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思想地震:柄谷行人演讲集1995-2015(艺文志·日本思想)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2181827
  • 作      者:
    [日]柄谷行人
  • 译      者:
    吉琛佳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  柄谷行人二十年演讲自选集,篇篇精彩;表述晓畅,入门柄谷思想的不二之选

★  囊括民族主义、地缘政治、城市规划等当代重要议题,简明文字享受思想的乐趣

★  文学曾是塑造民族国家的有力工具而如今已经终结?跟随大思想家重新思考全球历史与诸多文化现象


展开
作者简介

柄谷行人,1941年出生于日本兵库县。先后获得东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和英文科硕士学位。曾任日本法政大学教授,长期担任耶鲁大学比较文学系和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客座教授。他是世界著名的日本思想家、文学批评家,主要著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世界史的构造》等。

吉琛佳

生于上海,现居于日本京都。复旦大学学士,京都大学硕士、博士。现任京都大学亚洲研究教育中心研究员。研究兴趣为东亚社会思想史、亚洲社会的现代化。


展开
内容介绍

《思想地震》汇集的是柄谷行人1995—2015年的11个演讲。篇目由作者精心挑选,包括《地震与康德》《现代文学的终结》《日本精神分析再思考》《山人与山姥》等,涉及哲学、文学、民俗学、建筑等不同领域,囊括现代文学的终结、民族主义、地缘政治、城市规划等丰富话题。本书所收演讲代表柄谷行人近年来对诸多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议题的思考成果,他一如既往的洞察力与强劲的分析批判能力为中国读者继续带来启发,也展现了一流思想家如何随着世界之势的变化不断更新他的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思想地震

迄今为止,我已经出版过两本演讲集《语词与悲剧》(1989年)和《“战前”的思考》(1994 年),分别收录了我从1984至1988 年,以及从1990 至1993 年的演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前者出版于昭和末期,战后的世界体制即将终结,后者则是在海湾战争和日本参战的局面正要显露开来的时候出版的。

我在此处说的“战前”,指的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而是说我们已经处于下一场战争的前夕了。

此后我就没再出版过演讲集。虽然从那以后我也做过很多演讲,但它们大都集结成为《伦理21》(2000 年)和《日本精神分析》(2002 年)这样的著作了。所以我没有机会将它们作为讲演集出版。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我也曾整理过后来的演讲,想把它们集结成第三册演讲集,却发现很少有适合收录的内容。这是因为自1995 年以来,我的思考及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言以蔽之,我现在不再是文学性、批评性的了,而变得更为哲学化、理论化。这是因为身处被称作“历史的终结”的时期里,我尝试从根本上重新思考问题。此外,中上健次的辞世(1992 年)也对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中上勉强维持着我与文学之间的联系,而如今这个存在消失了。早在《现代文学的终结》(2003 年)这篇演讲的很久之前,现代文学对我来说就已经结束了。中上去世后,我在文艺杂志《群像》上重启了论文《探究》的连载,开始讨论康德。到世纪末,它成了《跨越性批判》这本著作。

从那时起,我演讲的主要内容变成对自己理论的解说。也就是说,它们基本上只是以好懂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书中所写的内容,没有必要把它们作为演讲集出版了。以前我在做演讲时只会准备一些备忘,有时连备忘也不用。开头提到的那两本演讲集中收录的便是这样的内容,虽说在出版时,文章已经做过大幅修改。现在的我想必没法那样做演讲了,但在过去却是很平常的事。如同即兴演奏一般,有时会出现一些因缘际会之下的新发现,出乎自己的意料。

我之所以会开始准备演讲草稿,或许与1990 年代之后开始定期在美国授课有关吧。美国的学者们普遍会在演讲中阅读草稿,讲座的即兴成分更多是在问答环节中出现的。这些学者会基于数次演讲中得到的反馈来对论文进行修改润色,最后出版。当用英语作演讲时,我也会朗读精心准备好的草稿。然而,在大学的常规授课里,我一般只是用日语准备草稿,然后当场适当地译成英文讲出来。这么做的过程中,逐渐连在日本演讲也会准备草稿了。这样一来,我失去了往日的演讲乐趣。

本书收录的演讲,都是我自己读过后觉得好的作品。当检视这些挑出来的内容时,我发现其实有一个主题贯穿始终。这一主题在题为《地震与康德》的演讲中得到了表达。

1995 年发生的两件事情使我大受震动。它们分别是阪神大地震和几乎同时发生的奥姆真理教事件。几个月后,我在首尔的一个国际建筑师大会上做了有关“地震与康德”的演讲。在某种意义上,这场地震让我摆脱了直到那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后现代主义话语。在那时,解构(deconstruction)正在大行其道,然而在公然的破坏(destruction)面前,解构只不过是知性的儿戏罢了。我的《跨越性批判》这项工作便是从这里发端的。

此后,这场地震所造成的种种问题看似消失,却在16 年后以意料之外的方式回归了。这就是东日本大地震。毫无疑问,这场地震改变了日本社会。比方现在抗议游行变得常见起来。我在2008 年做过题为《日本人为什么不游行》的演讲。然而,由于地震的影响,日本变成一个“人们会去游行示威”的社会了。不仅如此,我还在2014 年的台湾“太阳花革命”中发现了这一影响的余波。另一方面,海啸造成的大量伤亡,推动我去重读了柳田国男的《先祖的故事》,那是我在阪神大地震之后也曾重读过的书,之后我便写下了《游动论》。其他的几篇讲座也都各自以某些方式与地震有关。因此我决定基于这样的意思,把这本书命名为“思想地震”。

在本书出版过程中,增田健史先生和田所健太郎先生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在此我想向他们表示感谢。

2016 年5 月27 日


展开
目录

地震与康德

作为他者的物

现代文学的终结

日本精神分析再思考

重新思考城市规划和乌托邦主义

日本人为什么不游行

秋幸或幸德秋水

帝国的边缘与亚边缘

“哲学的起源”与“太阳花革命”

山人与山姥

移动与批评——跨越性批判

关于思想地震

首次出版信息一览表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