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花经(简体彩图版)
0.00     定价 ¥ 12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3356206
  • 作      者:
    黄岳渊,黄德邻
  • 出 版 社 :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园艺大师黄岳渊父子毕生心血之作,周瘦鹃、郑逸梅担任校订,初次以中文简体横排的形式呈现,并采用精装、彩色印刷。

  田园牧歌式的园艺百科全书+中国园艺的传统文化内涵。2024重装改版,精装16开大开本,易于阅读,清新古朴风格的彩色印刷,给人以视觉享受,并把原有100多幅黑白手绘图重绘和更新为彩图。

  ★通过花草传递生活哲学,心灵治愈,“一花一木,足以释忧虑”。

  书中既写自然野趣,也有生活哲学——“心虽怅然,而仍得终日与花木为伴,盘桓灌溉,亦可忘忧”。传递出深沉的人生哲学和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温暖平凡且忙碌的人生。

  ★古朴隽永、富含哲理的文字与黄岳渊、黄园的传奇故事交相辉映,不仅是一本文化科普书,更是一本自强不息的励志书。

  黄岳渊从奔走救国到专注园艺,甘为花木之保姆。——“昔年致力革命,为革除国家之蠹,今日致力园艺,为革除花木之蠹;其事虽不同,而其义则一耳。”

  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到黄岳渊的黄园吟诗作赋,黄园成为了文人名流的集聚地。当时的上海有“不识黄园菊,枉为上海人”之说。本书首版惊动了民国半个上海滩的文人雅士,众多文人墨客、民主人士题词、作序、写跋等,包括于右任、沈恩孚、陈谱眉、陈夔龙、张季鸾、虞和钦、陈陶遗、蒋维乔、潘堃、甘元桢、郑昭、袁希洛、钱文选、俞寰澄等。

  梅兰芳曾在黄园避乱,张爱玲也是在黄岳渊的推荐下才走上文坛的。

  ★著名作家池莉撰文《一生只做一件事》推荐,极为推崇黄岳渊、黄德邻父子“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工匠精神!《读库2305》以《甘为花木保姆》为题讲述《花经》的故事与出版渊源。

  “最近由读《花经》而获顿悟: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政客们终身搞阴谋,商人终身搞欺骗,情种终身搞爱情(比如贾宝玉),黄岳渊先生终身搞花草。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搞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用去一生,搞好了一件事,那也就够可以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池莉


展开
作者简介

  黄岳渊(1880—1964),别名剡曲灌叟,浙江奉化人。民国时期的园艺权威。黄岳渊早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在真如松浜桃溪购地10余亩,经营真如黄氏畜植场,当地人称“黄家花园”。辛亥革命时,追随陈其美在沪军都督府任职。嗣后弃政归田,潜心研究园艺,在真如精心经营“黄园”,颇有建树,曾多次为名人设计庭园,获“花费少而景佳胜”的好评。1930年代至1956年,“黄园”是国内最大的园艺场。黄岳渊热心教育公益事业,曾在奉化创办两所小学,1945年创办上海真如中学;曾担任上海市花树商业同业公会创会会长。


  黄德邻(1905—2005),黄岳渊之子,国际著名园艺家,一生专心园艺事业。黄德邻从4岁起就跟着父亲同园林打交道,后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附中,因病未能上大学,即辅助经营“黄园”,并自学《花镜》及英国、日本有关园艺学的著作。1949年,黄德邻与父亲合著《花经》,由新纪元出版社出版;1956年,“黄园”公私合营后,任上海市花木公司西区私方代表;1959年,调龙华苗圃任总技术指导,直至退休。


展开
内容介绍

  《花经》是一部讲述花木栽培种植的经典著作,一部园艺百科全书。全书上编“通论”,叙述花木精细栽植法,包括气候、土壤、四季作业、病害、虫害等章;下编“各论”,包括果木、生利木、观赏木、宿根花卉等章,共计分述234种花木的具体培养法。本书初次以中文简体横排的形式呈现,并把原有100多幅黑白手绘图重绘和更新为彩图。

展开
精彩书摘

  周序

  生平无他嗜,独嗜园艺成癖;自少至长,居处屡易,每见庭前有尺寸土壤,辄以栽植花草为乐;脱无土壤,则代以盆盎若干事,朝夕搬运灌溉,列为日课;家人以为痴,弗顾也。十五年前,移家故乡吴趋里,得园地可四亩,嘉树二百余株;乃如得饼小儿,沾沾自喜,以为平昔莳花种竹之愿,于是偿矣。如是十年,几视园艺为专务,浸至屏绝交游,厌弃人事,自分将以灌园终吾生;讵八一三事变猝发,仓皇去苏,流寓浙皖半载余,卒复止于沪渎;数年来重为生活所困,抗尘走俗,百苦备尝,坐使故园花木,常萦魂梦而已。百无聊赖之余,郁郁几不欲生,则复从事盆栽以自遣,且遍走市上园圃,聊资观赏;因于无意中重逢园艺专家黄岳渊前辈,及其令子德邻兄于麦尼尼路,盖岳老真如故园已遭兵燹,方辟分园于是也;握手话旧,历数小时,道及花事,则逸兴遄飞,更亹亹忘倦。

