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知识视域下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0.00     定价 ¥ 12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759221
  • 作      者:
    金鑫,等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众创空间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知识视域下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从知识视域详细论述了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参与机制、协同机制、服务机制等内容,将复杂系统理论、动机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协同进化理论、博弈论等理论和方法创新性应用到众创空间的研究过程中,详细阐释了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因果关系和协同进化过程,论述了众创空间参与动机效能、知识服务能力、助力企业孵化等机理。《知识视域下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研究、基于知识共享的众创空间参与满意度研究、众创空间的知识服务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协同学的众创空间金融支持与科技创新机制分析及基于知识共享的众创空间、初创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合作策略研究。《知识视域下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研究》采用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较全面地探讨了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特征及其作用机理,并给出了具体的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展开
精彩书评
本研究从知识视角详细了论述了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参与机制、协同机制、运行机制等内容,将管理学中的CAS理论、系统学中的系统动力学理论和生态学中的协同进化理论创造性地应用到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研究过程中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众创空间(crowd innovation space)是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的产物,是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其实质是创客与众筹、众包的结合空间,是创意、创业、创造与投资的结合空间。2015年3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支持发展众创空间,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该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2016年2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众创空间要与“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发展行动等相结合,开放创新资源,扩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源头供给,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的对接,通过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型创新创业,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众创空间服务平台,对于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在“双创”背景下诞生的众创空间是针对创新创业所形成的集聚化平台,能够给予“双创”有力支持。它既是运行“互联网+”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推行“双创”的强大动力。众创空间虽然起源于国外的创客空间(maker space),但在国内的产业实践和政策推动中又包含了更多的内涵和机制,是结合了我国国情创新性地提出的新一代创新创业模式,属于新生事物,通过结合“众包”“众筹”“众扶”等手段,可以为创客和在孵企业的蓬勃成长添力助航。识别众创空间中的运作路径,能够促使参与者向实际创业者转化,不断巩固众创空间的服务功能,这对于有效提高社会就业、增强效率效益、顺利推进创新创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众创空间作为新型的创新创业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有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等特点。众创空间依托于国家的政策红利,拥有丰厚的高校、科研机构及中介机构等资源,为广大的众创空间内的创客和在孵企业提供了网络空间、工作空间、交流空间及资源共享的空间。众创空间相比传统的孵化器和产业园具有更基础、更全面和更灵活的特点。众创空间可以有效降低人民群众创新创业的准入门槛,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众创空间的产生和发展,是政策推动、创新模式、互联网飞速发展等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众创空间是在传统的创客空间、创客咖啡厅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拥有知识服务和创意孵化等功能的研发和办公场所。众创空间其内部的创业导师及良好的社会组织网络关系,可以满足创客和在孵企业的创新创业需求。众创空间通过提供知识服务,帮助创客及创客所在的在孵企业增加知识,降低创业成本,并将创新市场化,从而实现创业孵化。当前国内的众创空间主要有综合生态类、专业服务类、辅助培训类及媒体延伸类等不同的类型。虽然不同类型的众创空间对在孵企业的服务侧重点不同,但本质都是通过其“硬件”场地的服务和“软件”知识的服务实现创客所在的在孵团队的良好成长,进而实现众创空间的自身利益。
