核心作品,但由于本书以“悖论”为主轴,翻译难度较大,始终没有中译本问世。本次,《知识考古学》(2021年版)、《混沌互渗》与《德勒兹哲学词汇》的译者董树宝老师终于完成了这项翻译挑战。

★ 34篇悖论+5篇论文:

在本书中,德勒兹以34篇短文讨论了与西方哲学的整个发展如影相随的“悖论”问题,这些文字既独立成篇,又紧密关联,不仅是德勒兹在哲学上的突破,也是他在哲学文本写作上的一次重要实验。附录中的5篇文字分别集中讨论了柏拉图、卢克莱修、克罗索夫斯基、图尼埃、左拉作品中的哲学状况,而仍然不离全书的“悖论”主题。

★ 从《爱丽丝漫游仙境》到斯多亚学派:

那么,何为德勒兹所说的“悖论”?简单地说,就如我们常说的“不言自明”,既然未说出,为何会明白?古希腊的斯多亚(旧译“斯多葛”)学派将这类看似简单的悖论发展成了一套四两拨千斤的悖论哲学,而刘易斯·卡罗尔在他风靡全球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就熟练应用了这套悖论哲学,对小女孩爱丽丝来说,“变大”就等于“变小”,“吃”就等于“被吃”,“变红”就等于“变绿”,而《意义的逻辑》的一系列精妙剖析就从这里开始。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

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1925—1995),法国当代哲学家、哲学史家,他博学多才、见识非凡,著作涉猎哲学、文学、精神分析学、政治、电影、绘画等众多领域,他以斯多亚学派、休谟、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尼采、柏格森等伟大哲学家作为其哲学史的写作对象,由此跻身伟大哲学家行列。其主要著作有《差异与重复》《意义的逻辑》《电影1: 运动-影像》《电影2:时间-影像》等,与菲利克斯·加塔利合著有《反俄狄浦斯》《卡夫卡》《千高原》《什么是哲学?》。他以“纯粹的形而上学家”自居,其著作对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等众多学科产生广泛影响,亦对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产生直接影响。



译者

董树宝,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西方文论、法国当代批评理论的研究与翻译工作,专著有《影像的叛逆:法国当代哲学的艺术之思》,译著有《意义的逻辑》《知识考古学》《〈荒岛〉及及其他文本》《混沌互渗》《东风》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意义的逻辑》由 34 篇悖论系列构成,附有5篇论文,是德勒兹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德勒兹经由古代悖论与现代悖论确定意义与无意义的地位,探寻意义与无意义冲突的场所,探讨事件哲学与生成哲学、内在性平面与无器官身体、时间的神话构想、游戏等论题,其中涉及刘易斯·卡罗尔、安托南·阿尔托、马拉美、左拉、菲茨杰拉德、米歇尔·图尼埃等作家,斯多亚学派、塞涅卡、尼采、克罗索夫斯基等哲学家,弗洛伊德、梅兰妮·克莱因等精神分析学家。深度、高度和表面融入生命构成的复杂关系,而德勒兹摒弃深度,驳斥高度,他经由刘易斯·卡罗尔从文学维度征服表面,经由斯多亚学派从哲学维度征服表面,旨在诠释保尔·瓦雷里的名言:“最深邃的是皮肤”。

展开
目录

前言:从刘易斯·卡罗尔到斯多亚学派

悖论系列1:纯粹生成

柏拉图区分可被度量的事物与生成疯狂——无限的同一性——爱丽丝历险或“事件”

悖论系列2:表面效应

斯多亚学派区分物体或事物状态与非物体性效应或事件——因果关系的划分——促使表面上升……——发现刘易斯·卡罗尔作品中的表面

悖论系列3:命题

指称、表示、意指:它们的关系与它们的循环性——有命题的第四个维度吗?——意义、表达与事件——意义的双重本性:命题的可表达者与事物状态的属性、持存与超存在

悖论系列4:二元性

语言物体、吃说——两类词——命题的两个维度:指称与表达、消耗与意义——两个系列

悖论系列5:意义

不确定的增殖——贫乏的二分——中性或本质的第三状态——荒诞或不可能的对象

悖论系列6:论系列化

系列的形式与异质的系列——它们的建构——这些系列向着什么收敛?——雅克·拉康的悖论:奇特的元素(空位或没有位置的占有者)——老实人的店铺

悖论系列7:秘传词

基于一个系列的缩合综合(连接)——两个系列之协调的综合(合取)——析取综合或系列分叉的综合:混合词的问题

悖论系列8: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的悖论——结构的条件——奇异性的作用

悖论系列9:问题式

奇异性与事件——问题与事件——趣味数学——随机点与奇点

悖论系列10:理想游戏

寻常游戏的规则——不同寻常的游戏——对时间的两种解读:艾翁与柯罗诺斯——马拉美

悖论系列11:无意义

悖论性元素的特征——它在哪一点上是无意义;无意义的两种形态——由此引起的荒诞(无意指)的两种形式——无意义与意义的共现——作为“效应”的意义

悖论系列12:论悖论

良知的本性与悖论——常识的本性与悖论——无意义、意义与所谓次级的语言组织

悖论系列13: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小女孩

安托南·阿尔托与刘易斯·卡罗尔——吃说与精神分裂症的语言——精神分裂症与表面的破产——被动词语与其爆裂的字面价值、能动词语与其含糊不清的重读价值——深度的无意义与表面的无意义、语言的初级秩序与次级组织之间的区别

悖论系列14:双重因果关系

非物体性的效应事件、它们的原因、它们的准因——无动于衷与发生——胡塞尔的理论——真正发生的条件:既无我也无个体化中心的先验领域

悖论系列15:奇异性

战役——先验领域不能保留意识的形式——无人称的和前个体的奇异性——先验领域与表面——个体的话语、人称的话语、无基底的话语:存在着第四种话语吗?

悖论系列16:本体论的静态发生

个体的发生:莱布尼茨——世界的“共可能性”或系列的收敛的条件(连续性)——事件向谓项的转换——从个体到人称——人称、特性与类别

悖论系列17:逻辑的静态发生

从各维度向命题的过渡——意义与命题——意义的中性——表面与替身

悖论系列18:哲学家的三种形象

哲学与高度——哲学与深度——哲学家的新类型:斯多亚学派——赫拉克勒斯与表面

悖论系列19:幽默

从意指到指称——斯多亚主义与禅宗——古典话语与个体、浪漫主义话语与人称:反讽——无基底的话语——奇异性的话语:幽默或“第四人称单数”

悖论系列20:论斯多亚学派的道德问题

伦理学的两极:事物的物理预言与再现的逻辑应用——再现、应用与表达——理解、期望、再现事件

悖论系列21:论事件

事件的永恒真理——实现与反实现:参与者——死亡作为事件的两个方面——期望事件是什么意思

悖论系列22:瓷器与火山

“裂缝”(菲茨杰拉德)——两种过程与它们的区分的问题——酗酒、躁郁症——致敬致幻剂

悖论系列23:论艾翁

柯罗诺斯的特点与他通过深度的生成进行的颠倒——艾翁与表面——来自艾翁的组织和艾翁与柯罗诺斯之间的差异

悖论系列24:事件的沟通

非逻辑的不可相容性的问题——莱布尼茨——析取的实证性间距与肯定性综合——永恒回归、艾翁与直线:一个更可怕的迷宫……

悖论系列25:单义性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