  席次,岳老慨然谓数十年献身园艺,不觉老之已至;甚欲举平生种花经验,著为专书,以示来兹,而留纪念。知儿子铮方负笈南通学院农科,日有余暇也,拟付以笔录编纂之责;予以其学识未充,覆餗堪虞,因日事策勉,期无负岳老付托之重。铮奉命感奋,日过黄园,听岳老指示讲授,一一秉笔记之,复考之异邦专籍,多所征引;历时一载,裒然成,予为命名曰《花经》,并与郑子逸梅,分任校订焉。昔西湖花隐陈淏子氏,有《花镜》一书之作,虽于吾国卉木,多所论列,而栽植之法,挂一漏万;且因时代关系,于科学管理诸端,瞢无所知;是以此书仅可供后学者之参考,苦未能切合实用也。今得岳老《花经》为之补充,庶灿然大备,而无复遗憾矣;杀青有日,爰以数言弁其首。

  农历壬午年立秋日 吴门周瘦鹃序于海上香雪园


  上编 

     夫人之生于斯世,衣食住行四要素外,当再别谋精神之寄托;顾寄托之道多端,其可以朝对而夕赏,悦心目,快朵颐者,其惟花木乎?种菊东篱下,此陶靖节之精神寄托于数茎黄花也;不可一日无此君,此王子猷之精神寄托于几竿箓竹也;他如林君复之植梅,周濂溪之爱莲,延及有清之季,李越缦之与桃,洪稚存之与杏,皆有所深契,而不觉形诸诗歌咏叹之间。公安袁石公云:古之负花癖者,闻人谈一异花,虽深谷峻岭,不惮蹶躄而从之,至于浓寒盛暑,皮肤皴鳞,污垢如泥,皆所不知;一花将萼,则移枕携幞,睡卧其下,以观花之由微至盛,至落至于萎地而后去;或千株万本以穷其变,或单枝数房以极其趣,或臭叶而知花之大小,或见根而辨色之红白,是之谓真爱花:个中三味,石公尽得之矣。且自治园圃,抱瓮以灌,朝剔虫,夕摘芜;培之植之,检之验之;张箔以护之,垂帘以遮之;以及施肥下壅,在在皆躬为之;不避风雨,不畏霜雪,不辞劳瘁,视之如极苦,然借此得以锻体魄,健筋骨;况春花秋实,灼灼然累累然,其成效又足偿劳瘁而有余哉。不特此也,其中更有进一层而寓养生处世之方:湖上李笠翁以花木之木本

  藤本草本,而即小见大以为之说,谓人能虑后计长,事事求为木本,则见雨露不喜,而睹霜雪不惊,其为身也,挺然独立,至于斧斤之来,则天数也,岂灵椿古柏之所能避哉:如其植德不力,而务为苟延,则是藤本其身,止可因人成事,人立而我立,人仆而我亦仆矣;至于木槿其生,不为明日计者,彼且不知根为何物,遑计入土之浅深,藏荄之厚薄哉,是即草本之流亚也。观此,则花木之蕴义,有非寻常流俗所能测矣。但栽植花木,殊非易易,若一无经验而贸然从事,未有能奏效成功者;予治园艺三十余年,朝斯夕斯,两鬓飘萧,垂垂老矣。爰秉已往之经验,谬草是书,供诸同好,而所述务求切实,不尚辞华;至于文人清赏,所谓寒花宜初云,宜雪霁,宜新月,宜暖房;温花宜晴日,宜轻寒,宜华堂:暑花宜雨后,宜快风,宜佳木荫,宜竹下,宜水阁;凉花宜爽月,宜夕阳,宜苔径,宜古藤巉石边;如是云云,无非雅士口吻,予愧未能也。愿海内园艺家有以见教,幸甚,幸甚。

  宇宙之中,天地之间,风雨寒暑,霜雪冰霰,变化万端,玄妙莫测,春日暖和,夏暑热烈,秋气凉爽,冬寒严肃,气候正常,风雨调顺,万物之幸也;若春行冬时,夏行春日,秋行冬令,东行秋节,天时不正,虫害猖獗,病害繁衍,作物歉收,树木不茂,牲畜遭殃,禽鱼罹害,万物之灾也。故世上芸芸众生,生于其间,随之应变,莫可顽抗,气候之威力可谓大矣哉!