在理论方面,创新模式正经历从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全员创新转变的过程。以大众创新、开放创新为特征的创新2.0理论的逐步发展和转变,为众创空间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Bessant和Caffyn(1997)*早提出了高参与度创新的概念,指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创新中去,开启了全员创新、大众创新的研究热潮。Chesbrough(2006)在其著作中*次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开启了创新理论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陈力田等(2014)总结了全员创新理论的来源,认为全员创新是创新概念进一步宽泛化的结果,并将全员创新理论来源归结为提议制度、全面质量管理、永续创新和创新学习型组织四个方面。
在实践方面,创客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众创空间的发展。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创建的Fab Lab平台是*早将“全员创新”“大众创业”的理念付诸实践的平台之一。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利用许多公共资源,如硬件设施、开放源代码和相关电子工具来帮助他们实现创意和产品,大大提高了创新的效率。除此之外,TechShop、Access Space、Metalab、Hackspace等国外大众创新平台历经多年的发展也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国内的大众创新平台虽然出现得相对较晚,但是2015年之后发展迅猛,根据2018年《中国众创空间白皮书2018》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纳入火炬统计的众创空间数量已经达到5739家,与2016年相比增幅超过33%。
在政策上,众创空间的飞速发展与政府的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的推动有着密切的关系。2015年是我国实施“双创”战略的元年,国务院和科学技术部(简称科技部)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快大众创新创业工作,相继出台了多份政策文件以大力推动众创空间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也结合当地情况,发布了多项政策推动众创空间的发展,甚至将众创空间的发展列为绩效考核指标。政府对众创空间的高度重视,推动了众创空间的飞速发展和空前繁荣。
此外,在“互联网+”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也是促进众创空间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创新创业者的沟通交流和知识共享及创业资源的获取,进而降低了创业者的创业成本,提高了创业者的创业积极性。众创空间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资源获取交流机制,吸引了创业者不断参与到众创空间中去,促进了众创空间的飞速发展。
众创空间战略要有效实施,需要对众创空间的内在规律有深入的理论认识。虽然各地政府与相关企业对众创空间的实践构建模式做出了有益探索,但是在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内在机制及系统性构建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仍缺乏理论上的深入探讨。本书基于知识视域的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将尝试从知识的视角解决一些众创空间理论研究的空白。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对于众创空间的作用日益重要。知识是众创空间创客团队持续创新的重要动力,也是核心基础。知识在众创空间内部的重组扩散及转型升级等活动,象征着众创空间内部团队的生命力,决定了团队在众创空间内部的地位。众创空间的性质决定了其存在大量可利用的知识,但是,可利用知识存在并不代表所有知识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知识循环的周期已经大幅度缩减,创客团队创新的频率也不断提高,创新成果内的知识成分也不断增加,这些是促进创客团队提高知识需求的主要原因。对创客团队内部及团队之间知识资产的开发利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团队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团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从知识的视角对众创空间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对众创空间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从理论意义的角度而言,现阶段国内对众创空间与知识的探讨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十分匮乏甚至没有。现有研究大都是从科技孵化器的角度出发进行知识的相关探究,针对众创空间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对大环境的构建方面,并未深入具体的影响因素层次。从知识视角对众创空间进行研究有以下几点理论意义。
**,从知识的视角研究众创空间这一新兴平台模式,可以完善和发展现有的相关理论,探索众创空间发展的新思路,促进知识管理学科理论的发展。众创空间中参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实质是人和人的知识交流,这属于知识管理的探索范围;同时创业者在互动中更容易获得消费者需求信息,从而更好地开发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降低创业失败率,获得竞争优势。因此,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发展基于知识的众创空间相关理论,为其增添色彩。
第二,在众创空间内部,创新的实现不仅是知识管理范围的创意与信息交流,还包含着创业中企业孵化的一系列流程,通过知识视角对众创空间这一新兴创新创业平台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明确众创空间运行机制和生态系统,揭示参与者个体特质关系及融资路径,完善和发展知识视域下的众创空间发展机理。
2.实践意义
从实践意义角度来看,众创空间作为一项新鲜事物,其发展需要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本书可以对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促使其在多方面得到启示,不断进步,具体如下。
*先,本书有助于大众和企业有效利用众创空间提供的知识服务,更好地参与众创空间。了解和研究初创企业能够在众创空间获得的知识服务和孵化功能,可以指引大众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更加充分、合理地使用众创空间的辅助作用,并将其有的放矢*大化利用,达到提升创业者积极参与的目的。
