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犹太哲人与启蒙--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1增订本施特劳斯集)(精)/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0.00     定价 ¥ 75.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8095042
  • 作      者:
    作者:(美)列奥·施特劳斯|编者:刘小枫|译者:张缨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犹太教对施特劳斯的有益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益于他成为一个思想家,又有益于他成为一个细心的读者,善于接纳前现代的哲学观念并抵制某些现代观念。
  《犹太哲人与启蒙(增订本):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 卷一》旨在收集施特劳斯关于犹太人问题以及**宗教与启蒙哲学的关系问题的所有己刊论文和讲演稿,按写作或发表时间先后为序,以展示其思想轨迹。
展开
精彩书摘
  《犹太哲人与启蒙(增订本):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 卷一》:
  那么,这些斗争、这些对赫尔茨的意愿带有倾向性的改写,究竟植根于何种归属之中呢?
  诺焘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为犹太复国主义确立依据。一方面他与赫尔茨一样,都是从具体处境,主要是西方犹太人的处境出发;另一方面,他还从民族主义的普遍理论出发。
  首先,犹太复国主义缘于对犹太人困境的反应。这一困境逼出了犹太政治,即犹太人究竟是抑或不是一个“民族”。犹太人是一个“受排斥的少数群体”。而铲除被排斥状态的可怕处境的种种理由,却已经随着被抛弃的传统立场一同灰飞烟灭了。大家一定要谨慎对待消除被排斥状态的这一做法。对每个犹太人个体来说,要继续留在犹太归属里,除了意识到自己的出身就源于这个归属以外,别无其他理由,也别无更深刻的理由。可是,只有当这种归属保留“受排斥”的特征,并从此成为“自尊”的戒律——即不要逃避。只有这样,彼一意识才有可能获得带有责任意味的道德意义。在追求尊严的这个过程中,才确立起这样的意志,即引领犹太归属走出受排斥状态的意志、建立犹太国的意志。这样的犹太国首先将犹太人构建成一个“民族”,也即构建成对外政策的要素。
  从一开始,诺焘的这一思路就与第二个思路,即教条式民族主义的思路,相辅相成。犹太人形成一个民族。这个民族作为“民族”,有维护它自身存在和独特性的本能要求。维持自身存在,是一个正常民族存在所必须的那些普遍条件的前提。必须先关注这些条件,而后才去关注犹太政治,才是犹太国。——不消说,这一逐渐变得教条化的理由缺乏任何逻辑严密性。我们拿什么来保证说,不是“犹太民族的特性”使得对“正常”的要求蒙受了羞耻?
  民族这个抽象概念产生了另一个同样抽象的概念:犹太民族的发展。犹太史各阶段间的区别仅在于民族生存意志的强弱以及对要求“正常生存”的不同理解。
  “与所有历史运动一样,犹太复国主义也来自一种强烈感受到并清楚认识到的需要——在自然条件下正常生存的需要”(《犹太复国主义论著》,页178)。对诺焘而言,犹太复国主义是新获得的现实感的产物。先前的流亡时代和同化时代缺乏这种现实感。
  在流亡时代中,犹太民族像“空中民族”那样生活——无论在字面上还是在比喻意义上,犹太民族都缺乏脚下的土地,他们依靠的是其他民族全属偶然性的对待。这种状态下的生活由一种强烈的生存意志所维系。犹太教的所有观念和形式都下意识地致力于保存民族存在并高扬生存意志。选民观和弥赛亚观维系着对抵抗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信仰,维系着在一切情况下对民族未来的信仰。另一方面,通过诉诸奇迹般的事物、诉诸人的努力无法获致的东西,选民观和弥赛亚观也阻止将信仰转化成行动。所有的犹太习俗和方式都服务于与其他民族隔离的目的,也就是服务于维系民族的生存;另一方面,由于远离一个民族正常生活的条件,这些习俗和生活方式又妨碍了这种正常生活。政治中心的缺乏,也具有同样的效果:犹太民族不能在任一点上被消灭——然而,另一方面,正因为这个原因,所有大规模的政治行动都不可能实现。
  ……
展开
目录
增订本说明/刘小枫
二十年代
答法兰克福小组的“原则之言”(1923)
评“犹太复国主义和反犹主义”讨论(1923)
诺焘的犹太复国主义(1923)
评拉伽德(1924)
犹太复国主义与正统(1924)
犹太复国主义之源(1924)
评温伯格的批评(1925)
武装的教会(1925)
评柯亨的《犹太教文集》(1925)
犹太学术研究院卡塞尔课程大纲(1925-1928)
评弗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1928)
论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意识形态(1929)
罗森茨威格与犹太教学术研究院(1929)
三十年代
当代的宗教状况(1930)
四十年代
就犹太人问题对轴心国的再教育(1943)
五十年代
序胡熙克《哲学论著集》(1952)
论《创世记>的解释(1957)
致编者的信:以色列国家(1957)
弗洛伊德论摩西与一神教(1958)
一段未宣读的开场白(1959)
六十年代
追忆阿容松点滴(1961)
我们为什么仍然是犹太人(196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