  气候之变幻莫测,风雨之来去无定,固非人力之所能及;惟近世科学昌明,文化进步,有气象学之研究,有天文台之建立,测其气,观其象,穷其所以,探其究竟,经时历日,累月积年,因逝去之陈迹,而推测未来之变化,以备来临时之应付,则不可不注意之也。

  然我国占地广远,山脉连绵,河川交错,以致交通阻隔,不可往还,农民知识浅陋,生活朴素,尚未享受近代科学之赐与也。但气候之变化,却能根据以往之经验而预测也,遂有农谚之产生;此种农谚,虽不合天文之原理,科学之逻辑,然经数十代之流传,亦有相当之至理,于作物栽植方面,不无小补,故农民辄有“靠天吃饭”之说也。

  风之影响,其力甚大,如气温之高低,收获之丰歉,作物生长之优劣,在在与风有直接之关系;若和风徐拂,气温适中,令人快适无穷;若暴风狂吼,移山倒海,拔树坍屋,则当年作物之收获必大受损害,且非人力所可挽救,仅能望洋兴叹而已。


  下编第一章第一节 梅

  古今来,骚人墨客,多以梅花为隽品。宋代和靖先生林逋氏,其尤著者,当其高隐孤山时,手植梅无数,妻梅子鹤,播为千古佳话,梅之名因而益彰;且厥性耐寒,发花于严风冰雪之中,占百花之先;其色泽之美,香韵之清,品格之高,弥可称崇,尊之为中华民国之国花,允无愧色;盖众香国中,舍梅外,实无一具有国花之资格者,予编是书,故列为首篇。

  梅属蔷薇科之樱桃属,落叶乔木也。

  第一项 原产地

  梅原产于吾国,自古代已栽培之,盖吾国古代之书籍,均有关于梅之记载也,如《诗经》载云:“摽有梅”,又如《图经》载云:“梅实生汉中川谷”,由此可知梅之栽培,已有三千年悠久之历史;更据《花镜》载云:“梅本出于罗浮岭,而古梅名多着于吴下,吴兴、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老干。”可见梅原产于珠江流域及长江流域一带,如江苏、安徽、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后流传至平津等处,故今全国皆有梅之栽培焉。

  第二项 气候

  梅喜干湿相宜之气候,故长江流域一带所植最广,每年有大宗之出产;北方一带,虽可栽培,但不及以上诸地之繁盛。梅花不畏冬雪之酷寒,惟开花之际,忌霰,忌浓霜,尤忌春雪,此对于梅实之丰盛与否,大有关系者也。

  第三项 土质

  土质以砂质壤土最宜,因其排水便利,故尤宜栽于倾斜地,然须选择肥沃而表土较深之处;平地亦可栽培,务求排水畅通,是为要诀。


  下编第三章第八十四节 紫藤

  紫藤缘木而上,条蔓纠结,与树连理,瞻彼屈曲蜿蜒之状,有若蛟龙出没于波涛间;仲春着花,披垂摇曳,宛如璎珞,坐卧其下,浑可忘世。

  紫藤属豆科之紫藤属,蔓生落叶木本也。

  第一项 性状

  紫藤本野生,茎卷络于他物而上伸;叶羽状,对生,小叶长圆形;晚春花随新叶而发,花轴下垂,花色不一,因品种而异;轴亦有长短之别,故花朵着生数,少者二三十朵,多者七八十朵;花有酒香,开蝶形花于三月中旬,若无风吹雨打,可经二周不凋;花后结实为长荚,外披毛茸,短而密生,内含种子三四颗,形如蚕豆,荚初呈绿色,成熟时色变黑褐;果实俗呼木笔,犬吞食必致死,而人误食之,据谓有清凉之效,或患腹泻之疾。紫藤皮色作淡灰,皮之纤维可织物;有蔓殊强韧,可代绳用;木质柔而固,易遭虫蛀,然寿命甚长;性又强,生长特速,不论何地均易栽植;惟须搭以木架或栽于老树旁,任其蔓延耳。


展开
目录

  题词

  序言

  例言

  上编通论

  第一章气候

  第二章 土壤 

  第三章 四季作业

  第四章 病害

  第五章 虫害

  下编各论

  第一章果木

  第二章生利木

  第三章观赏木

  第四章宿根花卉

  附录一  宿根花卉与草花栽培法

  附录二  种植入门问答 

  附录三  瓶插养花法

  跋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