其次,本书有助于中国众创空间更好地发展,提高参与者实现向实际创业者转化的效率。众创空间可以依据与知识的相关实证分析,来调整众创空间内知识资本的投入和配置比例,实现众创空间*优的知识资本配置。
再次,本书可以引起政府对众创空间更深层次的重视,有助于完善政府对众创空间评价体系。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在积极地为创客模式制定相关的法律,保护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进而保障其顺利实施。鉴于国内外文化环境存在差异,我国众创空间与国外同步发展的可能性不大,但仍可取其精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后,本书为提高众创空间运行效率、制定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机理提供参考。本书通过拓展众创空间知识相关内容,钻研知识管理高效的枢纽关节,以帮助众创空间内部的创客和在孵企业完成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维系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提升参与者对众创空间的满意度,降低创新创业的失败率,提升创业者对众创空间的参与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率。
1.2 众创空间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美国经济学家费尔普斯(2013)在《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一书中主推这样的一个概念:绝大多数的创新是发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而非由极少数科学家臆想而出。大众参与到构思、开发及推广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过程中,将对现阶段的技术水平产生大幅度的提升,大众创新也将推动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众创空间的概念源自国外的maker space,又称创客空间。“创客”的概念源自“maker”,指那些乐于DIY,并擅长分享想法和创意,努力实践的人。全球*早的创客空间是1981年在德国柏林创建的混沌电脑俱乐部。目前国外比较典型的众创空间有美国的TechShop和Fab Lab、英国的AccessSpace及奥地利的Metalab等。2010年,Hackerspace被引入国内,翻译为骇客空间或创客空间。由于起源较早,国外的创客空间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但国内众创空间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有关众创空间的研究虽然引起了强烈的关注,但由于学者的研究领域不同,因此对众创空间的理解并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关于众创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众创空间的内涵、众创空间的类型划分、众创空间的功能和众创空间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1.众创空间的内涵
虽然2015年3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一文件中已经给出了众创空间的定义,但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学者关于众创空间的内涵的认知是有差异的。由于众创空间与孵化器都可以为创业企业提供支撑,二者在功能上有重叠之处,因此关于众创空间内涵的认知矛盾集中于众创空间与孵化器之间的关系。李锐(2017)从市场化程度、空间要求、入驻门槛和功能供给等方面分析了众创空间与传统孵化器的不同点,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 众创空间相关研究现状 5
1.3 研究方法 10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11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14
2.1 知识的相关理论 14
2.2 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 18
2.3 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 21
2.4 研究方法的相关理论 24
2.5 本章小结 31
第3章 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研究 32
3.1 众创空间案例及生态系统分析 32
3.2 CAS视角下的众创空间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 38
3.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众创空间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研究 42
3.4 基于DICE模型的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研究 55
3.5 本章建议 69
3.6 本章小结 70
第4章 基于知识共享的众创空间参与满意度研究 72
4.1 众创空间参与动机相关研究 72
4.2 优化路径模型构建 73
4.3 实证分析 78
4.4 本章建议 89
4.5 本章小结 90
第5章 众创空间的知识服务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92
5.1 众创空间知识服务相关研究 92
5.2 众创空间知识服务能力影响因素 94
5.3 实证检验 105
5.4 本章建议 122
5.5 本章小结 124
第6章 基于协同学的众创空间金融支持与科技创新机制分析 126
6.1 金融支持与科技创新相关研究 126
6.2 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及协同机制分析 128
6.3 基于协同机制的仿真模型构建 133
6.4 本章建议 146
6.5 本章小结 147
第7章 基于知识共享的众创空间、初创企业与风险投资的
合作策略研究 149
7.1 众创空间合作相关研究 149
7.2 模型建立 151
7.3 初创企业、众创空间和风险投资的演化博弈分析 153
7.4 数值模拟分析 160
7.5 实证分析 164
7.6 本章建议 169
7.7 本章小结 170
第8章 总结 171
8.1 主要结论 171
8.2 主要创新与贡献 172
参考文献 174
附录Ⅰ基于参与动机的众创空间知识共享质量、创意实现与满意度研究调查问卷 186
附录Ⅱ 众创空间知识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 189
后记 19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